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开始,春暖花开,正是出门游玩的好时节,全国也进入了“赏花时间”。油菜花、樱花、桃花等争妍斗艳,好不热闹,乡村花海旅游人气高涨,城市公园赏花游览也深受大众欢迎。在“赏花经济”火热的背后,文化创意对于“赏花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显得愈发重要。
人头攒动,“赏花经济”的热现象
最近打开朋友圈,
大家一定都会看到这样的动态——
这样的
这样的
当然——还有这样的
……
草长莺飞季,正是踏青赏花时,今年的赏花游似乎来得更加火热。3月20日,携程旅游发布《2019国内赏花游人气报告》,在景区门票减免、高铁、旅游网站开发创新线路等多重利好影响下,今年国内赏花游价格“亲民”,性价比和人气远超国外,部分赏花线路的跟团游、自由行产品订单增长超过100%。
2019国内赏花地图(图源:wifipix)
在美团门票“全国清明热门景区排行榜”TOP10席位中,赏花相关内容就占据了5个席位,踏春赏花游成为游客的首选。油菜花、樱花、桃花分列春季赏花的花卉前三甲,江西婺源、无锡鼋头渚、北京玉渊潭、西藏林芝、河南洛阳、西安青龙寺等地成为国内热门的赏花目的地,乡村花海、城市公园、高校校园等都成了赏花游的好去处。此外,踏青赏花人气火爆也带热了景区附近的住宿需求,主要赏花景区周边酒店的预订热度正快速攀升,周边休闲游市场即将迎来一轮春季小高潮。
由表及里,“赏花经济”的冷思考
在“赏花经济”火热的背后,同质化竞争、季节性短板等问题逐渐凸显,制约着赏花游的长远发展。其一,由于自然规律的限制,花卉的花期每年不过两三个月,因此“赏花经济”的火热往往呈现出阶段性特点,淡旺季分明。其二,不少地区一哄而上,不能根据地域特点和文化背景综合评判,种一片花田,就要发展“赏花经济”,以至于千花一态、千地一面,自然难以长久,终将挫伤游人观赏的热情,也不利于赏花游的健康发展。其三,缺少应有的文化支撑,单纯围绕花海观光来打造农家乐片区和乡村旅游景点,仅凭收取门票、卖小吃、收停车费不但收益有限,而且花期一过,一年中大半时间都将面临着游客寥寥的境地,少了文化底蕴和根基的赏花游,很难“花香四溢”。
因此,如何让“赏花经济”常开常艳,而不只是昙花一现就变得尤为重要,为“赏花经济”注入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价值已是题中应有之义。
他山之石,“赏花经济”的发展之路
在打造“赏花经济”,发展创意赏花旅游方面,国外其实已有不少成熟经验。作为著名的郁金香国度,荷兰是全球郁金香最集中生产地和最大集散地,荷兰的花卉产业发展注重通过文化创意感召力拓宽市场,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大竞争力和吸引力,创造出新的价值和市场空间,也增强了花卉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荷兰花卉产业的创意开发方式主要有打造花田景观,举行“花绘”比赛、花车巡游、开发主题公园等,其增值模式为多点集聚模式,围绕花期进行多元创意开发,使生产的郁金香及其产品成为多种现代时尚创意的载体。
在法国普罗旺斯,每年的6月到10月,薰衣草陆续绽放。薰衣草在法国有着许多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正是这种植根于久远年代的文化,造就了法国人对于薰衣草的钟爱,也引导着薰衣草及其产品的开发。法国薰衣草产业创意开发的主要途径为景观打造、产品开发和节庆开发等,围绕薰衣草的传说及其色、香、形等从多个环节进行创意开发,形成完整的产业创意链条,大力挖掘薰衣草的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提升其附加值。融入了薰衣草文化的产品特色突出,受到了当地人及游客的青睐,使得薰衣草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
由此可见,“赏花经济”的开展必然在具有花卉资源的地方,与气候、土壤、水源等相关,如薰衣草之于普罗旺斯,樱花之于日本,郁金香之于荷兰,这是拼资源的第一步;而花卉自体的文化印记,以及各地的文化底蕴、历史环境不同则为赏花游丰富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是拼内涵的第二步;而宣传的介入、相关文化活动的举办和文创衍生产品的开发则大大增加了赏花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是拼品牌、拼创意的第三步。三步叠加的溢出效应,使得赏花游越来越成为地方的一张鲜活的文化名片。因此,文化创意将与“赏花经济”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
1
赏花旅游借力传统文化
在中国,自古以来花卉就凝结着文化印记,古代文人对花有着深深的偏爱。因着花卉的特征与人的品性之间的相类,以花喻人、借花咏志也成文学创作的重要方式 。统计显示,《全宋词》所收录的21203 首诗中,咏植物的有2419 首,在咏植物词中咏花类植物的有2189 首,占咏植物词的90%。花卉与人文生活、园林建筑、街市景观情致相合、相映成趣,长此以往,也便形成了一种相对成熟的花卉文化。
将博大精深的传统诗词文化与大众喜闻乐见的休闲旅游活动有机结合,对于“赏花经济”而言,将极大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而与此同时,赏花旅游作为中华诗词文化的一种外在表达形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2
赏花文化节扩大品牌影响
以“花枝烂漫 扇舞春天”为主题的北京玉渊潭公园第31届樱花文化活动于3月19日正式开幕;3月29日,西藏林芝一年一度的桃花旅游文化节盛大开幕,本届桃花旅游文化节以“人间净地·醉美林芝”为主题,同时推出十余项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分项活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献礼;4月1日,第37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赏花正式启动,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文化盛会,也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
在各地赏花文化节上,以花卉为基底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主题摄影大赛、诗词大会、传统民俗文化展示、特产展销等一系列活动陆续开展,让文化当主角,游客不单单是赏花,还能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生活,领略与花相关联的文化意境,从而使生态文化与旅游发展能更好的结合。
3
赏花文创延伸文化价值
通过文化创意,能进一步增进和挖掘花文化内涵,提高花卉产品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今年,为了让更多的游客感受樱花文化,北京玉渊潭公园加大了文创研发和引进力度,丰富文化内涵。园内八处特色鲜明的文创专属区,不仅有公园自主研发食品、邮品、家居、工艺品、文具等六大系列百余种文创品,还有市公园管理中心特色文创联展区,更有各类引进的樱花文创产品。
樱花雪糕
“小樱”纪念版北冰洋汽水
玉渊潭公园&晨光文具联名款樱花限定文具
在四川成都龙泉驿的文创桃花节,充分融入天府文化等特色元素,“桃花鱼”“桃花项链”等 “春桃”系列文创产品受到游客喜爱,而陕西汉中推出的“把油菜花海带回家”系列文创产品也是独具特色,油菜花主题的丝巾、水杯、餐具既美观又实用。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赏花文创才刚起步,形势未成,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挖掘花卉内蕴,寻求与在地历史文化、景观建筑之间的联系上还不深入,文创产品的开发形式单一、创意不足都是现状,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花卉的文化属性,更好地让游人感受到花卉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将是未来赏花文创需要持续探索的命题。
结语
春日人面桃花相映红,夏有绿荷红菡萏,秋时十里桂花香,冬雪里红梅傲放,一年四季都有百花竞艳。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文与生态的交融愈发密切,“赏花经济”已经不单纯与旅游观光相关联,其背后文化内涵和创意营造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前路漫漫,只有向内深度挖掘,向外巧借他山之石,“赏花经济”才可“花香四溢”。
参考来源:
田虎,人民网,《清明小长假出游人次有望破亿 国内游性价比高》
逄晶,《中荷两国不同文化影响花卉产业发展的对比和思考》
王爱玲,《法国薰衣草产业创意开发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