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策职校创建新模式:校企协作创新体
发布时间:2014-03-25
<p align="center">
<img alt="" border="0" src="http://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40325_094404.jpg" /></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职教“领头羊”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最近又有新动作,该校与杭州的三家企业签约,邀请这三家企业“驻校”。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校园,中策“慷慨”地拿出500多平方米供三家企业“据点”使用。</p>
<p style="text-indent: 2em">
A</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校园里有三家企业“据点”</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每家企业的设置各有侧重</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学校设立“据点”的这三家企业分别是联想集团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和淳安企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其中的一个实训基地,大约有160多平方米,一分为二,外面是橱窗展示,陈列着联想公司的最新智能产品和设备;里面是标准的维修工作间,全部铺设防静电地板,跟普通地板不同,下面铺了铜板。每周,联想阳光雨露的高级工程师都会到基地专门指导学生。</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根据我们的专业特点及企业特色,三家企业设置的基地还各有侧重点。”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负责人、浙江省特级教师沈柏民说。</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比如,联想集团阳光雨露公司设立的是3C实训服务基地,重点培养急需的“3C”服务型技能人才,“据点”全部按公司门店要求布置,是真正对外服务的网点之一;</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电动叉车培训基地”,电动叉车的生产、维修技术可以与《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等专业课程无缝对接,校企业将共同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师资互聘互培,教学过程校企交替,共育叉车生产、维修技能型人才;</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淳安企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建“中策企坚研发基地”,将为电气专业师生搭设一个创新研发平台,企业在学校基地定位为研发基地,除了企业自身研发团队,还邀请中策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加入。</p>
<p style="text-indent: 2em">
B</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入职试用期能缩短一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白纸型”学生员工受欢迎</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说起来,这些企业紧“盯”的是学校王牌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在实用型技术人才紧缺的市场现状下,提早进校园挖掘培养潜质人才,从课程设置、技能培训等各方面培养和打造用工人才,实现无缝对接。</p>
<p style="text-indent: 2em">
该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三学生张哲宇,是第一批进驻“联想3C服务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生。还未毕业,但他现在的身份是“准服务工程师”。</p>
<p style="text-indent: 2em">
“用平口螺丝刀拆盖板时要贴好胶条……”张哲宇说,这些课本上的小技巧,在实际操作中每一步都要特别细致、规范。把这些基本流程做到位后,老师才会让学生去“碰”这些最新领域的产品,在老师的演示、指导下拆解、重装。</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联想内部,像他这样的准服务工程师通常要半年到一年后才能通过认证,有资格正式接洽客户,维修产品。但通过这次顶岗实习,张哲宇的“试用期”缩短了一半。</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我们更愿意去培养‘白纸型’的员工,按我们的用工需求和操作规范培养职业技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需要,缩短入职后的‘磨合期’。”联想集团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总经理崔凯说,“中策有不少学生到我们企业实习,感觉他们很踏实,成长得也很快,我们这个行业用人缺口很大,所以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招到更多人才。”</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对企业而言,提前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技术的培养,则能在人才“争夺战”中领先一步。崔凯透露,未来几年内,每年都会在中策选择好苗子来培养,估计每年要录用20多名中策毕业生。</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我们将为其中的部分优秀毕业生提供工作机会。”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朱晓靖表示,该行业高技能维保人员缺口很大,企业入驻学校后,将与学校联合培养电动叉车行业人才。今后,针对中策职校电气专业全体学生开展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的学生可以获得《中力电动叉车培训证书》。</p>
<p style="text-indent: 2em">
C</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职不只是培养合格劳动力</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尝试“校企协作创新体”新模式</p>
<p style="text-indent: 2em">
“我们有很多校外实训基地,而这次特意请企业入驻校园,是全新的合作模式。”中策职校校长高志刚说,这些正规的企业入驻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技术和文化熏陶。</p>
<p style="text-indent: 2em">
高志刚介绍,在跟中力集团的合作上,学校将把企业培训内容,作为电气专业核心的课程项目,拿企业的工艺流程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从课程和教学项目上实现彻底改变。而联想集团的基地,则是根据现代智能家电综合体的现状,提出了综合化人才培养要求,也就是说对智能产品的售后服务,如果维修人员只是懂点计算机知识,将远远不够,联想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将有利于学校整合计算机和电气两大专业。</p>
<p style="text-indent: 2em">
从请行业大师做特聘教师,到在企业专门为中策学生设立实训工作室,在校企合作上,做过不少探索,但始终都有距离感,这次“企业驻校”就是想尝试“校企协作创新体”的新模式。</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尝试各种合作模式,其实我想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转换人们的观念,中职教育不只是培养合格的劳动力。”高志刚说,我们的学生是站在技术升级的前沿,背后有强大的技术团队支撑,包括学校师资和校企合作的专家,借此来打造职业教育的“资源技术”高地。</p>
<p style="text-indent: 2em">
“学校也愿意与这些民企一起努力,助推工艺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美誉度。”高志刚说,以中力集团为例,双方将互派骨干教师与工程师,定期开展内培互训,中力将全面参与学校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而中策专业教师将一起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开展“产学研训”全维度合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