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产业研究报告> 正文
2013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报告
发布时间:2014-10-31
来源: 创意天堂

2013年,杭州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名城文化强市和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文化自觉,抢抓发展机遇,注重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建设。

一、2013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情况

(一)产业发展概况

1、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2013年,我市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据初步测算,实现增加值1359.51亿元,增长18%(按可比价计算,下同),高于全市GDP增速10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9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16.3%,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2013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表

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局
 

 

2、重点行业快速发展

2013年,以信息服务、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艺术品、教育培训、文化休闲旅游、文化会展等八大行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实现增加值1003.32亿元,增长19.8%,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达73.8%,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外围层实现增加值356.19亿元,增长13.4%,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达26.2%。

从核心层增加值构成看,信息服务业以实现增加值474.08亿元和占全市文化创意增加值比重34.9%,位居首位;其次是设计服务业和教育培训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10.72和132.26亿元,占全市文化创意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5.5%和9.7%,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其中信息服务、现代传媒、艺术品业保持较快发展,增速分别为25.6%、23.6%和17.7%,比上年提高0.6、15.6和15.9个百分点,信息服务、现代传媒业分别高于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速7.6和5.6个百分点。

2013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情况表

  增加值
(亿元)

%
可比价比上年增长(%)
文化创意产业 1359.51 100.0 18.0
核心层 1003.32 73.8 19.8
其中:信息服务业 474.08 34.9 25.6
设计服务业 210.72 15.5 17.0
现代传媒业 96.53 7.1 23.6
艺术品业 33.99 2.5 17.7
教育培训业 132.26 9.7 8.4
文化休闲旅游业 42.14 3.1 10.0
文化会展业 13.60 1.0 6.2
外围层 356.19 26.2 13.4

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局

3、收入与效益同步增长

2013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呈现出收入与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5.82亿元,增长22.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33.4亿元(含投资收益,下同),增长57.2%,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全市主营收入超亿元企业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的11.2%,实现主营收入1823.54亿元,增长31.4%,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的72.8%,高于产业增速9.3个百分点;从分层来看,我市信息服务业在淘宝、网易等核心企业的带动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4.23亿元,增长38.4%,高于产业增速16.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22.08亿元,增长69.4%,高于产业增速12.2个百分点,对产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达83.7%,为促进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4、从业人员稳步增长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逐步成为我市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13年末,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从业人员为32.31万人,增长7%,其中核心层从业人员27.39万人,增长8%;外围层从业人员4.92万人,增长1.9%。
 

 

(二)主要工作举措

1、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召开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又被简称为“杭改十条”),主要围绕推进“一基地四中心”建设等关键环节,部署了改革新任务。新出台了《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团队)在杭创业创新项目资助实施办法》、《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杭州市文创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Ⅱ期组建方案》等具针对性、创新性政策。其中,杭州成立国内首家文创支行并组建市文创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Ⅱ期的举措,被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办公室作为典型事例进行情况反映。

同时,积极落实《杭州市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杭州市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杭州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文创产业西进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提供保障。

2、进一步夯实发展平台

一是在项目引导平台方面,完成2013年杭州市级文创专项资金公开申报及评选工作,共对全市411个公开申报项目给予立项扶持,带动社会投资88.88亿元。新认定万事利集团等15家企业单位为第二批市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园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落实“文创西进”专项资金2000万元,83个公开申报项目获立项扶持。二是在园区集聚平台方面,截至2013年底,全市16家市级文创园区建成面积达386.58万平方米,集聚企业3128家,就业人数达50568人,完成招商引资额达5.77亿元。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中国国际影视产业合作实验区、国家广告产业园、杭州创意设计中心等重点文创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在投融资平台方面,成立了国内首家文创金融专业化支行——杭州银行文创支行,截至2013年底,三个月内为杭州70余家文创企业新增2.7亿元的信贷支持。成功发行第六期“满陇桂雨”文创债权信托产品、第二期规模达9亿元的杭州市文创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首期规模为3000万元的光大银行“融易贷”基金,认定永乐影视等5家文创企业成为新一批上市培育对象。四是在文化会展平台方面,第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完成签约项目165个,涉及金额104亿元,现场成交42亿元,总成交额达146亿元。2013中国(杭州)文博会境外及台港澳地区展商达到50%以上,完成实际签约项目35项,意向签约项目90项,项目实际及意向成交和落地资金达15亿元。首届中国杭州亚太传统手工艺博览会、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微电影展、首届两岸文创产业对接会、首届中国(杭州)电视剧秋季推介会等一批新的会展活动成功举办。此外,杭州推出的“2013文化创意体验之旅”,截至前三季度,已举办900余次体验活动,共计15万人次参与。

3、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

举办首届杭州文创人才专场招聘会,共吸引全国16个省市、640余家企业参加,近3000人达成就业意向。启动“杭州影视业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创意杭州’广告大赛优秀获奖选手赴国外培训”、“优秀工业设计师赴国外进修方案”等重点人才建设项目。完成“白马湖文创讲堂”揭牌,举办4期文创企业家孵化工程培训班和1期成长型文创企业家高端培训班。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工作站(杭州)等人才培育平台运作有序。全年成功举办12期“创意力量大讲堂”和创意力量俱乐部活动。

4、进一步扩大开放交流

两岸企业家峰会文创产业合作推进小组秘书处落户杭州,成功举办首届两岸文创产业交流对接会、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等活动。“融——Hand Made In Hangzhou”系列作品成功参展意大利米兰设计周、法国卢浮宫“文化中国”艺术展、瑞士卢加诺市专题展,并由瑞士文化博物馆永久收藏。落实“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建设十项举措,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年会。成功参展第十七届香港国际影视展、第四届台湾文博会、2013香港设计营商周、第九届深圳文博会,其中在台湾文博会上,杭州展区荣获“最佳展示奖”和“最佳人气奖”。在由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中,杭州文创产业竞争力在两岸42个城市中位居第四,在大陆城市中位居第三。
 

 

二、杭州在“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进程中的实践案例

经过多年的培育,杭州文创产业已经从文创产业化逐渐向产业文创化推进,开始谋求与旅游、科教、制造、农业等方面的融合发展,进而加快提升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从产业文创化角度分析,就是要将传统产业的以产品为导向的价值创造转变为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在价值创造全过程都融入文化创意的理念。本部分将选取两个实践案例,来说明文创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如何与旅游业、居民生活等相融合,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宋城集团与文化旅游消费

2010年12月9日,随着深交所上市钟声的响起,“中国文化演艺第一股”的桂冠最终花落杭州,摘得这一桂冠的是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城股份”)。这是一家历经十几年、深挖杭州历史文化的文化企业,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连续四次获 “中国文化企业30强”称号的民营企业。

深挖文化旅游,“中国文化演艺第一股”诞生杭州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段文化传奇,每一个企业都有一种文化追求。杭州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首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秀美的湖光山色是杭州旅游的魅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杭州旅游的灵魂。宋城股份依靠杭州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以“主题公园+文化演艺”为主营模式,成功打造了“宋城”和“千古情”品牌,为杭州市的文化和旅游品牌抹下浓重的一笔。

目前,宋城股份在杭州有宋城景区、杭州乐园、水公园、烂苹果乐园等四大主题公园和《宋城千古情》、《吴越千古情》、《森林奇遇》、《穿越快闪》等多台演艺秀。其中,宋城股份旗下的宋城景区和《宋城千古情》堪称杭州的文化金名片。《宋城千古情》历经十余载磨砺,是唯一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的旅游演艺类作品,也是中国舞蹈荷花奖获奖作品,被誉为杭州的标志性演出,至今累计演出15000余场,接待观众4500万人次,其艺术水平和市场影响堪称中国旅游演艺市场的一朵奇葩。宋城股份在把握“文化为魂”的前提下,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仅《宋城千古情》一台节目,2012年入园与观演游客逾640万人次,用不到一百亩的土地创造了一年3.12亿元的毛利润,年纳税总额1.12亿元,拉动周边消费数十亿元,延长了杭州旅游的过夜时间,成为世界单亩土地效益最高的文化项目。

进军城市文化演艺,打造中国的百老汇

在塑造旅游文化演艺的同时,宋城股份一直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深厚根基、以敢为天下先的大胆创新为融合手段、以最朴实的群众需求为市场导向,致力于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进步和创新。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十分注重对大型文化软硬件的构筑,市内拥有近20个大型演出场馆,每年音乐、歌舞、相声小品等各类演出不下1000场,为杭州都市文化演出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市场载体。随着杭州市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杭州文化消费即将进入大幅跃升阶段。据统计,2012年,杭州人均GDP为1.41万美元,常住人口880.2万人,接待游客总量为8568 万人次,杭州演艺节目每年观看人数约500多万,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演艺市场带来红利,顺应杭州市文化休闲消费升级的趋势,宋城股份开启城市文化演艺道路,打造以演艺文化为主题,以新生活方式为文化内涵的特色休闲目的地——宋城·中国演艺谷。

宋城·中国演艺谷采用类似美国百老汇演艺集群的商业模式,拥有各种形态的剧院13个,总座位数达上万个。以“千古情系列演出”为王牌,以话剧、音乐剧、戏曲、杂技和各类表演形式为支撑,以影视创作和电影院线为补充,增加流行音乐会、街头表演艺术秀、舞蹈舞剧演出、国际文化交流等时尚元素,突破传统,定期组织专业及跨界跨领域的大型活动。并以宋城景区主题公园、艺术小镇、1500间千古情主题酒店集群构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配套,是集实验、创新、展示、交流和交易于一体的演艺平台。建成之后的演艺谷将成为国内第一家大规模的演艺产业集群,使杭州成为中国演艺的第一城、演艺行业的朝圣地,堪称中国的百老汇。2013年,演艺谷承接话剧《盗墓笔记》全国巡演首站演出,三天便创下观演逾6000人次,票房上百万的佳绩,为演艺谷取得开门大吉。宋城·中国演艺谷未来形成的规模效应将使杭州、乃至长三角市民重新关注演出市场,唤醒演出消费,势必以1:7放大的价值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布局一线旅游目的地,稳步实现全国连锁经营

杭州大本营的项目已遍地开花,宋城股份却并不止步于此。依托在杭州累积了十多年的品牌优势、财富优势,宋城股份继续稳健推动在全国一线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战略布局,“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经典模式的全国拓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中国第一个完成了三亚、丽江、九寨沟、石林、武夷山、泰山等一线旅游目的地城市布局的文化企业。

2013年9月25日,宋城三亚千古情景区一炮打响,标志着宋城股份在国内一线黄金旅游资源城市的复制取得突破性的成功。三亚项目仍然坚持“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主营模式,深挖黎苗文化元素,无论是公园氛围的营造,还是《三亚千古情》剧目的演出效果,或是科技手段的应用,都令人为之振奋。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景区便揽客近40万人次,成为鹿城旅游新热点,填补了三亚夜游与文化品牌的空缺,被盛赞为“开创海南旅游演艺新时代的标杆之作”。即将开业的丽江项目和九寨项目必定会再次创造宋城股份主题公园和文化演艺的新高潮,实现“千古情”系列全国连锁经营的目标将更近一步。

参股大盛国际,迈出进军影视业兼并步伐

一系列的迹象表明,2013年已经成为宋城股份打造“文化航母”的转折年。这一年,宋城股份由旅游演艺产业延伸至城市演艺产业,在三亚成功复制“宋城模式”,并将触角伸向了电影产业。

2014年1月21日,宋城股份与深圳大盛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盛国际”)签署战略投资合作框架协议,获得大盛国际35%的股权,这意味着宋城股份迈出进军影视业兼并步伐,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期在中国电影票房高速成长的市场中有所作为,为中国的文化演艺事业再添锦绣。此次投资,不仅是宋城股份兼并收购的第一单,也意味着宋城将朝着打造“中国迪斯尼”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以旅游演艺为立业之本,向城市演艺、影视等内容拓展延伸,依托主题公园这个强大的体验载体和未来独木桥线上体验平台,宋城的娱乐传媒产业链已经初具雏形。

未来,宋城股份将继续深化与扩展“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经营模式,拓宽产业思路,通过投资参股并购等手段积极进入文化延伸领域,继续为打造“中国文化航母”而努力。宋城股份还将持续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将满腔热情、满怀创意写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力争在2016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演艺集团。
 

 

(二)创意市集系列与大众文化消费

自2008年起,杭州的创意集市作为草根、新锐的街头时尚的发源地,作为众多才华横溢的原创艺术家及设计师展示、交流、交易、推广的平台和事业起点,已日益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与吸引大众参与文化消费的一部分。

1、西湖创意市集

西湖创意市集是由杭州市文创办(节展办)主办,由杭州酷迪创意策划工场负责承办、策划、组织、执行的一个以青年设计师和大学生创意创业、产品设计交流、创意产品展示、创意产品销售活动为一体的创意设计产业化平台。西湖创意市集从创办之初就集合了杭州和全国知名的设计师团队,以促进本地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化推动为目标。

西湖创意市集活动自2008年7月份在杭州市西城广场举办以来,到2013年12月底,一共举办了68次常规广场活动,其中策划了包括杭州文博会、台湾文博会、澳门MIF、澳门动漫节、香港电玩节、义乌文博会、深圳文博会、苏州站等共计18站的大型活动, 组织了杭州文博会、西湖创意市集年会论坛、英国设计策展人面对面,乐创教室邀请了刀刀狗之父慕容引刀、渡边宏、奥特曼之父中田和幸等艺术大师举办了17场交流活动。共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17个省市的原创创意设计团队近400家,展示创意产品超过7000余种,参加集市活动的总人数超过200多万,扶植大学生团队150余家。创意产品现场成交额累计超过1900余万元,意向销售额达到650余万元,后期通过活动产生合作项目金额达到1500余万元,并与一大批生产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西湖创意市集在历次活动中为了结合大学生创意创新的特点,配合政府进行大学生创意人才创业的引导,专门为大学生创意创业活动和大学生团队设立了专门的展示空间,还成功举办了两站论杭州大学生创意创业坛,邀请了专业的创业服务机构和创意园区以及通过西湖创意市集平台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辅导,这些活动极大的推动了大学生创意创业的热情。为了进一步打造西湖创意市集的创意设计产业平台的功能,我们还邀请了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对成熟的大学生创意创业团队进行场外辅导和一对一交流。

由市集活动的组织与带动,市集涌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大学生创意设计人才,现有创意设计团队中在校大学生比例已经高达22%,其中绝大部分是在杭的相关艺术院校在校生,并且大学生团队还在逐渐增加中。目前长期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团队40余家,已有10个左右的大学生团队已经成立或者筹备成立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其中祁门家秀、墨客烫画、牛奶,黑线条等团队已经成了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并已取得良好的商业效果,为大学生创意创业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西湖创意市集的集市活动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参与团队最多,影响力最强的创意市集活动。吸引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新浪网及香港、新加坡等一大批媒体采访报道或摄制专题片。市集展示的地点也已经从杭州地区向香港、上海、广东深圳、东莞、潮州、云南丽江等地等地拓展。活动先后得到原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时任杭州市长蔡奇,杭州市政协主席、时任市委副书记叶明,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等领导的多次批示和肯定。

2、西泠艺苑假日市集——溜达街

“西泠艺苑假日市集——溜达街”是“西泠艺苑”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副项目,由西泠集团打造的一个崭新、开放、自由的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平台。它以大学生和青年设计师的创意产品设计交流、创意产品展示、创意产品销售活动为主要内容,目的是促进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和其他本地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产业化推动以及销售平台,发现优秀人才和优秀企业,并结合主题开展文化表演,提高市集活动的趣味性,使户外活动和室内活动良性互动,成为带动西湖文化广场加快形成更为丰富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格局。

“西泠艺苑假日市集——溜达街”的创办主要有三个优势:一是品牌优势。“西泠印社”是杭州市最为知名的文化品牌,西泠印社集团是杭州市三大文化产业集团之一,“西泠艺苑”是目前杭州市最高档的集创作、展览、交易、收藏、论坛等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品一级交易市场,可以为“西泠创意市集”提供最强有力的品牌保障和后台服务。二是地理优势。西湖文化广场,作为全省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遍布了省博物馆、科技馆、博库书城等一批省、市重点文化单位,同时,银泰百货、环球娱乐总汇等商业业态的相继入驻,以及地铁开通,使得这一区块成为杭州市人文、商贸的标志性地带,西湖文化广场室外广场面积开阔、环境优雅、滨水亲水、精致大气,是市中心群众休闲的最佳去处,广场文化在这里已渐成气候,到了傍晚,周边居民散步、溜狗、小孩玩耍等,流动极为频繁,人气聚集,十分适合进行市集交易。三是环境优势。西泠创意市集所在的下城区,是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有较为完善的文创产业信息、技术、交易、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且地处中心城区,现代传媒业、设计服务业比较集中,也有不少特色街区,文化和创业氛围积极而浓厚,是发展文化创意市集的一块极好的土壤。

“西泠艺苑假日市集——溜达街”从2013年1月26日开始从西湖文化广场起步,经过一年的运作实践,活动已经形成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定期的文化表演和溜达街活动给前来休闲娱乐的市民一次又一次的文化熏陶。综观西泠艺苑假日市集的一年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市集主题活动丰富,涵盖的文化内容广,市集的文化特色鲜明,完全区别于以往的一般市集。二是市集展卖和舞台活动相结合,市集展卖突出销售,舞台活动展现文化,既有文艺活动,也有主持人现场访谈,现场讲座,现场教学,舞台剧等,形式多样,每一期活动都吸引到电视、报纸、网络媒体来参与宣传报道,累计报道30多篇次。三是参展摊位基本免费,对申请摊位的创业者采取初步的筛选,年轻的大学生参与面大,既有创意产品面向市场的检验,也有年轻艺术家面向市场销售自己的创作艺术品,是真正达到学生的实践基地。四是位于城市的核心地带西湖文化广场上,人流集中,群众的参与面广,活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比较大,连续十一期的活动,群众参与人次在5万以上,据初步统计,年总成交额在30万元左右,大学生们通过活动积累了客户、积累了经验,奠定了事业发展的基础。五是每一期的市集事先都精心准备,管理秩序井然,安全保安措施到位。六是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拥有相对一批固定的参展摊位,参与摊位的成交有所增加,文创企业参与市集的积极性高。
 

 

三、目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杭州文创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六点。

1、政策体系需要完善

受宏观经济和区域竞争影响,当前杭州文创产业运行仍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现行的文创扶持政策也存在执行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资金支持为例,在其他城市纷纷扩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的情况下,杭州文创专项资金规模近两年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减。在土地利用方面,近两年也先后出现了部分大项目、好项目难以落地的现象。还有杭州的人才引进政策,这些年市里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引进文创人才,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因种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特别是承诺的提供人才住房、工作室场所等优惠措施迟迟无法兑现。此外,在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文化“走出去”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政策等方面也亟需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2、大项目支撑需要加强

大项目、大平台建设是推动文创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是增强发展后劲、实现跨越发展的“牛鼻子”。在这方面,与同等城市相比,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部分,杭州具有“大手笔、大投入、带动力强”的文化大项目、大平台不多。比如,像上海投资达数百亿元的迪士尼、东方梦工厂等重大项目,杭州相对缺乏。

3、核心竞争力需要提升

目前,杭州文创产业的规模虽然较大,但核心竞争力不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杭州文化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较低,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文化和科技融合有待提高,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在文创八大行业中,一些在全国称得上“单打冠军”和“小巨人”的企业不多,市场占有率和行业集中度较低。

4、人才梯队需要优化

近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有力举措,杭州文创产业人才队伍状况虽有了一定改善,但人才总量小、高端人才少、行业结构分布不均等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而相比而言,国内许多城市也都非常重视文创人才建设工作。

5、国际化水平需要提高

作为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强调外向化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在这方面,杭州与先进城市差距明显。以北京市为例,随着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文博会、科博会等大型交流平台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北京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上海数十个创意产业基地目前聚集了来自美国、日本、比利时、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企业,几乎涉及文创产业的所有领域。

6、区域发展需要统筹

由于发展基础和历史原因等因素,与主城区相比,目前杭州五县(市)的文创产业发展仍显滞后,各地文创产业的规模性、差异性、特色性和融合性等方面仍亟需提升。杭州五县(市)拥有各具特色的人文历史传统和自然生态资源,加快促进区域文创产业统筹发展,是杭州文创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战略选择。
 

 

四、2014年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思路与重要举措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杭州应以改革创新为主题,以“稳中求进、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为主线,努力推动全市文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主要思路

1、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以改革创新为主题,以“稳中求进、提质增效、融合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四力合一”作用,积极促进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推动全市文创产业稳健持续健康发展,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作出新贡献。

2、具体目标

一是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2014年,贯彻落实中央、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及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二是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2014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稳健增长,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对全市GDP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文创产业与旅游、科教、制造、农业的融合度进一步提升。三是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重点抓好杭州创意设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认定3-5家市级文创园区培育对象,市级文创园区集聚企业家数超过3500家;新认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园区及平台5个左右。四是企业活力进一步激发。2014年,争取1-2家文创企业上市,新认定2-3家文创企业上市培育对象,核心层限额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在全市限额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中的比重达83%左右;努力改善中小文创企业经营状况,八大重点行业在全国的首位度进一步提升。五是人才智力进一步壮大。2014年,选拔6-10支文化创新团队,选送20位左右优秀文创人才赴境外学习,培训本土文创人才300人次以上,实训文创类大学生3000人次以上,举办2场文创人才专场招聘会。六是品牌魅力进一步彰显。2014年,举办有全国影响的各类会展、论坛10次以上,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杭州)文博会等重点会展带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区”等品牌进一步打响,在两岸城市文创产业竞争力排名中保持前列。

(二)对策建议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新的决策部署,明确下一阶段改革时间表、路线图,深入推进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调整完善国有文化资产授权经营机制,出台重大事项审批、备案和报告制度,建立财务快报制度,推进经营者年薪考核制度。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用足用好文化事业专项资金,探索推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单位组建理事会,继续做好重点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民营书店、电影院线建设与电影产业发展等的扶持工作。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推动市属国有文化企业上市进程。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程序,引导和鼓励杭州银行文创支行加大对文创企业信贷投放,抓好市文投公司、相关文创投资基金及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文创金融产品的运营与管理工作。

2、优化发展政策环境

研究制定《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实施意见》(暂名)、《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我市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修改意见》(暂名)等扶持政策,开展“推动产业文创化、做大做强文创经济的思路研究及对策建议”、“上海自贸区建设对杭州文创产业的影响研究”、“杭州影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杭州数字阅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等重点课题调研,明确未来一段时期文创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途径与举措。积极培育西泠拍卖等重点文创中介服务品牌,推动杭州文化产权交易所、杭州文化创意协会、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杭州两岸高校研究联盟(筹)等机构运营工作。

3、狠抓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市级文创园区集聚发展,开展市级文创园区培育认定工作,继续推进文创园区管理服务模式标准化试点工作。继续加快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实验区、中国国际影视产业合作实验区、国家广告产业园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和杭州创意设计中心、中国动漫博物馆、中国演艺谷等重点项目建设。统筹安排全市重点文化会展项目,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重点会展活动,积极培育杭州国际设计周、中国国际微电影展、中国(杭州)电视剧秋季推介会、中国4A“金印奖”、两岸文创产业对接会、两岸高校研究联盟论坛、台湾文创精品展、杭州艺术博览会等一批新的展会品牌。

4、积极培育企业梯队

用足用好文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积极落实《关于加强杭州市重点文化创意企业(集团)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培育一批领军文创企业(集团)。继续做好文创企业上市培育工作,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上市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拟制《杭州市成长型文创企业培育计划》,实施成长型文创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性高、竞争力强、特色明显的市场竞争主体。抓好动漫交易网建设,帮助杭州乃至全国动漫企业搭建网上交易平台,开辟更加广阔的产业市场。

5、提升融合发展水平

落实文化和科技融合专项资金,做好第三批市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园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试点)评选认定工作,加快推动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文创西进”,进一步做好文创产业结对子工程,积极发展一批特色文创产业,认定一批先进街道、乡镇,促进全市区域文创产业协调发展。继续推动文创与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办好“文化创意体验之旅”,扶持以创意生活为导向的展会活动。建立文创产业与旅游、科教、制造、农业融合发展机制,着力增强文创产业的渗透力、拓展力、竞争力,推动文创产业化和产业文创化互动发展。

6、加大人才队伍培育

用好用足文创人才专项资金,做好2014年度文创人才重点项目扶持、考核工作,做好第二批杭州十大产业文化创新团队遴选工作。建好中国传媒大学(杭州)博士后工作站,办好“白马湖讲堂”——“杭州文创企业家孵化工程培训班”、“成长型文创企业高管培训班”,抓好“杭州影视业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创意力量大讲堂”等重点人才项目,组织开展文创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持续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训工作。

7、完善对外交流机制

积极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建设,加强与网络各成员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杭州文创产业“走出去”,认定一批文创“走出去”重点企业和项目,继续培育“融——Hand Made In Hangzhou”品牌。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米兰设计周、香港影视展、台湾文博会、深圳文博会等国内外重点展会。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创企业、机构和人士来杭落户投资,提升我市文创产业国际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