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气温变化无常,但是春天毕竟到了,蛰伏了一个冬季的生机也次第绽放,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爱书者的心中。这个刚过去的周末,就有着好几场文化人的讲座,用爱物之心簇拥起春天的气息。
上周六,蓝狮子企业研究院策划的一本名为《造物之美》的新书见面会上,举行了一场对匠心的讨论,对匠人力量的重新审视。
一群寻访者前往日本,他们之中既有独立设计师、摄影师,也有写作者、企业管理者,他们既走访了传承千年的传统匠人世家,也走进了现代化工厂。
他们的答案,汇成了一本书——《造物之美》,在这本书里,读者会发现,匠人与机器,匠心与创新,从来不冲突。
现场还有一位“奇葩匠人”陈才荣与读者互动,说“奇葩”是因为他是一名“互联网+”的现代化匠人,也是书中的主人公之一。他遍访制伞手艺人,带着一群心怀热爱的年轻人,如何把传统的伞,变成时尚与艺术的符号。在他看来,伞不仅仅是工具,而是一件时尚的配饰,制伞的过程,则是一场修行。
“古珠之美”:本报副刊作者的“业余之作”
该书作者之一许丽虹,是本报西湖副刊的老作者了,她近期推出的新书《古珠之美》,里面的内容就是西湖副刊上的“珠光宝气”的专栏集合。在昨天下午,晓风书屋的读者见面会上,她发现了有很多志同道合者的鼓励。
许丽虹在书中写过一句话,“每一颗古珠里面都有着大量的信息量……它穿越时光,使之成为时间的见证者,历史的承载者。”这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梁慧,在现场也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每一颗珠子都是历史的选择,本身就意味着稀有和珍贵。
因此,在这本书中,看到的不是价值,而是审美,看到的不是喧哗的收藏,而是静默的历史。其实,更多的还是一种能打动人内心的美丽,与古人的一种穿越时光的触碰。
- 微信号:hangzhou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