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年中盘点 | 2020年就要到了,距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还远吗?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言之有范

“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一大目标,2019是我国迈向这一目标的冲刺年。那么,2019上半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是什么?又出现了哪些亮点呢?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9上半年,无论是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上,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高上,还是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全力聚焦补短板

在2019年初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和“厕所革命”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补齐短板、融合共享、全域覆盖”,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转型升级。要着力补短板,完善公共设施网络。要着力提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近年来,社会领域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加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相对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仍然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2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提出了27条行动任务,其中,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这三条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直接相关。纵观2019上半年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政策重点和实践亮点,“补短板”是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

二、透过政策看重点

2019上半年,国家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主要集中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乡村振兴、文物保护四个方面。

1

提升服务效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事与愿违的现象,如作为文化惠民工程之一的农村书屋工程的建设初衷是为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农民看书的文化需求,农村书屋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但是,当下绝大部分的农村书屋无人问津,成为一个“摆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服务效能偏低。

2月26日,中央宣传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系列措施:一是要推动共建共享,解决资源闲置问题;二是要开展主题性和常态化阅读活动,提高书屋使用效能;三是要优化内容供给,有效对接群众需求。《方案》的提出将有利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

加快数字化建设

4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以“把握导向,严格把关”“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创新驱动,突出效能”“开放共享,社会参与”为指导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扎实稳妥推进。《实施方案》提出4项重点任务:统筹工程建设管理、整合工程平台与服务界面、统筹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推广、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速。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在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方面意义重大,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的数量不断增加,如文化上海云、杭州智慧文化服务平台、北京“文化朝阳”云平台、天津滨海区“文化随行”、佛山文化e网通、文化东营云等。

3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乡村振兴战略描绘战略蓝图。

2019上半年,我国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月,中央农办等8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民生事业发展,以小厕所促进社会文明大进步。随后,《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从多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部署,其中多处直接提及公共文化服务,极大了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2019上半年,从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文物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再到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古管理的意见》,我国对于文物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重视度越来越高。

“文物安全是底线、红线、生命线。”近年来,中央政府多次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地方政府也在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上不遗余力。如陕西省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工作成效显著,陕西全省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1310个点),全省共有可移动革命文物10.4万件(组),陕西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2001年颁布全国首部革命文物保护条例《延安革命遗址保护条例》,2018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意见》。

三、剖析现象看亮点

1

博物馆“不打烊”,点亮“夜经济”

近年来,博物馆正在打破“朝九晚五”的开放时间,开启“夜游”模式。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14年4月就曾举办过夜间特展,北京自然博物馆更是连续十多年在暑期举办夜场活动,首都博物馆也从2018年月始在每周六将开放时间延长至20点,截至2019年7月24日,首都博物馆共实行夜间开放52次,期间先后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1场。

2019上半年,从故宫首次点亮“紫禁城上元之夜”,到7月份上海试点博物馆夜游项目,再到近日广州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8家博物馆(纪念馆)从周五到周日实现“夜间开放”常态化,博物馆“夜游”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中频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现代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博物馆在传承传统文化、保护文物、开展社会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博物馆“夜游”模式的盛行,意味着其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角色转变,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效能在不断提升。

2

城市书房遍地开花,掀起全民阅读新热潮

当下,许多公共图书馆主动探索升级服务模式,在城市乃至乡村建起样式新颖的城市书房,这些城市书房大多具备24小时不闭馆、地理位置优越、装修“文艺范儿”等特点,是继公共图书馆之后新出现的能够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任务的重要场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上半年,城市书房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温州市是探索建设城市书房的先行者,自2014年起,温州市就启动城市书房建设,至今已建成72家,总藏书量69.81万册,累计接待读者504万人次,流通图书280万册。温州之后,众多城市也逐渐开始探索城市书房建设。6月,郑州市正式印发《2019年郑州市城市书房建设方案》,计划建成50个城市书房,11月前全部实现试运行,以进一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威海市计划在2019年新建6处城市书房,打造精致城市,建设“15分钟阅读文化圈”……从过去一味等待读者上门,到革新求变主动追逐客流,城市书房以更轻松、舒适的姿态出现在大街小巷,是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的一大体现。

3

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破解城乡不平衡现象

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城乡不平衡现象极为突出,无论是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上还是服务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失衡,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本应该享有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有的地方甚至长年见不到电影、戏曲、小品等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且匮乏。

从2019上半年公共文化领域政策的整体发布情况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农村书屋的深化改革创新,还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方面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心正在下移,这一做法有利于改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乡不平衡的现状。

此外,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的深入实施也极大的促进了城乡均衡发展。东莞市在进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过程中,探索建设“一个体系,五种模式”的文化馆总分馆制,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化馆总分馆制“东莞模式”。截至目前,东莞全市的文化馆分馆已达21个,今年还将建成10个镇街(园区)线下实体分馆,线下镇(街)分馆覆盖率将超过75%,总分馆制建设极大的推动了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促进城乡均衡化发展。 

结语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后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年来,围绕“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目标,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并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距离2020年还有将近4个月的时间,让我们共同期待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建成。

参考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中经文化产业《雒树刚在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精华版)》

国家文物局《陕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