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三月三,是畲族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每逢这一天,畲族人都要“吃乌饭”,对歌欢乐祭祀祖先。昨天,在杭州大运河畔的杭州畲族馆举行了一场“百名摄影师看畲族非遗”的活动,百余名专业和业余摄影师见证了畲族在这个节日保留项目——彩带编织,畲歌传唱和“上刀山,下火海”表演。
现场的“刀山火海”表演吸引了摄影师们的长枪短炮,只见几百斤从景宁托运过来木炭堆积在广场上,表演者围着烧红的炭堆跑了一圈,然后从不同的方向穿越炭堆,带起烧得通红的炭火和阵阵烟雾,赤裸的脚板在通红的炭火上行走跳跃,完全没有受伤,让围观的杭州市民啧啧称奇。
如果说“下火海”是烫的话,“上刀山”就是险。畲族的“上刀山”又称“上刀梯”,是用两根近20米长的铁杆和几十把钢刀搭成一座梯子。表演者在祈祷的歌声中,用香在脚底虚画上符号,然后赤脚沿着刀刃徐徐而上,一直爬到刀梯顶端,而后吹响牛角唱响畲族的歌曲。
现场繁复而精美的畲族祭祀礼仪向人们展现了这个古老民族的传奇文化,表演者雷荣和他的伙伴们来自景宁畲凤非遗表演队,他们世居景宁畲族自治县郑坑乡的村庄里,这一技艺已相传了几十代。
杭州畲族馆于2016年4月落成,被杭州市文广新局、市民宗局确定为“杭州市民族文化弘扬基地”,成立一年来,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者达15万人次,较好地宣传了畲族文化,构建了民族团结宣传平台。
畲族馆负责人山哈表示,在杭州创建畲族馆,展现畲族文化,了却了包括我在内所有畲族人的一个心愿。到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高洪波也称赞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化馆能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