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日前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举办,736家参展单位带来50万种新书和精品图书,3天参观人次高达9.2万。在这些数字背后,图书市场值得关注的新趋势,也在不经意间纷纷露头。
〈一〉童书市场最火热,偏重本土原创
订货会上,少儿馆始终人气爆棚。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带着孩子来看书的家长们,络绎不绝。
接力出版社有近190种新品亮相订货会,其中原创新书达百余种,占比超过50%,图书类型涵盖图画书、儿童文学、少儿科普、少儿国学、家庭教育等板块。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与新锐插画师魏冬妮合作的图画书《我的家很大很大很大》一亮相,就吸引了大批读者。
近年来原创图画书是策划重点,本次推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绘本大系”由“中国传统建筑绘本丛书”“哇!这就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节日里的故事”和“博物馆神秘宝藏”四个子系列组成,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 《我的家很大很大很大》插画 by 当当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则是坚守原创,推出“神秘的快递家族”和“巫师的传人”系列新书。经过近10年的精心打造,旗下原创图书已形成大书系加小套系的出版形式,颇具市场竞争力。
“立足原创出版,深挖本土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特色的少儿出版精品。”,是安徽少儿社连续10年实现版权贸易顺差的“法宝”。今年他们推出了《骑虹者》《逐梦量子世界》《幻影游船》等原创新书,继续在主题精品出版、名家原创等板块深耕细作。
近几年图话书市场一片生机,实力作者也不断涌现。
由21世纪出版集团与活字文化共同策划出版的《狼来了,人来了》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工作室导师向华创作的新书。这次用全新的儿童教育理念新编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故事《狼来了》,希望用新形式传播中国民间童话故事。
〈二〉新技术人工智能引领“听书时代”
移动互联时代,新技术不断发展,跨界,也深深影响着图书出版领域。
订货会上,扫二维码即可“观看”的视频书已不再小众。不喜欢或不方便“看”书?那还可以选择“听”书——据业内预测,2018年国内听书市场将以更快的增长速度持续增至44.3亿元人民币,听书时代已经到来。
图 喜马拉雅听书(设计稿) by 站酷
喜马拉雅FM副总裁姜峰介绍,“喜马拉雅”拥有近4.5亿激活用户、人均收听的时长128分钟。“内容产业已经从单向或多向的传播,全面进入智能交互传播时代。”
当当云阅读平台最新推出情感型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录制的听书,语音清晰自然,还会用恰当语气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注意发音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并根据故事的风格配上相应的音乐。
据悉,“小冰”朗读的《安徒生童话选》《木偶奇遇记》《王尔德童话》《绿野仙踪》等故事已入驻当当听书频道。上线仅半年,当当云阅读已有50万听书用户,1000万次点击量。
新阅读时代的最大变革在于服务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为阅读服务提供了更人性化的载体、更多元的方式、更无限的可能,让服务成为阅读变革产业创新的新动力。
人工智能进入数字出版,将全面提升阅读展现形式和内容呈现模式。
图 "微软小冰展馆"去年在广州全国首秀 by 网络
〈三〉传统文化类图书“热”度不减
2018年的新书尽显中国气派,众多传统文化读物发布会和图书交流活动,人潮涌动,成系列的重磅好书引来订货商和读者纷纷驻足。
在商务印书馆“古代诗词典藏本”丛书首批作品10种已面世,《诗经选》《南北朝诗选》《王维诗选》《李白诗选》等成为焦点。该丛书突出选本的平易性与创新性,带领读者做一次重回“诗词世界”的新旅。
中华书局此次推出的“国史是怎样炼成的——漫谈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康震讲古典诗词之美”和《本草中国》新书见面会等活动,让喜爱传统文化的读者大呼过瘾。
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传统文化类图书的持续热销,是因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期待能够进一步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普及与传播,为读者奉献更多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