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资讯> 正文
发挥西湖文化的品牌效应 建设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
发布时间:2015-08-06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www.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50806_101133.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西溪湿地鸟瞰图</p>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www.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50806_101150.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专题发言人 中共西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吴向前</p>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www.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50806_101207.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氧气音乐节</p>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www.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50806_101221.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ldquo;五个一&rdquo;工程奖作品</p>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www.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50806_101238.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非遗展演哑目连剧走进外桐坞村农村文化礼堂</p> <p style="text-indent:2em;"> 西湖区名片</p> <p style="text-indent:2em;"> 西湖区因&ldquo;淡妆浓抹总相宜&rdquo;的西湖而闻名,拥宋高宗赵构&ldquo;西溪且留下&rdquo;的西溪湿地而传世,襟带钱塘江,坐拥西子湖,背倚西部群山,怀抱西溪湿地,司马迁、白居易、苏轼、徐志摩历代名人留下了许多传世诗篇。目前,西湖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10万,辖11个镇街、182个村社。</p> <p style="text-indent:2em;"> 西湖区历史底蕴深厚。辖区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26处,包括忠义桥、卫匡国墓、国民革命陆军第八十八师&mdash;&mdash;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牌坊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昭庆寺旧址、大诸桥、弥陀寺石刻、柏庐、风水洞摩崖题记、朱熹昙山题刻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叙伦墓、陈宅、穆桥等市级文物保护点。</p> <p style="text-indent:2em;"> 近年来,西湖区紧紧围绕&ldquo;全面建设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rdquo;的目标,发扬&ldquo;负责任、敢担当、拼命干、不放弃、特别能、争一流&rdquo;的西湖创业精神和&ldquo;大气、包容、谦和、争先&rdquo;的西湖人文精神,奋力谱写建设美丽中国杭州样本的西湖篇章,名列2014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市辖区前13强。</p> <p style="text-indent:2em;"> 记者 夏琳</p> <p style="text-indent:2em;"> 记者:近年来,西湖区文化发展的特色有哪些?</p> <p style="text-indent:2em;"> 吴部长:2012年,西湖区委、区政府正式提出了&ldquo;文化名区&rdquo;战略,在具体的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我们从平衡&ldquo;历史和当下、局部和整体、服务和需求&rdquo;三对关系的角度出发,形成了自己的三大特色。</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一是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当下的发展。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我们以&ldquo;编新不如述旧,雕今不如刻古&rdquo;为原则,把&ldquo;文化先行&rdquo;贯彻始终,先后完成了对西溪文化、西山文化等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出版或完成了《西溪丛书》、《西溪文献集成》、《西山揽胜》等历史文化书稿,恢复和打响了&ldquo;开茶节&rdquo;、&ldquo;花朝节&rdquo;、&ldquo;龙舟节&rdquo;等一批传统文化节日。我们还高标准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全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个,省级8个、市级1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市级文保点13个,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1个、省非遗旅游经典景区2个、省非遗宣传展示基地1个,省级非遗保护名录12个项目,还有1个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2个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p>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现代文化的发展上,我们着力推动&ldquo;一带三圈五核七示范&rdquo;文创产业集聚区建设,即:发挥之江沿钱塘江文创带的领航作用,打造影视、广告、设计三大产业辐射圈,促进文创教育培训、文化会展等五大新兴核心产业快速发展,在文化事业与文创产业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等七个方面打造全国示范品牌。今年上半年产业增加值达128.42亿元,占GDP比重上升为36%。近年来,先后有《国家命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15部影视文化作品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ldquo;五个一&rdquo;工程奖。宋城演艺和华策影视等2家文创企业连年入选全国&ldquo;文化企业30强&rdquo;。此外,西湖区每年都组织或承办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暨影视产业推介会、中国数字阅读大会、氧气音乐节等国家级或区域影响力较大的文化活动。</p> <p style="text-indent:2em;"> 二是既有局部的雕琢,又有整体的铺排。近年来,我们打造了一大批区域文化建设的精品和典型,为大家所熟知的有全国知名的西溪文化创意园、凤凰创意园、宋城等文创产业高地和即将投入使用的浙江音乐学院,以及规划建设中的浙江(之江)文化中心、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试验区等重点文化项目。</p> <p style="text-indent:2em;"> 同时,西湖区还从辖区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全力完善三级公共文体设施网络。目前,全区拥有各类文体设施741处约129.41万平方米,已形成&ldquo;四馆&rdquo;(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中国湿地博物馆)&ldquo;一场&rdquo;(区体育场)&ldquo;一站&rdquo;(11个镇街综合文化站)&ldquo;一室&rdquo;(村社文化图书室)格局,11个镇街均已建成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功能齐备、运行良好的综合文化站。全区139个村社图书室全部开通一证通,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三是既有需求的满足,又有服务的创新。结合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重要节庆,依托文化阵地,组织文艺团队,广泛开展&ldquo;一十百千万&rdquo;、&ldquo;周末文化广场&rdquo;等特色文化活动,全区每年举办和承办各级各类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200余场,送基层文化活动近300场,送电影下乡1000余场次,&ldquo;图书六进&rdquo;活动每年送书3万册以上,带动了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蓬勃发展。</p>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我们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载体,在农村地区突出抓好农村文化礼堂的新建和提升,先后建成以外桐坞、东江嘴为代表的16家农村文化礼堂,实现了农村文化礼堂与美丽乡村建设、文化传承、文化惠民等的有机结合。在城区片试点开展城市文化公园建设,打造面向社会开放的具有铸魂立人、厚德树人、以文化人和文脉传承功能的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专类公园等开放空间场所,打通文化惠民&ldquo;最后一公里&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记者:请您谈谈今后西湖区将如何更好地打造&ldquo;西湖文化&rdquo;品牌?</p> <p style="text-indent:2em;"> 吴部长:&ldquo;西湖文化&rdquo;是我们着力打造的品牌,也是我们的金名片。我们将努力挖掘&ldquo;西湖文化&rdquo;的深厚底蕴,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建设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内涵深刻、文化气息浓郁、西湖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区。</p> <p style="text-indent:2em;"> 1、重价值引领。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ldquo;月月最美&middot;德耀西湖&rdquo;等评选活动,不断完善&ldquo;最美西湖人&rdquo;的选树、推广、宣传、关爱等长效机制,大力挖掘、培树一批来自基层的&ldquo;最美人物&rdquo;;不断完善&ldquo;雷锋列车&rdquo;志愿服务活动机制,积极开展&ldquo;我们的节日&rdquo;、&ldquo;讲文明、树新风&rdquo;、邻居节、家风家训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丰富群众生活。</p> <p style="text-indent:2em;"> 2、强文化产业。加快构建&ldquo;一带三圈五核七示范&rdquo;文创产业格局,做好&ldquo;十三五&rdquo;文创产业发展核心产业、重点区域、重要平台、特色品牌的科学谋划。以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总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中国电信天翼手机阅读项目等为重要资源平台,强化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的培育。抓住龙坞茶镇建设的契机,搭建全区优势文创产业与龙坞茶镇合作发展桥梁。</p> <p style="text-indent:2em;"> 3、优文化服务。一是以区级大型公共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推动标志性建筑文化元素的注入。创建一批特色&ldquo;文化礼堂&rdquo;,建成初具规模的文化小广场、文化公园、文化街等文化服务配套工程;二是推动&ldquo;智慧文化&rdquo;应用。搭建&ldquo;智慧文化&rdquo;信息平台、智慧健身APP平台、健身苑点在线管理平台等三大平台,确立西湖区公共文化智慧数据库&ldquo;1张网,13个点&rdquo;的布局,并确定智慧图书、智慧群文、智慧非遗、智慧文物四项数据内容。</p> <p style="text-indent:2em;"> 4、塑文化精品。加强文艺创作规划,扶持和推进优秀文化产品创作。不断健全和完善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的人才、资金、立项、策划、管理、考核与奖惩等长效机制,以精神文明建设&ldquo;五个一工程&rdquo;、&ldquo;群星奖&rdquo;等全国性评奖项目为龙头,创作有西湖特色的文艺作品,鼓励民间团体自编、自导、自演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p> <p style="text-indent:2em;"> 5、推文化品牌。在办好春节、元宵、国庆等重要节庆和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西溪湿地国家5A级景区和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龙头带动作用,着力打造&ldquo;花朝节&rdquo;、&ldquo;开茶节&rdquo;、&ldquo;龙舟胜会&rdquo;、&ldquo;火柿节&rdquo;、&ldquo;登山节&rdquo;、&ldquo;沼虾节&rdquo;、&ldquo;氧气音乐节&rdquo;等特色节庆活动。深入推进 &ldquo;一十百千万&rdquo;、&ldquo;文化艺术节&rdquo;、&ldquo;全民健身日&rdquo;、周末文化广场等文体活动,打响&ldquo;文化走亲&rdquo;、&ldquo;文化三堂&rdquo;、&ldquo;图书交享阅&rdquo;、&ldquo;戏聚群音汇&rdquo;、&ldquo;美丽非遗&rdquo;等文化品牌,推动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迅速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