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之星> 正文
杨舒蕙:用生命为艺术写诗
发布时间:2015-11-19



杨舒蕙作品

“如果要创作,便要用生命去创作”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是杨绛译的兰德的诗,这首诗很美,它诠释了诗人人生的境界、生活的方式、对生命的态度,也是我最喜欢的诗。

在我浩浩荡荡的朋友圈里,我觉得漫画家杨舒蕙是在真正诠释着这首诗:每天都很认真地发着微信——德国表现主义、梵·高、毕加索、夏加尔,每天都在分享她喜欢的画,发表她的艺术见解,有时候还会和朋友争得面红耳赤哪怕这个人是权威人物也丝毫不退让……但更多时候,她都是以“画画去了”作为结尾;她是如此地自我、自律、自爱、自尊,即便是刚刚认识的人,你也能感觉她用生命在热爱着艺术的气场。

而生命是什么呢?生命就是你日子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如果每个人生命里的每分每秒都在想着一件事,还有什么梦想不能达成呢?

如果要创作,便要用生命去创作

笔墨当随时代

在这些年,她一鼓作气。尝试并创作了各种风格的画,给不同的书配插图,与媒体保持长期合作。她就像一头被激怒的牛,倔强地钻到画里,一刻半会也不打算出来。她在电脑前如数家珍地打开一个个文件夹,讲述她每个时期的创作故事,包括痛苦和收获。

“给幽默杂志画杭州游系列插画时,才500元一张,我每画一个地方都到现场去拍照片,然后回来足足能画上10天。”所以,这大概也是合作者越来越多的原因,因为你能从每张画里感受到作者的诚意,因为她对她的每一个署名都很负责。

“我刚刚入手了一个电脑绘画板。”杨舒蕙说,花了两万多。“我的导师非常看重用纯手绘的方式画画,我也很认同;但这些年下来,包括与媒体合作 、接商业作品后,我觉得手绘虽然有手绘的美感,但身在这个时代却也有很多现代的东西不好表达,而电脑绘画能满足这点,电脑绘画其实非常奇妙。”

“会画画——只不过是一种太过平凡的技能,然而有一种最伟大的天分在于——知道怎样用血肉之躯和时代去玩儿。”石涛也曾说过这样的话:笔墨当随时代。这也是杨舒蕙下定决心在电脑绘画上花心思的原因。“我心里有太多东西在燃烧,旧的解决办法不再管用,新的方法尚未找到。我开始四面出击,好像自己还能活上100年。”

“梦想家”践行者

杨舒蕙身份非常多:《浙大创业》主编、语陌文化创意工作室负责人、插画家、漫画家……1986年出生的她像陀螺一样与自己与艺术在作着争斗。

因为文字控,她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爱人。“我们是网恋,10年前,我在一个论坛里看到他的文字,非常喜欢。我们就开始交流,慢慢地就恋爱了。”后来,这些故事都出现在他的漫画里。你笑着在电话这头说:不是一见钟情的爱情,算什么爱情?爱情一定是一见钟情。你与我都特别相信。“左手艺术,右手爱情”,在艺术这条道路上,杨舒蕙很感谢丈夫老谢一直支持她,让她觉得未来是光亮的。

她还有一帮情投意合的朋友。“在杭州有一个组织,叫梦想家。在这里,我才发现,原来以前书上,电影里的那些人在生活里都能找到。大家一起看电影,分享书和生活。每个人都是梦想的践行者,给我的象牙塔校园生活打开天窗一样。”

“你要想巨株,孤独却超然秀出,高拔无类,直逼人眼,过目不忘。打破语言的无能,拨云见日地抛弃冗赘之物,绝不平庸。绝不接受命运。”杨舒蕙说,宁可纠结和变态,也不可以懒惰。她希望能开一个清单,然后把需要做的东西全部在deadline之前完成。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要画画是命中注定的,是带着使命感的。

父母都是理工科专业研究者,可是杨舒蕙却热爱文学与艺术,“我喜欢阅读,阅读的时候都会读出声”,虽然她的艺术梦遭到家庭成员的反对,但是她却从未放弃。

18岁,高考失利。“以本科一分之差上了大专。”不过她一如既往地选择的是与艺术相关的设计专业;凭着一口气,22岁,杨舒蕙考上了浙江大学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而她的导师则是刚从德国回来的艺术家王小松,“他是我生命里特别重要的人。”她亲切地称导师为老王,那个会在她微信里频频出现的名字。

在王小松的指导下,杨舒蕙开始走上了专业的艺术之路。

一开始尝试是漫画。“我嫂子是个文艺青年,她很喜欢高木直子的漫画,当时我看了也挺喜欢。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能把我的生活也画出来呢?”于是,差不多两年时间,她画了300多张视觉日记,“恋爱故事,高中生活,出去吃顿饭,旅游,生活里觉得有意思的事情都画下来……这些画让导师觉得很欣慰,爱画画的学生终于找到方向。”杨舒蕙有些丝丝得意。

虽然这些生活漫画广受好评,吸引了像杭州日报等不少主流媒体和商业公司的“求合作”,这给了还是学生阶段的杨舒蕙很大的信心,行动力一流的她马上组建了工作室,开始接商业设计和插画。

“你就打算以靠画漫画赚钱吗?”当导师王小松抛出这句话时,杨舒蕙也开始思考,显然,她的志向不仅如此。她开始接触设计史、艺术史、各种画派并爱上哲学,“我就像一个怪兽一样,疯狂地要把这些东西吃下去,并化作自己的东西创作出画来。”

“如果要创作,便要用生命去创作。”杨舒蕙说,“好喜欢画画,即使经常被人嘲笑功底不好、非科班、无美感,但仍然满怀激情。画出来是不知道谁会看的,画出来是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的,可是不画出来会觉得人生无意义。有了这种体会后,更喜欢看梵·高的信,因为我会觉得那些信都是我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