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资讯> 正文
遇见中国传统之美
发布时间:2017-03-08

一场宽衣博带的“苏绣”展

3月4日刚刚开业的翡冷翠文艺工坊,地址在杭州地铁一号线的终端,曾经的江南水乡古镇临平。开业首展就是一场苏绣艺展,其中的精华是十多幅清中、晚期至民国年间的挽袖。

“挽袖”是清代女性衣袖上的刺绣装饰,在整件衣服里,挽袖是最靓丽的部分,它始于乾隆年间,流行至光绪年间,令宽衣博带的中国女装在色彩上更趋艳丽,尽显妩媚雍容。

翠工坊展出的一对挽袖是清代妃子衣服上的,绣工精细,颜色艳丽,典型的宫廷风格。清代后期的妃子服多用百蝶或花卉题材,挽袖与衣身的花饰相映成趣,视觉效果非常华丽。还有一位来自苏州的老绣娘现场表演刺绣绝技,让人们零距离地欣赏到 “刺帛翻为画,绣线旋作诗”的苏杭惊世技艺。

“今天还有两个女孩过来报名翠工坊的苏绣班,她们都是在现场观看后直接被苏绣艺术征服的。艺术的感染力在于现场,这是线上无法替代的。苏绣只是我们设计的第一个课程,接下来还有传拓、佛像绘画等课程,带动更多的人群去学习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如今传统手艺正在流失,我们希望做一些珍视和唤醒它的事。”店主李华说。

除了展览,还有很多好玩的。一个可以举办各种艺展、文化讲座的公共空间;一架免费开放的图书;一个传统手工艺传习馆;一个瑜珈教室;一个茶艺室,甚至还有一间正在策划推出“驻店作家”计划的客房……李华说,就是想把这些生活美学用拼积木的方式装在一起给大家玩。

四国美女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本报讯(记者 李郁葱)近日,四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姑娘慕名走进了钱塘陶瓷文化艺术陈列馆,来体验纯正的中国传统糕饼制作的文化。

糕模,俗称糕印、糕板,是民间制作糕点的工具。作为民间雕刻的一个品类,它是生活和艺术的完美融合。单看每一块糕模,或许并不起眼。当它们被摆放在一起的时候,竟然构建出了一幅幅让人震撼的画面。这些搜集自浙江各地的糕模形式千姿百态,图案丰富多彩,寓意吉祥美好,是江南地区民间“糕文化”的载体和物证,也是民间艺人糕模雕刻艺术的美好展示。

许多糕模虽经百年岁月洗礼,仍旧韵味不减。在钱塘陶瓷文化艺术陈列馆馆长翁鹤亮的眼里,它们是江南糕点的华美外衣,更是地道的艺术,从开始收藏古物开始,20年来,翁鹤亮馆长总共收集了各式各样的糕模版共2000多个。

以翰墨丹青抒写情怀

“喜迎十九大”美术书法主题创作开始征稿

记者 姜雄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即起日,“翰墨抒情·喜迎十九大”——杭州市美术书法主题创作及优秀作品展活动现在开始征稿了。

本次活动由杭州市文广新局、杭州市文联共同主办。

据了解,征集的作品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毛笔、硬笔书法、篆刻为主。要求突出主旋律,以歌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线,题材、风格不限。

活动征稿截止时间到8月10日。详情可登录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网址:http:www.hzwh.gov.cn)公告公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