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文化社区营造:文化创意如何下沉民间?
发布时间:2016-02-19
来源: 言之有范

作为区域发展的微型细胞,社区的文化建设、社区居民凝聚力或多或少都影响着整个地区的精神文化发展。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与社区互动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能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区域文化的创新。

文化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以历史文化的延续或是重塑手段所造就的文化魅力。文化社区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利用城市资源,降低发展成本,以文化、艺术激活城市闲置地区,形成新的创新发展集群和文化产业集聚区,进而成为城市文化内涵的一个展示窗口,凸显城市的鲜明文化特色。

文化社区营造的成功案例

1 台北北投社区

台北北投社区以其特有的文化元素作为文化创意设计的来源,以不破坏当地文化、加强地区性共识、提升本地文化创意产品的商机为主,并结合本地形象的建立,由团队提供技术转移回馈社区达成社区互补的机制。通过加入地区性文化因素,配合精湛的手工艺技术,推出了“北投温泉精品计划”,借由精湛的工艺技术,聚焦于温泉精品的设计,结合工艺、艺术、文化与生活,透过文化创意的加持,以形象品牌对地方、企业,甚至对文化形成经济效益。

北投社区营造始终秉持社区营造必需奠基于本土资源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北投社区营造注重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相互作用。北投温泉社区营造计划的实务操作有三个层次:文化、创意与生意。经有三个不同的中心即:北投旅游信息中心、北投文化创意设计中心与北投温泉精品中心。通过操作三个不同层次的话题即:文化故事、创意市集与温泉精品,完成三个不同层次的文化加值工作即:信息加值、知识加值与创意加值。此外,还设立了北投社区大学,开展社区终身学习、参与古镇保护、社区总体营造,提供丰富资源让社区居民能终身学习,培育更多社区发展人才,积极开展具有地域性和公共性的课程,进而提高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积极性。其目标则是经由北投温泉精品计划,营造社区、培育产业、回馈社区、营造文化创意产业的环境。

2 新竹九赞头社区

九赞头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聚落,人口不到两千,但是在台湾社区营造和文化发展进程中被人们熟知。虽然九赞头没有老街或古迹等特殊人文景观,可是当地居民却把一份浓厚的乡情转化为一场实实在在的社区营造活动,并成立了“九赞头文化协会”。

纵观十几年来九赞头文化协会的社区营造运动,他们一直尝试从传统的客家生活文化产业出发,来推展及创新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并借着与其它社区的互动与观摩,激荡出适合九赞头社区永续发展的模式。从创立《九赞头月刊》到成立“九赞头文化工作队”,从举办环保童玩节、首创客家布偶剧团到成立九赞头人文公社且建设27间文化创意生活教室,九赞头社区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营造文化社区,并获得了社区营造成果展最佳创意奖。不难看出,九赞头社区成功的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迁与社会脉动,从一个暮气沉沉的老旧社区,蜕变成为新竹地区推动社区营造的标杆社区。

3 南投县桃米社区

“桃米里”,一个原本经济凋敝、年轻人争相逃离,还因为临近的垃圾场而被戏称为“垃圾村”的普通村落,通过创意融入社区,到如今已变成了生态旅游深度开发,观光旅游营业额达到1亿多新台币的“社区理想国”。

2000年,经调查发现,因经济衰退而低度开发的桃米,竟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桃米的青蛙种类及数量占整个台湾的很大比重。因此,桃米社区提炼的新文化符号是“青蛙共和国”,在桃米,处处可以看到青蛙雕塑和图案,还有湿地公园,以及一家家民宿院落里的生态池——为青蛙营造生态家园,甚至连男女卫生间也命名为“公蛙”和“母蛙”。这不仅吸引其他做生态村的社区代表和官方考察团前来交流,对一般游客吸引力也不小。尤其是园区中的“纸教堂”,已成台湾知名的旅游景点。如今,来桃米看青蛙、观蝴蝶、游览纸教堂成为经典项目。桃米的核心经验在于依托当地特有的生态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始终坚持了生态发展这个核心方向并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使社区文化建设不再是任务而是所有人的文化认同感。

4 日本古川町

古川町有一个别号叫“木匠的故乡”,整个社区有160位木匠,木匠的人口密度居全国之冠,“飞驒匠师”全日本知名。重新发掘工匠技艺,成为社区营造活动的另一个起点。古川町的房屋,全部以古法建造,所有结构通过榫头衔接、不用铁钉,保存了传统日本木造工法的精密与严谨,成为小镇的特色。从木造房屋的造型到出檐、窗户、格栅、斗拱,层次丰富的统一感,形成了古川町独特的魅力。为了保留并传承珍贵的古川文化,古川町将当地工匠文化的精华进行了集中展示,建设了“飞驒之匠文化馆”。此举将小镇的木材产业和木匠传统技艺提升到精致文化的层次,建筑本身成为工匠的范本,日本很多建筑师和木匠也都到这里开展学习之旅。“飞驒之匠文化馆”成为社区营造的里程碑。

古川町改造后的风貌魅力以及社区营造的理念,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每年接待游客上百万,并曾获得“日本故乡营造”大奖,成为日本故乡再造的典范,“故乡再造旅游”也成为人们新的旅游方式。

对文化创意与社区营造互动的思考

1 因地制宜挖掘特色,尊重传统合理开发

社区营造要立足于培育区域特色文化,结合区域实际,提炼出符合区域历史有具有感召力的文化精髓,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纵观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无一例外都是从当地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具有特色的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因为社区营造没有可供完全复制的发展模式。因此,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社区的特点来选择切入点,而不是任由政府制定改造的策略。当然政府的引导力量不容忽视,合理的引导措施可以让每个社区都积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切入点,而强制性的改造措施创造的是千篇一律的文化和创意,达不到百花齐放的效果。

此外,还应注重传承传统文化。文化社区的营造离不开当时历史文化底蕴的滋养,用创意将地方产业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才能使社区焕发独特魅力。文化社区的营造不是天马行空的肆意开发,应秉持尊重自然、尊重传统的发展理念,用创意思维助力传统资源开发和文化社区营造。

2 设立社区学校,涵养文化创意人才

社区营造如果缺了“人的参与”,就难有专属于本地区的个性与特色,更遑论保存或重构记忆中的乡愁、创建属于在地人的新故乡了。《社区设计》里曾提到,“重新思考社区定义,不只设计空间,更要设计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当一个设计将人与人连结在一起的时候它不会失去意义。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会让它保有生命力。文化社区的营造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引领,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社区的主体的生活在其中的居民,他们是文化社区营造的关键。而在此过程中,如何提升参与者的文化素养成为了重中之重。通过设立社区学校,对居民进行文化创意与设计、社区营造等相关知识的普及,既能够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又能够增强文化认同感,从而使文化社区营造的人才遍布社区,人人都是社区营造的重要参与者。

3 创意融入生活,培育“小而美”社区

创意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每个人都可感可知的生活情趣。因此,文化创意要渗透到生活的细枝末节,呈现出文化创意与社区营造相互融合的态势。社区营造经过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能使区域的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建筑与生活空间得到保护与再利用,从而改善整个社区乃至城区的风貌,既获得了经济利益又使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凝聚基层民众的力量助力社区营造。

通过凝练一个很小的主题,就能迸发出很大的创意。如桃米在发现生态这一资源以后,抓住生态的建设,让青蛙成为了社区营造的主题,进而围绕生态的主题,展开了生态产业、生态厨艺、生态雕塑等一系里主题相关的改造。由此可见,社区的发展不一定追求大而全,而应该遵循小而美,即用一个很小的主题,集结各方力量,在不断交流和碰撞中产生创意,进而构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4 合理整合资源,多元主体合作

社区营造要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广泛参与转变,转变原有的治理观念,形成“顶层设计”和“民众参与”的互动,建构社区多元网络结构。首先,政府要转变原有的主导观念,主动放权并积极培育民间组织;其次,要发挥调动民间个人参与文化社区营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社区营造过程中培育民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建设文化认同到社会自主文化寻根,从单一主体主导到多元主体参与是社区内源式发展的体现。在社区总体营造过程中,要突出立足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力量、弘扬社区文化、保持社区记忆、培育社区资本、形成社区特色。通过社区文化设施和文化内涵的改造,装满社区居民的记忆的装置,透过艺术融入当地的生活。通过民众的自我构建,将社区的文化记忆打造成一个文化集聚地,这样的过程是既是创意迸发的过程,也是一步步增强居民文化认同感、彰显社区文化魅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