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活动播报> 正文
杨丽萍新作《春之祭》四月来杭 国内仅此一站
发布时间:2019-02-15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姜雄

4月16日至17日,“舞蹈女神”杨丽萍的新作《春之祭》将在杭州大剧院上演。随后,该剧将展开漫长的国际巡演,而杭州是国内的唯一一站。

这部舞剧改编自美籍俄裔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的同名巨作。1913年5月,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春之祭》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巴黎剧院首演,在当时,这部挑衅式的先锋舞剧实在是太前卫,观众有的爱得发狂,有的恨得牙痒,两派人在剧场内发生冲突,引起了巨大骚乱,直到警察出动。

谁也没料到,这部当时犹如“洪水猛兽”般的作品,居然开了20世纪现代音乐和现代舞的先河。百年来,无数现代编舞大师为它竞折腰,玛莎·葛兰姆、肯尼斯·麦克米伦、莫里斯·贝嘉、皮娜·鲍什……都将其视作检验自我才华高度的“试金石”。百年以来,《春之祭》至少拥有150个版本,成为20世纪生命力最强、版本最多的舞蹈作品。

2016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英国伦敦萨德勒之井剧院共同委约杨丽萍创排这出现代舞剧《春之祭》。如何从中国人的角度去真正解读《春之祭》?杨丽萍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冒险”。

传统版《春之祭》展现了一个线性故事:被命运选中,牺牲献祭。而杨丽萍提出“轮回”概念,想要尝试一个曲线故事:生命不再只是向死而生,而是从生到死、再到涅槃的轮回;女性也不再是被动献祭,而是主动献身。

“西方表现女人献祭肯定是一种恐惧、矛盾、彷徨的心情。”杨丽萍说,“但在我们云南的少数民族里面,会更多地有一种牺牲自我,救赎大家的思想。这就是东西方对生命的不同的意识。”基于这样的理解,杨丽萍重新演绎《春之祭》运用了大量的东方意象,在现代舞蹈的基础之上融入大量藏文化元素,狮子、女人、祭司成了主角,杨丽萍的代表形象——孔雀,也在剧中涅槃,浓郁的东方风味扑面而来。

此举的目的,是让本土的观众也能领会到舞剧中的概念。杨丽萍有她一贯的坚持:要做普通人看得懂,也愿意看的现代作品,因为作品本身就是用来与人沟通的。

在杨丽萍所呈现的《春之祭》中,既有“芙蓉出水”的空灵与唯美, 也有“错彩镂金”的装饰性,她要用舞蹈这一跨越国际、穿越古今的语言来讲述东方精神,将东方基因融入西方骨骼,呈现出有着中国味道的《春之祭》。舞台上,舞者用忘我的舞姿和自然进行交流,亦真亦幻,亦虚亦实;同时,舞台被999个神秘符号堆满。爱恨、生死与自由,在杨丽萍的诠释下都化为具象:狮子暗喻权力、旧有的世界、不可侵犯的规则;女人是受难者、觉醒者、重生者;祭师象征着冷漠无情的压迫者;孔雀代表重生、未来和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春之祭》拥有华丽的国际化主创阵容,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舞美设计由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唯一华人得主叶锦添担纲;编剧由杨丽萍亲自主持,并联合国内著名编剧梁戈逻共同创作;编曲是《阿姐鼓》作曲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训田;灯光设计是来自意大利的灯光设计师法比娅娜;舞台技术由荷兰专家桑德·隆总体把控。演员阵容主要来自杨丽萍的孔雀舞团,陈子夜、董继兰、高琪等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顶尖舞者,将把最正宗的杨氏舞台美学呈现给杭州观众。

目前,该剧已在大麦网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