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创意天堂微信> 正文
文化发展标准化——文化产业发展强大助力
发布时间:2016-01-18

去年至今,国家积极稳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作为五位一体之一的文化建设该如何构建标准化体系呢?

一、关于“标准化”,你了解多少?

1 什么是标准化?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所谓“标准化”就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战略已经成为新的时期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殊力量,不但在经济建设方面影响深远,而且会深入到我国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对于提升我国文化发展新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对于我国文化发展有何意义 ?

1.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就公共文化服务而言,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文化惠民。近年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群体差异仍然十分明显。标准化架起了群众需求与政府供给之间的桥梁,既能更新管理理念、转变服务模式,把钱用在刀刃上,又可破解供需矛盾、提高供给水平,防止费力不讨好。

2.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标准化作为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之举,更加注重内部协调、外部联动,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适度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充分激活部门和社会力量;更加注重从整体上谋篇、战略上布局,全面整合相关服务项目和资源,实现各级各类网络设施的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统配使用。推进标准化,需要建构系统完备、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长效机制,坚守标准、防止走样,矢志不移朝着既定目标迈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3. 保障文化环境健康有序发展文化体系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极易遭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社会为文化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需要我们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管理标准和方法。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需要激活全社会的文化创新活力,需要大幅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离不开济济一堂的文化相关人才,不能没有文化贸易的优势地位。文化强国的建设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全方位打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着我们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我们的文化建设需要有与国际社会相应的标准。

二、我国文化发展标准化的现状与问题

1 制度与机制层面

首先,从标准化管理制度层面来看,我国标准化管理制度缺失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要科学开展标准化工作,对标准化工作本身首先应予以规范管理,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其次是需要重点建设标准化工作信息沟通机制,包括标委会与文化主管部门、标委会与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标委会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在文化行业标准化工作正在起步阶段予以及时的指导与协助对于文化行业标委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2 各行业标准体系建设问题

与工业等技术密集产业相比较来说,文化行业服务标准与管理标准存在更多的特殊性,由于各国国情以及文化差异客观存在,文化领域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很难相互借鉴。例如国内外在艺术考级配套政策、文化娱乐行业范畴定义、国民教育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行业标准化工作,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开展文化各行业标准化体系框架理论研究及科研工作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这一过程中,文化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应邀请标准化工作领域专家及文化行业专家共同进行科学规划。

三、我国文化发展标准化的启示与建议

1 不断完善国家标准化体系,积极平稳快速发展

发达国家已将标准化工作提高到战略水平,虽然我国也愈来愈重视标准化工作,但标准化工作的体制、标准的水平与使用情况仍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和需要。所以急需制定我国的标准化战略,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际标准化形势,为我国各级标准化组织指明标准化工作方向和重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必将成为我国在标准化发展战略建设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然而这仅仅是我国在完善标准化体系过程中的一步,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政策和规定来完善国家标准化体系,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积极平稳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修订步伐,抓紧制定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纲要,全面启动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从而夯实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的根基。

2 加强宣传,更新观念,强化自愿性标准化意识

标准可提高安全、效率、协作以及促进我国文化发展,制定和采用高水平的标准将使相关组织和人群受益。应充分调动和引入民间团体、高校科研机构等第三方组织,保障标准制定的公开、公平和协商一致,兼顾和保护各方利益。充分调动和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标准化相关利益各方参与标准制定、执行和监督的积极性和作用。

3 改革标准化体制

标准是技术层面的文件,更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工作。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广泛、自愿地应用,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下形成的民主、自律性管理模式密切相关;而中国五千年的儒家思想下形成的专制政治,使人们习惯于权威化管理。因此,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对思想观念和政治体制的深远影响,标准化体制的改革将会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尝试、纠错的过程,所以改革传统的标准化体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策略的研讨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我们还需要全面加强标准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提升我国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能力。

4 重视和加强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和标准化队伍建设

标准是标准化研究的成果,更是本领域生产、建设、管理经验和科研成果的表现。我国重视在标准中引入先进技术,但对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不足,这是造成我国国际先进标准数量相对较少的一大制约。因此各级政府应给予政策和研究经费的大力扶持,一方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的标准化人才,另一方面,加强重要领域标准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提高我国标准的水平。来源丨言之有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