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资讯> 正文
“融·杭州城市文化展”卢浮宫举行
发布时间:2014-03-09
<p align="center"> <img align="" alt="" border="0" src="http://0571ci.gov.cn/upload/editor/images/20140309_122657.jpg" /><br /> 法国参议院副议长、前总理让&middot;皮埃尔&middot;拉法兰在参观<br /> <br /> <img alt="" src="/upload/editor/images/20140309_122754.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31px; " /><br /> &nbsp;</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两天前,《Domus国际中文版》刚采访了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外宣办主任王健儿。《Domus》是全球最顶级的设计杂志之一,后工业化时代欧洲最著名的设计学院Domus Academy(多莫斯设计学院),就是其开设的。</p> <p style="text-indent:2em;"> 起因是一个月前,法国卢浮宫卡鲁斯厅的一场展览:&ldquo;融&middot;杭州城市文化展&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作为一场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交流展的组成部分,&ldquo;融&middot;杭州城市文化展&rdquo;在六大城市展览单元中显得特立独行:它摈弃了传统的套路,以一种年轻的、野心勃勃的线条占据了卡鲁斯厅最大、最醒目的位置。</p> <p style="text-indent:2em;"> 法国参议院副议长、前总理让-皮埃尔&middot;拉法兰在杭州展区停留了很久,兴致勃勃地问了很多问题,并惊讶地形容这里&ldquo;美得高尚&rdquo;&mdash;&mdash;&ldquo;传统文化中的新与旧,竟然被结合得如此完美。&rdquo;他说。巴黎美术学院院士、中欧交流中心主席让&middot;弗郎索瓦(中文名高立昂)同样惊讶于此,&ldquo;我对杭州有了新的发现。&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此之前,法国的大众和行业媒体,央视的新闻联播、新华社、中新社、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人民网、网易、搜狐等各大媒体都将视线对准了这场展览。</p> <p style="text-indent:2em;">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当代设计展,即便是在业内。展品中所运用的材料,江南最常见的竹,大多已不再呈现它的原本面貌,竹们被化解成片、丝,被化成竹浆,又被重新组合,以高端手工制造的方式,呈现出杭州年轻设计者的干净明快。在这场展览中,&ldquo;杭州&rdquo;不再只是一个头衔,而成为一种基本元素,融解其中,呈现出一种未来的姿态。</p>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这个古老的殿堂级博物馆中,杭州这座更古老的城市,以这样一种新锐的姿态现身,这让《Domus国际中文版》好奇:一个什么样的市政府,会乐于将这样一场出自年轻设计师之手的专业设计展以政府层面的方式推向国际?他们正在制作一期社会力量扶持青年设计师的故事特辑,同在报道之列的,还包括爱马仕的Prix Emile Herm&egrave;s、劳力士的Mentor and Prot&eacute;g&eacute;、英国文化协会(直属女王管理)的青年创意企业家大赛。</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三天的展期不长。但在策展人、年轻的设计师张雷看来,一场当代设计展,就应该是这样。凭空搭建出一个王国,几天后一切消失,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其实,痕迹已经被来过的人带走。</p> <p style="text-indent:2em;"> 展览的另一部分是杭州摄影师潘杰的影像短片《融,从西湖到卢浮宫》。确切地说,在卢浮宫循环展映的只是短片的一部分:&ldquo;融&rdquo;在西湖。而潘杰同时纪录了&ldquo;融&rdquo;在巴黎的展出,并将制作成短片在全球互联网上介绍杭州设计在巴黎&mdash;&mdash;从这个意义上,&ldquo;融&middot;杭州城市文化展&rdquo;并没有结束。</p> <p style="text-indent:2em;"> 背后的推手对于一个年轻设计团队有非凡意义</p> <p style="text-indent:2em;"> 设计师张雷:&ldquo;就如同让我们从街头走到了剧院&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中法文化交流展上致辞的法国参议院副议长、前总理拉法兰到过杭州多次。在他的法国式的描述里,&ldquo;我第一次去杭州之前,人们说西湖是一颗明珠,照亮着整个城市。后来我去了,真的被这种诗意打动。此后我每次去,都发现杭州的城市建设越来越现代化。在西湖依旧美丽的同时,杭州的发展证明了城市化对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而言,不仅在于经济发展,同样在于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上。&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而在&ldquo;融&middot;杭州城市文化展&rdquo;的策展人、年轻的设计师张雷看来,杭州对于文化的推动力至今依旧让他惊讶:&ldquo;我们其实是足够低调的设计团队,但他们就这样主动找上来了。这并不容易。&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他们&rdquo;起初指余杭区文创办。彼时张雷和他&ldquo;品物流形&rdquo;工作室的合作伙伴Christoph和Jovana正在进行他们的&ldquo;From 余杭&rdquo;项目,着手以现代设计方法重新定义传统的余杭原产地手工艺:竹、清水丝绵、陶瓷和竹纸,用现代设计为传统找到更宽阔的空间。</p> <p style="text-indent:2em;"> 2011年,余杭区文创办开始支持张雷的&ldquo;From 余杭&rdquo;项目,并在聊天时开玩笑说,接下来就要&ldquo;From杭州&rdquo;了。这个玩笑一语中的:2012年,&ldquo;From 余杭&rdquo;项目拿走米兰设计周SaloneSatellite Design Report Award 全场唯一大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设计师品牌,紧接着,杭州市文创办同张雷合作的&ldquo;融&rdquo;项目开始,并逐渐成为中国设计在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发声。</p> <p style="text-indent:2em;"> 尽管此前张雷的设计团队已经拿过多次IF产品奖,红点概念奖等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奖,但在他看来,政府的大力推手对于一个年轻设计团队的意义,&ldquo;就如同让我们从街头走到了剧院,一扇门打开了&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2013年4月,&ldquo;融&rdquo;设计展高调亮相米兰设计周,出现在米兰三年展设计博物馆&mdash;&mdash;这是所有国际高端设计师和高端媒体都会去的展馆,引来极大关注;不久后,杭州又促成了&ldquo;融&rdquo;设计作品被瑞士卢加诺文化博物馆收藏并在瑞士永久展示;2014年1月,&ldquo;融&rdquo;抵达卢浮宫卡鲁斯厅,再次向国际展示杭州&mdash;&mdash;&ldquo;中国的设计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发声,而你的发声地点决定了你的发声力度。&rdquo;张雷说。他看起来是那种用厚重的温和包裹住锋利的年轻设计师,然后他很认真地说,更重要的是,在支持之背后,没有对设计的外在干预,&ldquo;杭州的这种开放的姿态,真的很棒。&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张雷提到一个如今在设计业内认可度极高的词:&ldquo;去国还乡&rdquo;,摈弃大概念,从本土的细节开始。&ldquo;去国还乡&rdquo;也许也正是杭州内蕴的国际城市理念:如同马可波罗时代一样,这座城市正在进行中的&ldquo;走出去&rdquo;步伐,正是力图展示它古老而现代的、本土的、精致的细节。</p> <p style="text-indent:2em;"> 什么是杭州的?</p> <p style="text-indent:2em;"> 市委外宣办主任王健儿:&ldquo;我给你讲一把椅子&rdquo;</p> <p style="text-indent:2em;"> 那么,什么是杭州的?</p> <p style="text-indent:2em;"> 我给你讲一把椅子。</p> <p style="text-indent:2em;"> 那次,我去张雷团队在余杭的工作坊,看到一位设计师正在做一把椅子。那把椅子,腿是木质的,椅面是竹纸。椅子的边缘就是原生态纸的形状。制作是一个纯手工的过程,定型就要两三个月,一层一层把竹纸的纸浆涂上去。&rdquo;这把椅子的制造工艺,正是源于余杭纸伞的传统糊伞工艺,但它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对传统作坊考察基础上,再根据他们自己的思想,对材料进行新的尝试,将材料和设计元素&lsquo;溶解&rsquo;整合,看是否能生成新的材料或是特性,进而生成新的设计。在设计之后,再重新回到手工艺。这把椅子,可以称之为&lsquo;杭州椅&rsquo;,它是本土的,原创的,FROM HANGZHOU(原产地品牌)。</p> <p style="text-indent:2em;"> 这是什么?这是反映一个城市特质的、有独特吸引力的东西,是一座文化创意城市的符号,它正是我们城市对外传播最需要的东西!</p> <p style="text-indent:2em;"> 并且你看,这种创意与品质同样得到设计业内以及国际商业界的高度认可,&ldquo;融&rdquo;展在去年的米兰设计周后成功接到了爱马仕中国的2014年展厅设计订单,足以说明问题。</p> <p style="text-indent:2em;"> 我想,事物最终还是要回归它的本来面目的。在追求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传统手工依旧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正是在于它的独特。</p> <p style="text-indent:2em;"> 它也许不能直接产生大量的经济效益,但它带来的品牌效益,以及随之传播的城市形象价值,就很难估量了。就像德国品牌汽车代言德国品质一样。正走向国际舞台的杭州,需要这样的&ldquo;椅子&rdquo;作为城市的代言人之一,走入国际设计舞台,去向世界介绍杭州这座城市&mdash;&mdash;东方创意,品质之城。</p> <p style="text-indent:2em;"> 我相信它会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p> <p style="text-indent:2em;"> 椅子之后呢?</p> <p style="text-indent:2em;"> 椅子之后,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类似的品牌和企业,市政府对外宣传部门将很高兴促成这样的品牌和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是相互支撑的。杭州市政府有对外的政府新闻发言人,而这个城市的优秀产品和品牌,同样是杭州最有效的新闻发言人。</p> <p style="text-indent:2em;"> 你瞧,在卢浮宫,有这些&ldquo;发言人&rdquo;,前总理拉法兰这样的名流都来给杭州做城市营销,多好!</p> <p style="text-indent:2em;"> [后续故事]</p> <p style="text-indent:2em;"> 阿尔勒国际摄影艺术节有望引入杭州</p> <p style="text-indent:2em;"> &ldquo;融&middot;杭州城市文化展&rdquo;是杭州文化&ldquo;走出去&rdquo;、杭州的国际城市推广、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中的一步棋,而一步棋引发的,往往是连带效应。</p> <p style="text-indent:2em;"> 两个月后,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组委会主席弗朗索瓦&middot;赫伯尔将应市委外宣部门邀请来到杭州,同杭州商讨合作事宜。这是&ldquo;融&rdquo;展在巴黎期间,杭州代表团的另一项任务&mdash;&mdash;同弗朗索瓦&middot;赫伯尔的会谈。</p> <p style="text-indent:2em;"> 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是世界上创办最早、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节之一,一个很有意思的对照是,阿尔勒是一个只有三万居民的小城,但在摄影节期间却能带来九万游客,这个小城也因此而国际瞩目。</p> <p style="text-indent:2em;"> 而这回,杭州市民摄影节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引入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元素,阿尔勒的众多成功经验也都可能被借鉴过来。如果合作深入,阿尔勒品牌和摄影节成熟的运作模式也很有可能被引入杭州。</p> <p style="text-indent:2em;"> 这或将是杭州又一次对外推广和传播城市形象的大手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