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和获取信息的方式空前发达,文学创作也一改过去伏案写作的模式,新鲜题材、融合发展、社交传播、粉丝经济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现象。
〔一〕科幻题材成新宠
科幻正在成为撬动文学的一个支点,科幻作品已经开始改变许多作家的思维。
科幻文学提出的问题,许多已超越了纯文学领域,对文学创造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在新一代作家中越来越突出。
当人类的未来成为书写的对象时,中国科幻作家已经展现出在文学和哲学高度上思考未来的能力和自信。
科幻文学中,科学和文学的平衡正在向文学端倾斜,科幻文学的发展正在愈发变得文学化。
一方面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追平”科幻想象,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在科幻小说中的角色也正在从充满星光的主角,变成一种思考世界的方法。
图 科幻小说改编作品《三体》剧照 by 网络
许多科幻小说,远远不只是一开始以为的通俗化类型化作品,它们正在为文学艺术提供新的观念和方法论。
〔二〕名著解读热,文学分享进入消费时代
在崇尚分享精神的互联网时代,为优质内容付费渐成趋势。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深度普及,互联网内容显得杂乱无章、良莠不齐,让用户产生筛选的困难。
优质内容越来越成为稀缺品,分答、得到、知乎liⅴe等知识共享平台的涌现,预示着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
与许多作家解读名著的作品不同的是,知识付费平台推出的“名著解读”更多的是站在一个普通读者的位置,兼顾写作者的立场。
先期策划时,便把“知识性”而非“文学性”作为解读的重点,特别倾向于对名著周边知识的涉猎。
图 蒋勋《细说红楼梦》 by 网络
当下火热的“听书”形式,颇受读者和听众欢迎,与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密切相关。
阿里应用分发平台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以“90后”为主的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预计今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将达500亿元。
而就在不久前,由学者蒋勋主讲的《细说红楼梦》创下2.2亿人次的播放天量。
当前,行业的边界正在重叠,利用碎片化时间,帮用户完成类似“一天读完一本书”的目标,是许多付费知识分享平台的产品模式。
因为屏蔽掉了大量垃圾信息,付费反倒成为一种为用户节省时间的方式,越来越为用户所接受。
内容提供者们特别清楚一件事,用户只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所以,内容付费平台,内容永远是处于第一位的。
〔三〕媒体融合时代,展现电影之外的艺术
当电影和视觉文化让人的想象力退化,文学用语言重建人与世界的关系。因此,文学将永远具有生命力。
当然,文学在逼真再现世界方面无法与电影竞争,就更加注重开拓内心世界,以及幻想世界。
美国文学批评家卡米拉·艾略特说“好书难成好电影”。文学经典电影化的困难堪称有目共睹。
困难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读者长期以来阅读经典小说时在头脑中形成的人物形象,与屏幕上视觉形象的严重不符。
其实这不能怪导演和演员,这是影视的原罪,文学的荣光。
图 文学中描绘的特定场景,电影往往难以呈现 by 网络
那些电影难以表现之处,就是小说开始的地方。
文学不死,只是转型。人类有一种倾向,就是喜欢把自己常用的一切媒介、符号和工具美学化、艺术化,也就是升华——用哲学的说法,就是异化。
比如声音就升华成音乐,图像就升华成美术,哪怕是最实用的手机,也会不断增加超功利的审美因素。
那么,只要人类还使用语言,也就还会不断地升华语言,把语言艺术化,也就是文学化。电影电视的出现,反而让文学变得更加纯粹,并将继续成为影视、游戏、VR的灵魂。
外壳可换,灵魂不灭。
〔四〕粉丝效应给文学界带来冲击
今年暑假,安东尼、卢思浩、张皓宸、六神磊磊等畅销书作家相继举行新书签售会,人气高涨。
其中有的创下短短1小时内签售出1300多本书的纪录,而这正是当下畅销图书背后的粉丝经济的一种生动表现。
利用QQ群、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出话题,与读者积极互动,成为网络当红人物,由此吸引集聚了一大批年轻的粉丝读者。
综观这些畅销书的作品内容,内容基本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感黏稠性,大多阅读起来容易使人代入其中。
找到共鸣之处,并从作者的故事中看到自己。在网络上找到现代大多数人的情感爆发切入点,是今天这些畅销书作家的共同特点之一。
更重要的是,这些畅销书作家的写作内容,还抓住了网络语言的要素,即轻快、俏皮、有趣。
比如作为当下自媒体写作高峰的代表人物之一,六神磊磊在微信公众号上重新讲述金庸故事,解析唐诗。
那些活色生香的人物和故事通过他四两拨千斤的语言娓娓呈现在读者面前,既有对世情的洞察,又有令人捧腹大笑之处。
故在网络上一呼百应,粉丝近千万,篇篇阅读量达到“十万+”,创造了自媒体写作的奇迹。
图 自媒体人六神磊磊 by 网络
据了解,早在2015年,微博推出了写书功能,用户申请加入作家自媒体平台即可在微博上创建、连载小说及漫画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并通过打赏功能获得收益。
相对于网络文学的“起点时代”,微博N次方式的裂变传播机制让作者更加依赖粉丝,而不是曾经依赖网站的位置和编辑推荐。
目前的畅销书网络作家实际上正在依靠网络走起一条商业化运营道路,尝试将创作更紧密地置于市场大潮中。
他们确实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比如会直接面对读者的需求,不可避免地会为读者作出一些改变,作出某些迎合。
跟传统作家在书斋里不受外界干扰的创作追求不同,他们更受读者影响,更具有商业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