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活动播报> 正文
本周,聆听《梁祝》,聆听何占豪
发布时间:2019-05-08

今年,是浙江籍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世界级音乐作品《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问世6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浙江省庆祝《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问世60周年暨“今夕何夕”何占豪师生音乐作品三部曲系列活动将于5月9日至11日在杭州举行。5月7日举办的“今夕何夕”新闻发布会上,何占豪回到“娘家”与媒体见面。

何占豪是世界级著名作曲家。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58年率“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与陈刚联袂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1959年5月27日,该作品首演于上海兰心大戏院,很快成为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很难用一句话概括这首曲子影响力:它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是空前的中国音乐的高峰之作,更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在一次香港电台的民意测验中,《梁祝》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一起,被评为“千年最受听众欢迎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

“虽然《梁祝》首演在上海,但这首曲子的源头却在浙江。”这不仅因为何占豪是浙江人,也不仅因为浙江是“梁祝”故事发生地,还因为它与浙江最重要的地方戏越剧有着直接联系。发布会上,何占豪向媒体讲述了这首经典名曲创作的来龙去脉。原来,他年少时曾学习越剧,还曾在浙江越剧团担任演奏员。18岁时,他才开始学习小提琴。因为在杭州观看了几场国外交响乐演出,他立志创新,努力将西洋乐器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后来《梁祝》中的一些旋律便演化自传统越剧的曲调。何占豪说:“没有越剧就没有《梁祝》,《梁祝》是中国农民、是中国戏曲界、音乐界几代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位世界级的作曲家,何占豪在60余年的音乐创作道路上,始终秉承“外来形式民族化与民族音乐现代化”。自《梁祝》誉满中外后,其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弦乐与合唱《决不忘记过去》、交响诗《龙华塔》等具有强烈民族意识与民族风格的大型器乐、声乐作品相继问世。改革开放以来,其除了将《梁祝》改编成高胡、二胡、琵琶和古筝协奏曲外,还相继创作了二胡协奏曲《乱世情》《别亦难》、二胡与乐队《莫愁女幻想曲》、民族管弦乐《伊犁河畔》《节日赛马》、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临安遗恨》《西楚霸王》、筝乐诗《陆游与唐婉》、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姐妹歌》、笛子协奏曲《长恨绵绵》、柳琴协奏曲《花》、扬琴协奏曲《罗兰情》及经典流行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等。与此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杰出艺术家,为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后继力量的崛起做出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巨大贡献。

据介绍,5月9日至11日,何占豪作品音乐会、何占豪学生代表作品音乐会、何占豪筝乐作品音乐会将相继在杭州剧院与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届时,著名指挥家阎惠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孔朝晖,与浙江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青年合唱团、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筝乐团、上海师范大学玉兰筝团、四川音乐学院天籁筝乐团、罗晶筝乐团、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乐团、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MTC筝乐团以及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等知名演奏家、知名演员将同台合演、共同交流。何占豪先生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胡腾舞曲》、二胡协奏曲《蝶恋花》、越剧清唱剧《莫愁女》、筝·乐·诗《陆游与唐婉》以及何占豪老师的学生代表李汉颖、谈声贤、翁持更、刘建宽、杨浩平、陈国良、林梦、汤小东、孙建国、张斌等音乐作品均将在以上各场演出当中精彩演绎,共同阐释何占豪师生音乐的美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