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各位看官眼力和阅历的时候到了以下“十大镇馆之宝”为中国哪家博物馆所有?
清金箔贴花花轿(万工轿)
唐“彩凤鸣岐”七弦琴
五代十国吴越国鎏金纯银阿育王塔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战国伎乐铜房屋模型
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
元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北宋泥塑彩绘观音立像
答案是
浙江省博物馆
没错,以上十大藏品均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今年,浙江省博物馆再次入驻杭州文博会,将展示十大系列文化产品以及周边礼品,其中不乏与上述镇馆之宝相关的作品。
《富春山居图》系列文化产品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仿古周边
仿战国·越王者旨於旸铜剑
剑作宽从厚格式, 中起脊,两从斜弧,双刃呈弧形近锋处收狭。倒凹字形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铭文八字,正面为“戉(越)王 戉(越)王”,背面为“者旨於旸”,字口间镶嵌薄如蝉翼的绿松石。
圆茎上有两道凸箍,箍上铸勾连云纹, 茎上绕丝质缠缑。圆盘形剑首,饰五道同心圆。剑鞘木胎,长条形,系用两块薄木片分别制作后粘合而成,然后在剑鞘每距0.21厘米处用丝线缠缚一道进行加固, 最后髹以黑漆。
这柄剑完整无缺,剑身亮泽如新,寒芒泠泠,虽历经二千四百多年的岁月,依然不锈不蚀,风采依旧。剑体磨砺光滑,剑刃极薄,异常犀利。剑鞘齐全,缠缑完整。集如此多的优点于一身,在出土或传世的吴、越剑中可谓绝无仅有。
仿品完全依照文物原型打造,做工精细,包装精美。是收藏及馈赠的佳品。
仿战国·越王者旨於旸铜剑
仿元·龙泉窑舟形砚滴
这件舟形砚滴出土于龙泉,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厚,呈粉青色。造型上运用写实手法,将一件文房用品塑造成一叶飘荡在水面上的扁舟。
船舱内有二人端坐闲话,舱外则有一位着蓑衣的船夫,正攀爬篷顶,欲取下上面的斗笠。人物形象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给人以静谧的乡野气息。古代瓷质砚滴的造型大都比较简单,如此造型奇特,内涵丰富而又做工考究、釉色润泽的砚滴是绝无仅有的。
此仿制品由国家级工艺大师毛正聪先生制作、浙江省博物馆监制,更具收藏价值。
仿元·龙泉窑舟形砚滴
仿五代·鎏金银阿育王塔首饰
阿育王塔为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由纯银捶揲成型,整体铆焊套接。塔方形,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塔完整无缺,为首次发现的吴越银阿育王塔。塔身镂刻的佛教故事在所发现的阿育王塔中最为清晰全面。
此塔是五代吴越国末代君主钱俶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开始营建雷峰塔时专为雷峰塔打造,银塔内置奉安“佛螺髻发”的金棺。金棺银塔其意义等同于金棺银椁,是瘞埋佛舍利的最高规格。
以塔身为原型的首饰盒,做工精美。配以简洁的包装,颇受文博爱好者的喜爱。
仿五代·鎏金银阿育王塔首饰盒
仿先秦·伎乐铜屋首饰盒
伎乐铜屋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座先秦时期的青铜房屋模型,此器物造型精致巧妙、色泽莹润悦目,堪称翘楚。
铜屋八角柱上的大尾鸠传递了越人精神生活的另一信息,那就是越人的鸟崇拜。通过这件器物使观众对越人生活的画面了解得更为丰满和清晰。
首饰盒采用了铜屋的外部形状,构思新颖,集实用与观 赏为一体。是文物爱好者收藏及馈赠佳品。
仿先秦·伎乐铜屋首饰盒
唐“彩凤鸣岐”琴——《凤凰和鸣》礼盒
浙江省博物馆藏唐琴《凤凰和鸣》礼盒,内含金碟两张和唐“彩凤鸣岐”琴五彩琉璃镇纸一件。
《凤凰和鸣》金碟以“彩凤鸣岐”琴与“来凰“琴录制,两琴为唐代著名斫琴世家雷威,雷霄所斫,是古琴中之重器, 更为近代琴学大师杨宗稷所藏所重。“彩凤鸣岐”琴音柔绵长,圆润细腻;“来凰”琴古朴敦厚,苍劲沉郁。
《凤凰和鸣》是中国博物馆界首次推出馆藏古琴音响制品,该礼盒向海内外限量发行,由浙江省博物馆监制。
镇纸质地为五彩琉璃,完美呈现了唐琴“彩凤鸣岐”古朴典雅的风采。
《凤凰和鸣》礼盒
除此了文化系列产品以外,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周边~
看了那么多或文艺或可爱的产品,是不是有你一眼就相中的那个TA呢?那么千万不要错过9月21日~9月25日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 A1-06 国际交流馆一楼 的浙博展馆。届时还有其他意外惊喜出现,不要怪小编没有告诉你喔~
- 微信号:hangzhou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