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术馆春联系列展“羊大为美——乙未春联展”4日开展
发布时间:2015-02-05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src="/upload/editor/images/20150205_121902.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solid; width: 334px; height: 500px;" /></p>
<p style="text-indent:2em;">
人们对新年总是充满美好的希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新年的习俗。春联便是中华民族迎农历新年特有的传统文化,是只有汉字才能完美表现的集民俗文化、吉祥寓意、文学创作和书法艺术于一体的艺术样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浙江美术馆特别推出“新桃复始:浙江美术馆春联系列展”,今年的主题为“羊大为美——乙未春联展”。展览以邀请浙江书法名家创作春联为艺术载体,以12 生肖为一个轮回,计划连续办12届展览,每年新春周而复始。今年活动从2月4日至3月5日。</p>
<p style="text-indent:2em;">
《说文解字》说:“羊,祥也。”“吉祥”常写作“吉羊”。“羊”也与“阳”通用,“三羊开泰”寓意着安泰吉利。“羊大为美——乙未春联展”是“新桃复始:浙江美术馆春联系列展”的首届展览。“新桃”即指春联,“新桃复始”是浙江美术馆自主策划实施的主题性系列展览征集项目。邀请了全省60位老、中、青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以生肖寓意为内容进行春联创作。</p>
<p style="text-indent:2em;">
古人云:“春联者,即桃符也。”中国人在春节时“总把新桃换旧符”,以示辞旧迎新,纳福迎祥。春联作为楹联的种类之一,相传最早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民间贴春联的风俗源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成为中国人独有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而且成为中国书法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创作形式。对联对仗严谨,音韵协调,意境完美,读之畅达,观之则意味深长,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p>
<p style="text-indent:2em;">
春联在实用性和艺术性、通俗性和高雅性、象征性和普遍性上高度统一。春联作品张挂于楹柱、门户两侧及厅堂之中,大小相等、结构对称、书体兼容、品式多样,以传统书法艺术来描绘时代气象,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迎福字,既是为了增加节日喜庆气氛,也是祈盼来年吉祥如意。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对“美好”和“吉祥”的愿景与追求极为深刻,并以艺术的形式鼓舞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style="text-indent:2em;">
辞旧迎新,美术馆还特别策划举办“新春工作坊”。在浙江美术馆三层互动体验区为观众朋友准备笔、墨、砚、春联纸,观众可以现场书写春联和福字,表达对新年新岁的美好向往和祝福。现场还设有一面瑞雪照丰年的留影墙和一扇别具一格的中式木门,悬挂着寓意五谷丰登的装饰物和灯笼,观众可将自己书写的春联贴到门上,留下新年美好的愿景。</p>
<p style="text-indent:2em;">
艺术呈祥,美术馆特别制作“羊大为美——乙未春联展”展览作品的复制春联赠送浙江美术馆之友会员。另,浙江美术馆还联合杭城多家媒体共同举办“新春献爱心”温暖行动,向爱心司机、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广大文艺爱好者赠送新春福袋,了解活动详情,可继续关注美术馆官方平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