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创意精品> 正文
倾听“杭州的声音”
发布时间:2017-03-02
来源: 杭州日报

G20峰会期间的国宴餐具 《和之颂》

他研究石头,在其倡议下,产自萧山的一种古老印石被正式定名为“珍粟红”石;他喜好雕刻,组织篆刻家创作了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冠军组印,后珍藏于首都博物馆;他研究陶瓷,被授权为G20杭州峰会创作国宴陶瓷餐具,完成手工成型和手绘两个系列的90套作品;他研制宣纸,制造出让业界专家赞赏不已的“真正的活宣纸”。徐尧林做一事,便成功一事,他说,“复制不是文化的原义,而极致原创才是我的追求。”

人物名片

徐尧林,印庐文化创始人,艺术鉴赏家、收藏家。多年来,徐尧林醉心于研究陶瓷、印石、雕刻、宣纸,主持原创了《十方印证·香炉》陶瓷作品、《十方印证·香赞》音乐作品、《随苑印语》《禅海珍言》《沈颖丽印选》篆刻作品和《水浒梁山一百〇八将》印石雕刻作品等。他创办的杭州印庐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重要合作单位,专门设计制作了《杭州的声音》与《和之颂》两个套系的国宴餐具作品,开创大型国宴餐具手工成型、手绘制作的先河。

倾听“杭州的声音” 让世界重温中国陶瓷的精彩

在去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和奥巴马这两位东西方国家元首在西湖边茶叙,纵论世界大事。而那茶叙所用的盖碗就出自印庐,这是中国式手工成型和手绘的作品。

在陶瓷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在大型国宴餐具中采用手工成型和手绘结合的作品。瓷质莹润,声音如磬,画面灵动,手感舒适,这才是徐尧林心中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陶瓷。“以圆证和”,在设计制作之初,徐尧林就定下了这次国宴餐具的设计思想,即在每一件作品的器型、纹饰、图案上,一切以“圆”出发,从各个切入点去参透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使“和”的气息传递到每一位参加盛宴的重要贵宾这里。

愿望可以美好,但实施的难度非常之大。手工陶瓷的工序实在太多,在几十道工序中间哪怕出现一个小小的瑕疵,便无法掩盖。徐尧林说,“在陶瓷界,每年能够烧制出来,真正能够称为成功的手工成套餐具不会超过二十套。”

平时,一头手工新品的定型期需约三个月时间,而这次定型的数量却多达六十六头,而工期只有八个多月时间。胎质、造型、釉色、图形、烧制……在制作极为忙碌的情形下,徐尧林还抽时间带主要成型人员去博物馆里看历史上各个年代的经典作品,他认为,器型方面必须要经过多方位的反复思考,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照进当代的文化意识。

G20峰会上,徐尧林主持创作的国宴陶瓷餐具大获成功。中国陶瓷界泰斗张守智先生在参观印庐作品后说道:“大型餐具手工制作难度是非常高,像这样的国宴餐具制作才称得上是中国陶瓷。”


香炉 《母仪天下》

打造“十方印证·香炉”

感受从心底涌上来那种愉悦

“西方陶瓷经过对中国数百年的学习模仿,然而在康雍乾三代之后的陶瓷已经由他们占据了主导地位,再反过来向中国渗透,以至于在今天的陶瓷界,还有许多人把一些西方的陶瓷制作方法,当作中国的陶瓷文化在评述。”徐尧林说,“这是非常不符合实际的,所以我一定要做出具有中国人文气息的手工成型和手绘陶瓷,让世界看到中国陶瓷的创造力。”

徐尧林对中国陶瓷制作的空间感,在“十方印证·香炉”中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十方印证’,首先是有了意象,意象是十方空间;再有具象,具象是印证自己所处的世界。”徐尧林说,香炉是一个传递心灵的窗,透过窗户,随着那缕缕清香得到升华,传递到心向往之的地方。

一开始,当他要将“香炉”这扇窗制作出来用的是何种材质时,也慎思过良久,最后选择了陶瓷,这是因为陶瓷就是China,即是中国。由于玉和铜质的稳定性较好,玉香炉和铜香炉如宣德炉的冶炼取得了成功,但陶瓷香炉因为对成型的极高要求,因而在几千年的陶瓷之路上从没见到过香炉体系的出现,在中国历代御窑中所出的众多作品里,也未曾有过其踪迹。“于是,我下定决心做陶瓷香炉,迄今为止,已经做了近三百件各式各样的香炉。”徐尧林说,这每一件作品,都是原创的孤品,每一个香炉都是世所未见。

正是这一种自发的对作品的苛求,徐尧林的作品独特而又精致,有了持久的效力,通过这一件件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浓郁生活气息,看到创作者那一份发自内心的喜悦。

在书房案头的香炉里,可以点上袅袅升起的沉香,时聚时散,给人带来以无限遐想,徐尧林说,“香炉就是一扇窗,无论你在窗外,或在窗内,都能感觉从心底涌上来的一种愉悦。”

“纸寿千年”

印庐宣纸是“真正的活宣纸”

除了陶瓷,徐尧林尤爱书画。爱屋及乌,他将目光放在了承载书画的宣纸上,“中国宣纸,既是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精彩篇章,也是中国书画的居所。”

有感于宣纸业界大量使用增白剂去影响纸质的弊端,以及书画家们对宣纸不断提出的“高要求”,他想造出时下最好的宣纸。现在,印庐宣纸已正式露面,一些宣纸老行家们赞叹说,“这才是真正的活宣纸啊!”

这些“真正的活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徐尧林说,这首先要保证找到制作优质宣纸的主要方面:好纸帘(成纸用的模本)、好原料(出于原产地的青檀树皮纤维)、好手艺(掌帘大师)的完美组合,并配上极为严格的其他工序要求。

泾县,有一种只让它长分枝的青檀树,每三年修剪一次,经取皮、蒸煮、捣洗等几十道工序后,用其纤维,即宣纸主要原料——皮料。而制成这样一张极品宣纸,需要从二三株的泾县老青檀树枝里提取的纤维才能做成。

成纸的时候,则请一流的掌帘大师马泽国先生执掌,一缸纸浆在他的眼里总是灵动且有序的,所以印庐制成的宣纸才可以令人难以置信地翻看两万次以上,为了保证纸寿千年的质量,成纸只会在每年冬季,而且必须采用当地源头活水,因冬季水最为稳定,这也是保证纸质的重要一项。

印庐制作的纸张,每令之间(100张为一令)的分量可以精确在五克左右,这个标准已经是宣纸业界的传奇。徐尧林说,印庐还有制帘大师程鑫土制作的两张纸帘,一张收藏于印庐作为样板永久保存,一张在操作中应用。日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去对照此纸帘纹即可确认是印庐特制的宣纸。

“名家书画作品需长久流传,有一张真正的好宣纸是特别重要的,”徐尧林说,“我们印庐这样去做,是希望能为中国的宣纸传承上做些事,更可以为书画家们提供优质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