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2015年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并被视为中国经济列车倚重的双引擎之一。通过激发全社会的智慧和创造性,以改变对粗放增长方式和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实现“调速不减势”,顺利完成新旧动能的切换以及经济的升级。
2015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意见》确定:到2020年,将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将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投融资渠道更加畅通;将孵化培育一大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并从中成长出能够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等。
2015年6月26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将基本形成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呈现出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要素汇集、孵化主体多元、创业创新服务专业、创业创新活动活跃、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将培育1000家以上有效满足大众创业创新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将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聚集创业投资机构300家以上,管理资金规模3000亿元以上,投融资渠道更加畅通等。 2015年7月18日,杭州众创空间联盟成立,该联盟由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发起成立,创始成员单位66个。据介绍,成立该联盟的初衷是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加快构建杭州市“众创空间”载体,更好地促进杭州市众创空间之间的资源共享。
2015年9月17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要将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打造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 2015年10月26日,为营造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强对众创空间的建设与管理,市科委和市财政局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
市级众创空间认定有哪些门槛?
✰1.在杭州注册,且运营主体成立并实际运营3个月以上;
✰2.具有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或集中孵化场地,如为租赁场地,租期须在一年以上;
✰3.设立有一只面向众创空间内创客企业(项目)的创投基金或签约长期合作的基金,额度不低于300万;申请认定时需投资众创空间内创客企业(项目)5家(个)以上,认定后每年投资创客企业(项目)10家(个)以上;
✰4.拥有至少3名具备1年以上创业投资或创业服务等相关经验的管理人员;企业管理运作规范,有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5.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明确的服务对象评估筛选与退出机制等。
此外,入驻众创空间的创客企业(项目)也要符合相应条件,比如,注册资金不超过300万元;入驻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入驻时注册时间不超过6个月等。 2015年12月,科技部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名单,杭州共有包括青创迭代空间、浙江大学e-works创业实验室、贝壳社、恒创客在内的14家众创空间入选。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杭州众创空间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预祝在新的一年,所有的众创空间都能够把握时代发展的节奏,谱写属于自己、属于杭州的最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