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枇杷山鸟图》 马远的《寒山子像图》 夏圭的《松溪泛月图》……
机会很难得,展出结束后这些国宝要休眠三年
宋徽宗赵佶,论治国,不行;论艺术,他是大家。他自创了一种书法字体,广为流传,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画鸟,自成“院体”;还创立了宋代的艺术大学,即翰林书画院,像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的两幅宋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都出自他的画院。
宋徽宗的画传世的有20多件,画的大多是花鸟,其中有一幅就蛮有名——《枇杷山鸟图》。这件“国宝级藏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扇博物馆特意去借了过来,9月26日就要来到杭州展出。
据说,这幅《枇杷山鸟图》代表的就是宋代时花鸟画的最高水平。图上,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只山雀在枝头栖息,翘首回望翩翩起舞的凤蝶,神情警惕而生动。整幅画作没有工笔画勾线的痕迹,纯用水墨勾染,却更显现出灵动的意境。没骨画很好理解,就是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由此,也凸显出宋徽宗作画时的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中国南宋绘画史著作《画继》上,曾评价说:“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寓物赋形,随意以得,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枇杷山鸟图》的扇叶上,还有另一位皇帝留下的题诗,就是清代的“点赞王”——乾隆皇帝。“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乾隆借这首诗抒发他对宋徽宗精于绘画、工于构图,却丢了国家的感慨。
和宋徽宗的《枇杷山鸟图》一起借来的“国宝”,还有马远的《寒山子像图》、夏圭的《松溪泛月图》、佚名的《西湖春晓图》,都是9月26日从北京故宫到杭州;还有一件陈洪绶的《羲之笼鹅图》,借自浙江省博物馆。五件“国宝”的展出时间很短,只有13天,到10月8日就结束。这13天真的很难得哦,因为五件“国宝”这次展出结束后,就要进入长达三年的“休眠期”了,想下次再看到,起码就要三年后了。和“国宝”一起展览的,还有180多件团扇、扇面,其中也有蛮多珍稀展品都是首次亮相,它们的展出会久一些,到11月26日结束。展览在中国扇博物馆(地址:小河路450号拱宸桥桥西),这也是自开馆以来展品等级和规格最高的一次展览,免费参观。
- 微信号:hangzhou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