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浙版书
发布时间:2015-04-24
<p style="text-indent:2em;">
这是一份厚积薄发的成绩单:</p>
<p style="text-indent:2em;">
来自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最新统计,去年,全省图书出版社共出版各类图书12703种,其中初版书7000多种;去年我省图书出版获国家出版基金立项扶持项目数达10个;在每三年一届的中国出版政府奖中,20种出版物加冕殊荣——同时创历史新高。</p>
<p style="text-indent:2em;">
这是一页流光溢彩的新华章:</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一本《之江新语》,自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2013年11月经中办批准重印至今,一年半内,总印数已突破170万册,作为一本优秀的时政类图书,多次登上网络书店排行榜首位。</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一位本土作者麦家,浙江文艺出版社以其个人包装主打项目“麦家作品系列”版权在2014年成功输出至40个国家和地区。</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一家出版社——浙江少儿出版社,据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显示,浙少社实现了连续12年保持国内少儿读物市场占有率第一。中国每卖出10本少儿书,其中一本就来自浙少社。</p>
<p style="text-indent:2em;">
……</p>
<p style="text-indent:2em;">
这是浙江出版人的黄金时代,更是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缩影。</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一滴水折射出大河奔流。这些年来,正是伴着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时代脉动,和着全民阅读、书香浙江的文化创新节拍,浙版图书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和荣耀。浙版图书的今天也证明,紧扣原创精品力作的发展导向、打好主题出版王牌、大力推广图书走出去,已经成为传统图书出版突围的有效路径。</p>
<p style="text-indent:2em;">
原创能力,就是市场的票房价值</p>
<p style="text-indent:2em;">
每年,书店里都会涌现出20多万种新书。可是,在这一年里,你可能买过或者听说过的畅销书不会超过30本:</p>
<p style="text-indent:2em;">
比如:《查理九世》,自2011年出版发行到至今累计销售3899万册,一开印即以百万册为单位的印数体量;</p>
<p style="text-indent:2em;">
比如《解密》,海外上市第一天,不到20个小时,闯进英国亚马逊图书总榜前5000名,美国亚马逊图书总榜前10000名,创下中国图书作品历史最好成绩。</p>
<p style="text-indent:2em;">
它们是原创力作,它们均来自出版界的“浙江军团”。</p>
<p style="text-indent:2em;">
原创的能力,就是一家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在书业增速缓慢、传统出版不断遭遇考验的今天,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其万变不离其宗的要义就是“原创”。</p>
<p style="text-indent:2em;">
多年来,人们对红旗出版社的印象,停留在时政理论题材上。自2010年,求是杂志社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重组红旗出版社之后,红旗出版社大胆与民营公司深度合作,出版发行了一系列有口碑又叫座的好书,树立了该社的新形象:</p>
<p style="text-indent:2em;">
《马云内部讲话》书系,4年来发行销售超过百万册,并推出了中国港台繁体字版、日文版,正在商谈英文版,新修订后的《马云内部讲话:相信明天》于2015年4月首发5.5万册;《食美浙江》获得省领导两次批示,目前正在着手杭州、台州、海宁等地市分册的编撰;《快乐侦探团》系列套书2015年1月首发1.5万套,已全部销售一空,市场反映良好,填补了红旗原来不做少儿图书的空白。</p>
<p style="text-indent:2em;">
“以原创文学作品为抓手,讲述中国好故事。”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徐澜认为。据统计,去年该社出版新书近300种,原创作品占70%,其中大部分为文学作品,通过持续不断地提供有原创力和思想性的产品给社会,来提升该社的出版品牌。</p>
<p style="text-indent:2em;">
原创的价值,即市场的票房价值。“十二五”之初,旗下有11家出版社的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为了开拓一般图书市场,根据读者需求和自身实际,提出了少儿、文教、生活、经管、文学、艺术六大产品线建设目标,通过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鼓励原创,推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图书,形成规模和品牌。经过努力,集团版图书全国零售市场份额由2010年的1.58%上升到2014年的2.71%。去年,又着手制定六大产品线建设三年规划,力争在“十三五”取得更大突破。</p>
<p style="text-indent:2em;">
对于传统出版业而言,原创是票房价值,亦是转型路径。西泠印社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依托专业艺术资源,向原创精品、高端艺术方面转型;作为首批20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之一,浙江大学出版社依托全校3000多名教师资源,出版重心前移,聚焦数字阅读、数字教育、数字学术领域,着力推进出版与科技融合;红旗出版社在今年正式成立了数字出版部,尝试将原创图书进行多平台多形式的数字化转化,这为泛互联网时代的读者提供了多种形态阅读的可能。</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主题出版,竖起时代精神的风向标</p>
<p style="text-indent:2em;">
这个季节,正是杭州西湖最美的季节,游客如织。许多人还记得,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翻阅完厚厚几百页的西湖申遗报告后,按下表决器。从此,我省又多了一个世界遗产。</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但几乎无人知道,西湖申遗背后,还有一个功臣——杭州出版社。正是这个出版社,多年来集全社之力,全城遍寻西湖专家,搜罗了西湖从东汉时期以来的发展变迁史,写成1800万字的30册《西湖文献集成》,这些资料后来就成了西湖申遗的参考资料,“申遗书的内容,几乎没有超出这套文献。”该社负责人尚佐文告诉记者。</p>
<p style="text-indent:2em;">
以“吃杭州饭,打中华牌,走国际路”为导向,杭州出版社围绕西湖、西溪、运河、钱塘江、良渚、湘湖六大地方专题,挖掘地方历史文化,每年仅此系列书籍就出版了100多种,通过弘扬地方文化,梳理地方历史,很好地传播了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蕴。</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作为时代精神的风向标,主题图书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在图书市场不可或缺,而它的成功与否主要还是在于是否“接地气”,做得老百姓都爱看。</p>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浙江人民出版社,虞文军一直很忙,他担任责任编辑的一本书自重印后销量很好。虞文军不断接受媒体的采访,重复说着已经说了好多遍的话。</p>
<p style="text-indent:2em;">
书的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书的内容是他担任浙江省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上发表的专栏文章,每篇篇幅不长,意味深长。2007年,《之江新语》出版,印了5000册内部发行。如今,这本书的销量已经超过170万册,大部分为个人购买。</p>
<p style="text-indent:2em;">
自2010年起,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重点出版物、市场精品、走出去项目的开发生产,其中对重点出版物的扶持比例不断提高,从原来的600万元提高到近800万元。</p>
<p style="text-indent:2em;">
如何看待主题出版?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处处长王少杰看来,内容的传播和市场的占有,是为了加强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p>
<p style="text-indent:2em;">
对此,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徐澜深有体会,文学作品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民探索与奋斗的价值与梦想,传播主流价值观,担当社会责任,打造时代精品需要主题出版。近年来,自求是杂志与浙报集团合作重组后,该社第一本图书《提问2010》入选“第三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图书”;《建党伟业》、《信仰的力量》等4种图书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优秀图书”;《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大事纵览:从一大到十八大》被确定为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关注中国》、《印象中国》入选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期待中国——中国梦的世界回响》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选题。</p>
<p style="text-indent:2em;">
“走出去”,</p>
<p style="text-indent:2em;">
是社会责任</p>
<p style="text-indent:2em;">
亦是商业路径</p>
<p style="text-indent:2em;">
至今,读者或许对全球“麦家热”记忆犹新:去年6月开始,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街头的一辆辆奔驰公交车上,一行问句和一行回答非常醒目:“谁是麦家?你不可不读的世界上最成功的作家”, 车身广告背景则是新书的封面:红色丝绒上铺着褐色的木格,其中的一格里有一个骰子,书名则是金色字体的“El Don(解密)”。</p>
<p style="text-indent:2em;">
像这样的公交车广告,在马德里的18条公交线路上随处可见,将连续投放40天。据悉,如此大的手笔来自于西语国家第一大出版集团西班牙行星出版集团。它设立的行星奖是西语国家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p>
<p style="text-indent:2em;">
行星出版集团的信心来自他们对麦家和《解密》的文学价值的信任。此前《解密》已成为英国出版巨头企鹅蓝登书屋“企鹅经典文库”中的首部中国当代小说,而行星出版集团同样将它纳入旗下最著名的“命运”书库,这同样是中国当代小说首次入围这一西语经典文学书库,得以与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略萨以及多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并列。</p>
<p style="text-indent:2em;">
据统计,去年浙江文艺社共有50余项海外推广项目,较上一年增长300%。其主打项目“麦家作品系列”版权成功输出至40个国家和地区。</p>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王少杰看来,“走出去”是出版社转型升级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理应成为一种商业模式,这样才能持续,才有真正的效果。</p>
<p style="text-indent:2em;">
我省出版对非合作走向纵深。从非洲的医疗技术方面发展到非洲的农业技术方面,从最开始与非洲一个国家的合作发展到如今与10多个国家的良好合作关系,从一个签约项目发展到现今的16个签约项目,浙江科技出版社通过打造“三大图书系列”,积极探索“走出去”新的合作模式和发展平台,成为我国地方科技类出版图书“走出去”方面的排头兵。</p>
<p style="text-indent:2em;">
向南美图书市场和实施丝路工程开拓,则迈出了第一步。与塞尔维亚、波黑、斯里兰卡等重点国家出版界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出版了《中国古代24孝故事》僧伽罗语版、《茶的故事》塞语版,并先后签订了《中国文化丛书》僧伽罗语版和《中国文化丛书》、《中塞交流史话》塞语版合作出版协议。</p>
<p style="text-indent:2em;">
图书“走出去”,更是为了浙江文化“走出去”。浙江联合集团积极实施“经典浙江译介工程”,推动浙江作家走向世界。第一批“外国人写浙江”两种图书即将出版。在海外,截止目前,全世界22个国家累计设立了50个浙版图书书柜。</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作为高校出版社,浙大出版社亦积极布局国际化发展战略。与施普林格、爱思唯尔、圣智等几十家国际知名出版商建立了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相继推出“中国能源研究丛书”“中国智能科技丛书”等;通过国际化平台,借船出海,把中国科学家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推向世界;加强版权贸易和国际合作,分别以多种语言向美国、韩国、埃及,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共输出版权50多项;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加入了全球学术与专业出版者协会,成为国际出版者链接协会和美国学术出版学会会员等,融入国际出版行列。</p>
<p style="text-indent:2em;">
浙版图书,一路行进在文化强省的春天里。奔跑吧,浙版图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