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资讯> 正文
首届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论坛共同倡议
发布时间:2013-01-28
&nbsp;&nbsp;&nbsp; 由两岸文创产业合作理事会筹委会主办,中共中央台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文化总会、国艺基金会支持,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论坛于2012年12月19至2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100多位企业界领袖和专家学者,针对&ldquo;共创两岸文创产业的未来&rdquo;论坛主题,分别就文化遗产传承与产业的结合、自主品牌创立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与产业发展、两岸文创产业交流与合作机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提出以下倡议:<br /> <strong>&nbsp;&nbsp;&nbsp; 一、携手振兴中华文创产业。</strong>着眼于两岸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应善用中华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互利合作,共同打造文创产业链,在全球共创中华品牌,以增强两岸文创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br /> <strong>&nbsp;&nbsp;&nbsp; 二、推进两岸文创产业合作机制化。</strong>为强化两岸文创产业的交流合作,搭建两岸文创产业交流平台,建议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论坛每年轮流在大陆及台湾举办,并规划成立两岸文创产业合作理事会及其秘书处。在正式成立理事会之前,将先设立理事会筹委会,并分别由大陆方面的王春正先生和台湾方面的施振荣先生担任共同召集人,设立临时秘书处。<br /> <strong>&nbsp;&nbsp;&nbsp; 三、建立两岸文创产业发展的资本平台,双方并将进一步研究支持文创产业发展有效的投资及融资方式。</strong><br /> <strong>&nbsp;&nbsp;&nbsp; 四、支持设立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基地。</strong>为探索两岸文创产业合作的方法与途径,建议在两岸具备条件的地区设立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试验区。与会代表认为,杭州等城市发展文创产业方面具有优势,建议积极研究推动创建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试验区。同时也建议在台湾各县市积极评估成立相当的试验区。<br /> <strong>&nbsp;&nbsp;&nbsp; 五、加强两岸文创产业的项目合作。</strong>推动两岸在文创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br /> &nbsp;<br /> <strong>专家观点</strong><br /> &nbsp;&nbsp;&nbsp; 在本次论坛上,与会的两岸各位专家学者以&ldquo;文化遗产传承与产业的结合&rdquo;、&ldquo;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与产业发展&rdquo;、&ldquo;自主品牌创立与产业竞争力提升&rdquo;和&ldquo;两岸文创产业交流与合作机制&rdquo;四个议题作为研讨项目,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就两岸文创产业的问题、现状及可操作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br /> <strong>文化创意与投融资</strong><br /> &nbsp;&nbsp;&nbsp; 方国健(台湾文创一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br /> &nbsp;&nbsp;&nbsp; 台湾文创一号股份有限公司是台湾第一个纯粹以&ldquo;文创项目&rdquo;为投资标的的创投基金,是台湾第一个旗帜鲜明的结合了行业专家的文创投资基金。该基金主要通过股权投资、专业投资、主导或参与特定文创项目成立制作公司等方式参与文创产业。由企业、民间社团、产业园区、商家等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合作,形成突破的可能最大,可在文物博览、展览陈列、舞台艺术、电影电视、动漫、出版等领域逐一实现突破。<br /> &nbsp;&nbsp;&nbsp; 多年以来,两岸表演项目的互访蓬勃发展,但是实际上成本很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设想,比如说一个台湾的舞台剧到大陆来演出,与大陆这边相对应的剧团进行对接,主要的演出人员和重要的道具不改变,其他的配角及次要的道具向大陆这边的剧团或相关单位租借,这样就可以省下很多车马费及运输费,也可以让两岸表演项目能有更深层的交流与合作,反之亦然,大陆的剧团到台湾演出也是一样。<br /> <strong>国产电影&ldquo;走出去&rdquo;难题</strong><br /> &nbsp;&nbsp;&nbsp; &mdash;&mdash;王中军(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br /> &nbsp;&nbsp; &nbsp;&nbsp;今年华谊兄弟上映7部电影,预期票房23亿。中国电影一年的产量是500部至600部左右,我们公司占7部,却占国产片市场份额的30%以上。明年,我也继续有这个自信和把握。在拍片时,我们会注意明确诉求把我们的电影进行分类,我们拍有利润诉求的市场化商业大片,比如跟冯小刚、成龙、周星驰等成熟电影人的合作;也重视拍摄具有社会责任感,能树立公司品牌形象,输出正确价值观和历史观的作品,比如《一九四二》、《集结号》就属于这一类;还拍新人的电影,像《可可西里》、《寻枪》、《风声》、《卡拉是条狗》,都是新电影的探索。这几年我们拍出了不少好电影,比如《一九四二》,可能它的票房不会特别高,但未来一定有放大的价值,这种价值不可估量。我们在拍电影的同时,也做了一些与电影有关的衍生产品,比如说主题文化乐园、电影小镇、电影街区等。<br /> &nbsp;&nbsp;&nbsp; 中国电影市场表面非常辉煌,实质十分混乱,票房的总数字每年在以30%的速度快速攀升,这在全世界也只有我们中国能这样,每年,中国的电影数量在无限膨胀,制作成本在无限攀高,制作成本的增长幅度实际上是高过了电影票房增长幅度,这对中国电影来说,技术难度非常大,还有就是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其实,今天中国电影在海外的销售价格相比五年前已经大大下降,很多电影基本走不出海外,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在急剧下降。有品牌有价值的公司数量太少,没有几个有真正市场占有率和长期战略的电影公司。<br /> <strong>表演艺术要&ldquo;培基固本&rdquo;</strong><br /> &nbsp;&nbsp;&nbsp; 叶芠芠(云门舞集文教基金会执行总监)<br /> &nbsp;&nbsp;&nbsp; 表演艺术要谈产业化,首先要&ldquo;培基固本&rdquo;,创造表演艺术的健康生态,有了好艺术家,好团队,好作品,才能谈到延伸性的产业。&nbsp;云门的原心是&ldquo;以专业的态度透过舞蹈和艺术的创作与活动丰富社会的精神生活。&rdquo;云门舞集成立39年来,一直定期发表新作,提供新锐舞蹈家创作舞台。&nbsp;&nbsp;<br /> <strong>台北故宫在文化创意的实践</strong><br /> &nbsp;&nbsp;&nbsp; &mdash;&mdash;苏文宪(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行销处处长)<br /> &nbsp;&nbsp;&nbsp; 去台北故宫,大家一定知道翠玉白菜。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仅翠玉白菜的衍生品就多达20多种。而实现走向市场化的文物并非仅限于翠玉白菜,基本上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所有文物都有衍生品。<br /> &nbsp;&nbsp;&nbsp; 我们认为,博物馆具备六大功能,典藏、研究、保存、展览、教育、娱乐等。其中,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主要是博物馆附设商店和博物馆衍生商品。博物馆通过&ldquo;文化+创意+产业&rdquo;的经营模式,透过各式授权及自行开发的机制结合产业,形成完整的文创产业链。首先博物馆需要透过完善的授权及开发机制,比如说文物数位化、出版品授权、品牌授权及合作开发等,创造文创产值。博物馆需要积极开发多媒体,将台北故宫中的国宝以更新颖生动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利用网络媒体,开发APP等,实践&ldquo;科技与艺术&rdquo;的结合。提升博物馆文创商品品质与设计创意,并开拓国际市场,落实博物馆教育推广理念。我们通过策划举办&ldquo;文创产业发展研习营&rdquo;和&ldquo;国宝衍生商品设计竞赛活动&rdquo;培育文创人才。文创商品要与地方产业结合,提升传统产业文化内涵。<br /> <strong>五千年的文化资源不利用,我们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strong><br /> &nbsp;&nbsp;&nbsp; &mdash;&mdash;陈立恒(法蓝瓷有限公司总裁)<br /> &nbsp;&nbsp;&nbsp; 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要看&ldquo;三度三力&rdquo;,&ldquo;三度&rdquo;即为文化的内涵、知识度、融合度,&ldquo;三力&rdquo;即为文化创造力、文化发展力、文化影响力。艺术和产业不应该是对抗的,没有艺术的启发,产业就不可能再精进。艺术就是创新,但是艺术要达到以下4个功能才能叫做艺术:打动人心、能启发人的想象力、丰富我们的人生、能表达别的事物所不能表达的。<br /> &nbsp;&nbsp;&nbsp; &nbsp;十四十五世纪陶瓷为中国换了多少外汇,欧洲人用金子来换陶瓷。而2003年,中国的陶瓷外销30亿件,平均单价是0.25美元,从&ldquo;白金&rdquo;掉落到&ldquo;地摊货&rdquo;,为什么?创意没有发挥。五千年的文化资源不利用,我们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中国瓷器不能老是仿古、复古,而要以全球化思维自主创新,为瓷器注入新生命,形成良好的品牌才能体现出文化的价值。以法蓝瓷为例,法蓝瓷的收入中只有1/20是瓷的成本,其他的19/20是什么?很显然是瓷器本身和法蓝瓷(FRANZ)品牌的文化内涵,目前,法兰瓷在全世界已经拥有6000多家店,已形成强大的文化辐射力。<br /> <strong>慈宁宫三年后对外开放</strong><br /> <strong>&nbsp;&nbsp;&nbsp; &mdash;&mdash;</strong>单霁翔(故宫博物院院长)<br /> &nbsp;&nbsp;&nbsp; 我们计划在近两年内,完成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博物馆建设。比如位于故宫养心殿内的三希堂,面积只有8平方米,人们不可能到这样狭小的空间去观赏文物,但是这里的文化含量非常丰富。对此,我们决定采取数字化手段,对这些故宫实景进行加工、采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使人们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参与性地&ldquo;进入&rdquo;这些庭院,观看文物和陈设。<br /> &nbsp;&nbsp;&nbsp; 目前尚未开放的故宫西路大部分区域,计划三年之后能够对外开放。这个地区过去是太后、太妃、嫔妃生活的区域,建筑形态丰富多彩,就像《甄嬛传》等很多清宫电视剧,都是以此为背景。开放后,大家就可以看看真正的慈宁宫、慈宁花园、寿康宫到底是个什么样子。<br /> <strong>共同推进中华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设</strong><br /> &nbsp;&nbsp;&nbsp;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br /> &nbsp;&nbsp;&nbsp; 大陆&ldquo;十二五&rdquo;规划工作现已全面铺开,中共十八大指出,未来中国市场要实现对内开放,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台湾的&ldquo;黄金十年&rdquo;发展构想逐步付诸实践,以爱台十二项建设、六大新兴产业、四项新型智慧型产业、十大重点务业,等建设做为达成黄金十年的重要策略。到2015年,大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5万亿美元,文创产业市场广阔,消费空间巨大。台湾地区消费市场趋于饱和,亟待通过大陆市场建立新的增长点。大陆文化产业处在不断升级调整的阶段,急需借鉴台湾先进经验。然而目前两方市场尚未良好的互通开放,融合乏力。<br /> &nbsp;&nbsp;&nbsp; 两岸文化产业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拓展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有助于实现两岸互利双赢,互补共进,也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两岸文创产业在未来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两岸应积极制定政策推动文创产业发展,并完善相关服务贸易协议;两岸应加深文创产业合作,建立两岸文创合作交流长效合作机制;两岸应建立两岸教育培养合作计划;两岸文创产业应协同创新,共同推进中华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br /> 后记:<br /> &nbsp;&nbsp;&nbsp; 近年来,杭州市紧紧围绕打造&ldquo;全国文化创意中心&rdquo;目标,拓宽思路、开放带动,着力推动了杭台两地的文创产业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已有风赋传媒、可爱火车、玩瓷点头、艺趣、欧风、台湾民窑艺术坊、台湾创艺研社、台湾顺基国际有限公司等台湾文创企业和朱德庸、蔡志忠、赖声川、王伟忠、林磐耸等台湾文创名人先后落户杭州。先后举办杭台文创&middot;动漫产业交流会、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会、杭台文创产业高峰论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等活动,有效促进了两岸文创产业交流与合作。目前,杭州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已与台湾设计中心、台湾商业总会、台北中华文化基金会等有关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自2009年以来,杭州文博会连续三年专门设立台湾展区,先后吸引了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台湾商业总会、台北故宫博物院及法蓝瓷、朱的宝饰、墨色国际(几米)、掌生谷粒等50余家台湾文创机构、企业参展。近来,杭州正在积极筹划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试验区,着眼于两岸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加强互利合作,共同打造文创产业链,在全球共创中华品牌,以增强两岸文创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