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相似的文化资源要素,是文创合作交融的基础和依托,加上改革和创新的动力,相信两岸文创交融的成果将灿若星汉。
西子湖畔玛瑙寺,连横纪念馆,第二届(2015)两岸亲子文创作品在这里展出。孩子们的作品,是那么的稚拙,又是那么的可爱:童趣纷呈的画作、别出心裁的布艺、立体新奇的泥塑,许多个纽扣组成彩色树,几个茶叶盒、巧克力盒就能叠成一个机器人的造型……这些文创作品,出自杭州与台湾南投县的小学生以及幼儿园小朋友之手,一共有200余件。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构筑了一个花花世界,正如台湾小朋友创作的那个超轻土捏塑作品的名字——《我的花花世界》。
台湾文创做得好,很重要的就是“从娃娃抓起”;两岸小朋友的文创作品,在两地轮流展出,正是两岸文创的一种可贵交融。不仅是文创交融,而且是血脉相连——其间发生了一个意外:一位台湾阿嬷参加活动时突发脑溢血!65岁的方老师,是随台湾南投县中小学校代表团到杭州的,在参加“两岸亲子文创作品联展”活动时,发生了脑溢血的意外,杭州的哥和市民10分钟送她到医院,及时手术,赢得了抢救的时间,挽救了宝贵的生命;台湾同胞一再说:“谢谢你,杭州人!”
杭州与台湾文创的交融越来越紧密。不久前,杭州创意设计中心在原西泠冰箱厂的老厂房设立,这里也成了全国唯一的“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唯一的”,就是最可宝贵的;“实验的”,就是勇于探索创新的。这里有着5000平方米的两岸文创展示推广平台,业已吸引60余个台湾文创品牌入驻,其中有吴卿金雕博物馆、陶作坊、良品美器等;该中心还与11位台湾顶级工艺大师签约,开展文创深度合作,涉及两岸产品设计、动漫衍生品设计、独立设计师品牌等诸多领域。
创意文化是广义的,“故居活化”就是其中一种,台湾做得很好。在西湖花港观鱼公园里,有一个“马一浮纪念馆”,这里原是蒋庄,马一浮先生曾在这里居住多年。马先生是国学大师,著名的浙江大学校歌就是他作的歌词;一般游客似乎不太知道“马一浮”是谁,当导游说“我们去马一浮纪念馆看看”,竟有游客问:“马一浮,买什么衣服?”人家把“马一浮”听成“买衣服”了,这读音还真是挺相近的。如今马一浮纪念馆的“主持人”是来自台湾的文化人,正在通过该纪念馆帮助杭州实验“名人故居的活化”。
统帅“名人故居活化”工作的,是来自台湾的著名学者、教育家龚鹏程教授。龚鹏程教授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交融,他将台北名人故居保存和活化的理念和创意带到杭州。名人故居可以安静,但不能太清寂;名人故居应该摒弃严肃刻板的模式,而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观众;名人故居更不能“神化”名人、高高供起,而应还原其民间性,让人觉得可亲可近可赏可学。龚鹏程先生和他的团队自去年接手马一浮纪念馆后,自筹经费,修缮了纪念馆的西楼香岩阁,恢复了智林图书馆、明道讲堂和濠上雅集,举办了一系列纯公益性质的文化活动,让凝固的纪念馆“活”起来,成效卓著。
两岸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相似的文化资源要素,是文创合作交融的基础和依托,加上改革和创新的动力,相信两岸文创交融的成果将灿若星汉。
- 微信号:hangzhou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