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世界读书日到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成果——国民阅读率整体全面上升,虽然纸质图书阅读量没有明显增加,但它与电子书阅读未来都存有增长余地。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合计阅读量较2014年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7.78本上升了0.06本。从阅读方式来讲,51.9%的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查看朋友圈状态、聊天、收发文字、阅读分享文章),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八成的人进行过微信阅读。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44.24分钟。
这就是这些年流行且一定会继续流行下去的“碎片化阅读”,但依然有一大批爱书人,他们通过书店这样的独特空间营造着“反碎片化阅读”——无论是国有、民营还是商业书店。
当下,人类的知识结构越来越呈现出“网络化”,所有的人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节点。在阅读这张网上,书店就是最有力的节点。每一个点的辐射能力都有限,苏州开的诚品书店再大也辐射不到杭州,只有点越来越多,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辐射到,国家近几年来提倡的“全民阅读”才能真正地实现。
资本不重要,人流量也未必特别重要但“不忘初心”是最重要的本土民营书店
“有间书店”
就像是门口的樱花树很美但藏在树丛中,很香但范围不过三五步
三墩的亲亲家园是区域里最早兴建的商品房小区之一,距离主干道不过两三百米的小区深处藏着一家书店,名字叫“有间书店”。上海著名藏书家陈子善先生有次被朋友带到这个小区深处的书店之中,被“店小但气场很大”以及落地玻璃窗和随性的老板所吸引。
看起来自由随性的背后,其实也有无奈,这家书店的两位合伙人既是老板,也是伙计,轮流值班。这不能算是两位合伙人的主业,二老板“恐龙”说,他开了一个设计公司,开这家书店纯粹就是兴趣使然——希望书店能收支持平,但偶尔还是要用别处赚来的钱来填书店的坑,但自己挖的坑,填起来也是心甘情愿。
书店不大,四五排书架,没有畅销书,都是文史哲类书籍,一个既当柜台又当吧台的拐角,还有一张木制长桌和几把椅子。门外就是樱花树,春天落英缤纷,夏天能听到蛙叫蝉鸣。因为开在小区里面,颇有点曲径通幽的味道,如果不是熟悉的人带过来,想第二次找到可能也多半如陈子善先生一样,“入桃花源而不得”。这恰恰是恐龙和他的合伙人的初衷——在他们看来,书店并不需要一定有太多人来,只要朋友和感兴趣的人来就好了。
晓风书屋的第十二家分店就好像老火炖汤一样开书店是慢工出细活
穿越小半个城市,时间倒转五个月,去年冬天,杭州最冷的时候,在临平南大街的鼎悦府文创街区,朱钰芳开了晓风书屋的第十二家分店,到今年四月份过去了近半年,这家书店俨然成了临平的一个文化地标。
去年晓风书屋在杭州开了两家新店,一家是临平店,另一家开在了省人民医院里。后一家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今年还将在丝绸博物馆再开一家500平方米的书店,规模对晓风书屋这样的民营书店来说,算是巨型,但对爱书的朱钰芳而言,只是用一种合适的方式把书店和环境载体结合起来。
“书店就是服务商,是提供阅读引导的地方,能够引导现在的孩子回归书店阅读,就是为书店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未来。”她说,希望再开20年书店,能看到现在的孩子带着他们未来的孩子也来晓风逛一逛。开书店,也是要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
那些全国著名的连锁书店也很喜欢到杭州扎堆
上海来的钟书阁幻游“仙境”
4月23日,“钟书阁”将在滨江试营业。它的建筑面积达1400平方米,玻璃外立面上印满各国文字、五线谱,第一眼就极富魅力。
上海人节奏快,风格务实,金融经济类和英语原版书卖得很好;杭州的古典气息浓郁,滨江又是个年轻的城区,因此钟书阁在内容上做了微调:最外一层是纯白的空间,类似于高定成衣的橱窗,只陈列少数精品书目,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中间是200多平方米的镜面环幕阅读大厅,颇似哈利波特的魔法学院,目标群体是30岁以上的都市白领;还有一个超过200平方米的童书馆,有旋转木马、过山车、热气球和海盗船,脚下地板是用星系图绘制成的,目标群体是3岁到8岁的孩子;最深处有个圆弧形空间,陈列着文史哲重典,很对40岁到60岁群体的口味。
贵州来的西西弗强势布局
西西弗在西湖银泰和下沙开出两家店面后,今年8月又要在国大开出杭州旗舰店,而且极有可能在城西辟出新店——用西西弗上海地区策划经理朱丹丹的话来说,2016年春天,书店好像全面文艺复兴了。
都说书店难做,为什么西西弗还要大张旗鼓布局?
朱丹丹说,在这个高需求时代,商场需要书店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补充,人们来这里不仅是吃喝玩乐,更能得到精神层面的支撑,书店也越来越成为优秀的社交场合。此外,在阅读体验上,那些优美的装帧与排版,那些恰到好处的字体与墨香,比电子书更丰富更有力地传达了作者的内在气息。有质感的纸质阅读是快消式的电子阅读所不能取代的,这也是为什么亚马逊要开线下实体书店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来的Pageone 低调淡定
来自新加坡的连锁书店,颇似台北的诚品书店模式,在万象城里低调地开着。
店长姓高,他说:“Pageone是以设计类的书著称的,老板本身就是设计师,为了让设计师们有地方可以买专业书,就开了一家专业性的小书店,如今做大了,店里的书也开始海纳百川,但力推的还是设计,在这一块没有任何书店能超越我们。”
Pageone在国内有5家,北京3家,成都1家,杭州1家——有没有发现?除了北上广一线城市,书店老板也很喜欢在杭州和成都扎堆。我们看到,在杭州,几乎所有的书店都在努力地、通过各种形式,传递引导阅读的乐趣和快感。只有也唯有阅读,才会让我们注视到当下,感知到美好,憧憬着未来。
来源丨杭州日报 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