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取消景区资质,南锣鼓巷给了文化旅游什么样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5-23
来源: 言之有范

今年4月25日起,北京南锣鼓巷暂停接待旅游团,同时主动申请取消3A级景区资质,其原因在于为顺应公众对旅游景区公益性需求导致游客过多从而造成景区严重过载。以南锣鼓巷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景区,需要警惕过度注重形式化开发和忽视文化内涵的危险。文化旅游产业也需要在发扬文化特色和进行商业开发之间,找到自身的平衡点。

一、文化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

文化旅游产业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愈发火热,它作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交叉点,从消费的角度对国民经济增长起着拉动作用。

相比于参观文化古迹的传统旅游方式,新时代的文化旅游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自由行、深度游等新兴的大众旅游方式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于旅游景区的浅层次体验,转而要求深度发掘景区背后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游客的旅游文化消费进入了新的层次,文化旅游的商业模式从以景点为中心转向以体验为中心的综合性商业开发。门票和纪念品收入不再是旅游业收入的主要构成,旅游产业的盈利模式更为丰富完善。同时,政府也不断通过顶层设计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法》和地方性扶持条例的不断推出,从外部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内生动力的推动和外部因素的促进,使得文化旅游产业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期。

二、文化旅游产业产生新症结

经济、文化诸多因素不断介入文化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症结。以刚刚宣布取消景区资质的南锣鼓巷为例,一方面,过度地商业化开发消解了景区本身的文化内涵。在全长700多米的胡同两侧,商业门脸一个紧挨一个,光卖意大利手工冰激凌的商家就有三、四家,人们需要睁大眼睛才能在咖啡厅和西餐厅的中间发现北京特色的文化遗迹。为了商业开发,南锣鼓巷的古墙被拆除,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发现自己仅仅是来到了一条商业街而非《时代周刊》所说的“亚洲最佳风情地”。另一方面,不合理的扩张造成了景区的和居民的冲突。作为开放性的景区,南锣古巷的文化内涵就在其保存完好的胡同四合院群落之中,进行开发就势必会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扰民、公共安全隐患等问题的产生,其原因就在于文化景区的过度扩张,导致许多没有做好接待游客准备的文化群落忽然间成为了景区。

新媒体时代对于文化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南锣鼓巷因此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它也同时在逐渐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内涵。铺天盖地的报道、不断闪烁的镁光灯,有可能让文化旅游产业迷失了自我,为文化旅游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迫在眉睫。

三、文化旅游道路需要新方向

1.文化旅游以文化特色为中心

文化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方式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其独具的文化特色,通过多种手段充分发挥文化特色是文化旅游道路的新方向。在旅游业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文化旅游景区想要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得发展,其关键就在于充分地体现自身的文化特色。就国外的成功案例而言,欧洲通过“文化之都”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用 “文化”这根纽带将整个欧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获得文化之都称号的城市会在一年的时间内围绕城市的文化内涵举办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一方面用于展示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成就;另一方面也以此为契机吸引外来优秀文化团体进行演出,以此进行文化交流。南锣鼓巷的失败就在于它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赖以生存的文化内核,未能充分彰显北京特色胡同文化的魅力。我国的文化旅游景区应该以此为鉴,同时借鉴外国成功案例的优势经验,依托自身的文化特色构建新型的文化旅游方式。

2.文化旅游要避免过度商业化

文化旅游想要真正地持续发展下去,就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侵害。从南锣鼓巷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过度的商业化使得景区展现北京特色文化的初衷无法体现。

法国贝弗龙小镇就是通过商业控制的手段,避免商业化消解自身的文化因素。为保持原生态,贝弗龙严格控制商业用房的开发数量,镇上只有一家面包店、一家小超市和为数不多的几家咖啡馆与餐馆,而建于1928年的“理发师咖啡馆”,依旧保持着只提供饮料、允许顾客自带食物进店的传统。这种传统保护与商业开发的良性平衡,为贝弗龙景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可以说,过度地追求文化旅游的变现能力,将商业利润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发展方式。南锣鼓巷商业盖过文化的现状就是现实的警示,它告诉我们只有将传统文化保护和适度商业开发相融合,文化旅游未来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3.文化旅游要创新发展体系

文化旅游想要真正地发挥沟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桥梁作用,根本上的要求就是要创新管理体系,让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得以和谐有效地配置。首先,观念创新是前提。这就是要求从文化的角度而非旅游的角度看待文化旅游,将文化旅游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体系之中,将文化创新作为创新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充分发挥文化的活力。其次,技术创新是动力。同样作为新兴的“文化+”融合业态,文化旅游业同文化科技业有着先天的协同性,发展文化旅游就是要引入需虚拟现实、人造景观等先进的技术,通过科技手段增加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景区的自身特色。最后,管理创新是保障。景区的管理、规划也应该纳入创新发展体系中来,人流量带来的扰民、公共安全隐患等问题只有通过现代化的动线规划、景观设计和创意营造等手段才能解决。

文化旅游,不仅仅是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手段,更是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愈发紧密之一趋势下的新兴生活方式。所以,无论是让人领略厚重历史的故宫博物院,还是体验百姓生活的南锣鼓巷,只有充分发挥文化因素的精神属性和教育作用,将传统文化的特色传承下来,才能真正迎来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