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来到杭州站
发布时间:2015-12-04
美国诗人艾略特说: “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南宋”
昨天,美国诗人艾略特·温伯格站在西湖边感慨:“如果可以选择,在所有的时空中,我愿意生活在中国南宋。”第一次来到西湖,他才知道,原来多年前,他的第一本书的封面就是西湖。当时是一个来到中国的美国摄影师提供的图片。而中国通、现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助理教授的美国人柯夏智在接受采访时说,杭州原本就属于诗歌,他们在楼外楼品尝的许多菜都有故事有诗意,或者直接与诗人有关,比如东坡肉。
“自古以来,诗歌总是以人类苦难为源泉,成为穿越黑暗趋向光明的驱动力。而今天,在文明、历史、宗教和语言等诸多冲突中,诗歌何为?在错乱纷杂的现世的病态幻象中,诗歌何为?在土地与天空闭合的神秘时刻,诗歌何为?在追溯精神的源流中叩问语言之门,诗歌何为?”诗人北岛,在“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的序言中如此说。这两天,“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进入了杭州站。
在大运河畔舒羽咖啡馆举行“诗歌与冲突”的诗歌朗诵会和主题对话,在晓风书屋举办的“顾盼之间:我们的疑虑、希望与发展”的诗歌朗诵专场,美国诗人艾略特·温伯格、巴勒斯坦诗人加桑-扎克坦、美国诗人学院的主席的安妮-华曼……诗人们用自己母语的朗诵,给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增加了时间的深度,也让大运河的夜晚有了特殊的意义。
杭州的初冬中,诗穿越时间和浓雾,清澈地回响在我们的耳畔,也带给我们温暖和慰藉。
- 微信号:hangzhou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