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资讯> 正文
拱墅灯会: 不再是简单的元宵民俗
发布时间:2014-03-09
<p style="text-indent:2em;"> 编者按: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曾经凝聚美好记忆、万千乐趣的元宵节文化民俗活动也在随之变迁,尽管那些祈盼喜庆团圆、平安如意的寓意没有更改,但在新时期的形态和流变却多有差异。元宵节的民俗文化之变,也是非遗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投影。</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三五良宵,花灯吐艳迎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rdquo;2月11日晚,记者来到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广场中心喷泉上空一匹&ldquo;骏马&rdquo;凌空腾跃。在这一名为&ldquo;天马行云&rdquo;的大型主灯周围,片片荷灯环绕,在夜色中别有意趣。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两岸,大红灯笼串犹如两条蜿蜒的巨龙。</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当有人觉得年味越来越淡的时候,拱墅的文化活动却从春节一直延续到元宵。&rdquo;据拱墅区非遗中心主任阮利平介绍,2月10日至16日,杭州首届&ldquo;运河之春&rdquo;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周暨拱墅区2014&ldquo;运河之春&rdquo;元宵灯会活动在运河两岸举行,人们在这里可以赏灯看戏、品味美食、看各色展览&hellip;&hellip;</p> <p style="text-indent:2em;"> 记者在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与民俗风情画家吴理人不期而遇。从小住在运河边、画了30多年民俗风情的吴理人,谈到杭州运河历史和运河非遗如数家珍。他说,运河元宵灯会在唐代白居易《正月十五日夜月》的诗句&ldquo;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rdquo;中已初露端倪。宋代《梦粱录》、《武林旧事》中记述元宵灯会时提到当时已有&ldquo;山棚&rdquo;(又称&ldquo;鳌山&rdquo;),&ldquo;无骨灯&rdquo;和罗帛灯、珠子灯等彩灯品种极多,不乏佳品,而且此时已出现灯谜。南宋《灯戏图》记录当年杭州灯会舞戏队风采,十分生动。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清代范祖述的《杭俗遗风》等也记载了明清灯会盛况,说明此时灯会风俗已大致形成。清末杭州人丁丙在《续东河棹歌》、《东河新棹歌》中,都有诗作吟诵当年拱墅一带的元宵灯会盛况。</p> <p style="text-indent:2em;"> 担任拱宸桥街道文化站长15年之久的裘熙春,说起拱墅运河元宵灯会的历史喜不自禁。古老的&ldquo;运河水上灯会&rdquo;自古就是拱宸、湖墅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ldquo;起初,居住在运河沿线的百姓沿运河挂出灯笼开展庆祝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民俗。&rdquo;裘熙春说,以前每年农历年前,他都会把辖区内很多单位有美工基础的人组织起来,一起设计制作彩灯,虽然规模、艺术性和美观性有限,但美在自己动手、自成特色。</p>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杭州第一棉纺厂从事30多年工会工作的俞关虎,对上世纪80年代初厂里参加杭州市组织的灯会做灯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他说,当时做的六和塔灯仿造杭州名胜六和塔,有4米多高,重达几吨,需要吊车安装,当年在西湖边的六公园展出了很长时间。&ldquo;每年厂里也会搞元宵灯会,自制的各式各样的灯笼挂于厂区马路两旁的树上,月辉灯影交融,煞是好看。那时候做灯没有任何报酬,全凭兴趣爱好。&rdquo;俞关虎说。</p> <p style="text-indent:2em;"> 1998年,拱墅区委、区政府将这一古老灯会正式定名为&ldquo;运河之春&rdquo;元宵灯会,此后历年灯会借力杭州运河综合保护工程中保护性开发建设的运河文化景观节点,如小河直街、桥西直街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依托辖区内的华浙广场、&ldquo;母与子&rdquo;广场、运河文化广场及运河杭州段沿河10多公里的两岸区域,以古运河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创作资源,对运河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加工、提高。</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运河拱墅区段在未改造之前,在老杭州人心目中是&lsquo;脏、乱、差&rsquo;的代表,运河两岸居民的生活质量无从谈起。&rdquo;吴理人感慨说,好在近年来的灯会围绕运河文化名区和运河文化带建设,巧妙结合运河综合保护和亮灯工程,有机融入运河申遗等元素,灯会内涵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新颖。传统灯会传承与新式灯会创新结合,历史文化与现代花灯展示衔接,杭州老的民俗节庆活动也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p> <p style="text-indent:2em;"> 经过10多年的精心培育和打造,&ldquo;运河之春&rdquo;元宵灯会200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杭州市非遗保护名录,2009年1月成为浙江省民俗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同年7月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遗保护名录,2013年1月被评为浙江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目前,灯会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p> <p style="text-indent:2em;"> 据拱墅区文广新局局长黄玲介绍,今年的&ldquo;运河之春&rdquo;元宵灯会本着安全、节俭、分散、便民原则,运河文化广场灯展规模会小于往年,但会开展2014杭州首届&ldquo;运河之春&rdquo;民俗文化旅游体验周活动,让人们从吃、看、玩、穿、游五大方面感受老杭州元宵节&ldquo;十里运河不夜天&rdquo;盛景。</p> <p style="text-indent:2em;"> 吴理人说,以前的运河灯会融入很多庙宇、古建等传统文化元素设计的彩灯,为灯会带来不少人气,现在这方面比较欠缺。裘熙春谈到高科技灯彩美轮美奂的同时,也表示怀念当年靠集体智慧和手工制作的彩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