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2010年度> 正文
2010年第49期(总第135期)
发布时间:2012-03-28
<div align="center"> <strong>之江文化创意园成功申报</strong></div> <div align="center"> <strong>科技部、教育部&ldquo;国家大学科技园&rdquo;</strong></div> <div> &nbsp;</div> <div> &nbsp;&nbsp;&nbsp; 11月<span>10日,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上,西湖区的之江文化创意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命名为&ldquo;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园&rdquo;,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个以艺术创意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之江文化创意园自2009年11月开始申报以来,先后接受领导、专家多轮论证、答辩、实地考察等,历时一年终获成功。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的确立,对我市打造&ldquo;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rdquo;、文创产业人才集聚、产学研合作以及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span></div> <div> &nbsp;</div> <div> &nbsp;&nbsp;&nbsp;<strong> 一、多级组织保障,有力推动申报工作顺利开展。</strong></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1</b><b>、领导重视到位。</b>省市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科技(创意)园的建设,市委书记、市长及四套班子领导先后到园视察工作,并将大学科技(创意)园的申报作为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列入市校、区校合作战略的重要内容,实行月督查、周反馈。专门成立了由时任市长蔡奇,中国美院院长许江任组长的&ldquo;中国美术学院大学科技(创意)园建设领导小组&rdquo;,并下设管委会及管委会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核批为正处级事业单位,内设<span>4个科室10名编制,并配备了4名副处级以上干部。</span></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2</b><b>、政策支持到位。</b>先后围绕申报大学科园建设和申报工作,多次召开专项协调会,对园区产权办理、空间规划定位、机构设置等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西湖区(之江度假区)先后召开<span>6次书记办公会,制订政策措施专题研究解决双流水泥厂资产产权划转、建设资金、人员配置、园区发展定位等问题,西湖区政府、之江度假区管委会牵头各部门加班加点办理相关手续,及时确保了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申报的基础硬件条件。西湖区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中国美术学院大学科技(创意)园的财政扶持若干意见(试行)》。</span></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3</b><b>、资金保障到位。</b>园区自建设以来,西湖区(之江度假区)已先后投入近<span>2亿元用于启动凤凰&middot;创意国际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近日,又投入1.754亿元以竞拍方式取得48.8亩商业公建用地,将用于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示范区建设改造,今明两年还将预算近3亿元分别用于规划建设象山艺术公社、外桐坞艺术村落等大学科技(创意)园重点项目。同时,西湖区(之江度假区)每年专设5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培育、扶持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内的创意企业和团队。</span></div> <div> &nbsp;</div> <div> &nbsp;&nbsp;&nbsp;<strong> 二、深化区校合作,建立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构架。</strong></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1</b><b>、区校合作促申报联动。</b>西湖区(之江度假区)与中国美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推进之江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环美院创意产业带进行了多次的对接与协商,共商园区规划、共商产业培育、共商平台建设。围绕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的申报和建设,双方更进一步密切合作,分别委派人员充实管委会班子建设,共同制定了《中国美术学院大学科技(创意)园管理办法》、《中国美术学院大学科技(创意)园孵化企业管理办法》等<span>8项管理制度。中国美术学院还专门制订了鼓励师生在园创业、重点实验室对园开放的办法。区校在建设和申报过程中,真正体现了&ldquo;机制创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rdquo;。</span></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2</b><b>、多方拓展促产业合作。一是</b>组建实践基地。积极依托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造型艺术及设计艺术等平台资源,在之江创意园引进中影数字杭州培训基地、北京电影学院培训基地等<span>2家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和美院研究生实训基地等2家大学生实践基地;<b>二是</b>共同开展规划设计。依托美术学院风景设计院优质的设计团队开展规划设计工作,推进之江象山艺术社区建设;<b>三是</b>联合举办专业活动。通过与中国美院联合举办凤凰&middot;创意国际有限开园活动、凤凰&middot;创意国际周系列活动、&ldquo;凤凰杯&rdquo;网页创意设计大赛等专业性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合作交流力度,形成了较好的产业氛围。</span></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3</b><b>、人才互动促资源共享。一是</b>建立创业保障和运行机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针对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内的大学生创业者专门制定出台了各类政策措施。改建了<span>3500平米的大学生科创中心、给予入驻大学生企业&ldquo;两年全额房租补贴,办公设施免费使用&rdquo;等;<b>二是</b>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每年不定期组织大型人才对接交流会,并经常组织开展创业沙龙等各类培训活动,2年多来,在之江文创园已组织近20场次各类创业培训,300多人次参加。牵头联系10家入孵企业作为美院学生见习基地企业,每年组织40名在校生参加为期1-3个月的见习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与辅导。<b>三是</b>专设美院师生创业奖励资金。每年评选5家美院师生自主创业成功典型,给予3-10万元奖励,用于创业项目的经验成本、研发成本等。</span></div> <div> &nbsp;</div> <div> &nbsp;&nbsp;&nbsp;<strong> 三、拓展规划思路,夯实园区文创产业基础。</strong></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1</b><b>、明确园区整体规划。</b>明确提出了&ldquo;<span>2351亩的大平台概念&rdquo;,涵盖了凤凰&middot;创意国际、凤凰大厦、象山艺术公社、外桐坞艺术村落、美院七号楼、石龙凤凰山北园区等6大项目。专门邀请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之江地区文化创意空间范围进行了梳理拓展,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发展区框架研究》的编制工作。根据不同区块的特点规划不同的产业功能,</span>以六个启动项目为核心和发展基点,整体形成&ldquo;一平台、一中心、四基地&rdquo;的空间格局,构建了以艺术创意为特色的环美院创意产业带。</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2</b><b>、彰显艺术与科技结合为特色。</b><b>一是</b>发挥美院专业优势,规划一个以新媒体、动漫游戏、设计、艺术品等四大产业为特色的文创产业办公、孵化、技术研发为一体的企业集聚区;<b>二是</b>挖掘美院人才资源,结合艺术公社改造,打造一个以集聚高端人才、创意思想、艺术科技为一体的创意核心高地;<b>三是</b>依托美院优势与环境优势,结合外桐坞艺术村整治,打造一个集聚休闲、创意、展览为一体的文创生活体验区。最终将之江创意园打造成为一个以艺术与科技结合为支撑,以新经济为主体,建设&ldquo;彰显特色、富有创新、具有示范、拥有规模&rdquo;,低密度的、山水田园式的大学科技(创意)园。</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3</b><b>、加快基础项目建设。</b>先后实施了&ldquo;<span>31336&rdquo;半年整治工程、&ldquo;1866&rdquo;环境综合整治、&ldquo;1234&rdquo;十大基础配套建设、之江大桥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实现了基础全面的配套服务功能。改建完成了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启动项目所在地</span>&mdash;&mdash;双流水泥厂的基础设施和空间改建,及时启动了凤凰大厦、象山艺术公社、外桐坞艺术村落及美院七号楼等核心示范区建设,开展了石龙&mdash;凤凰山北系列矿区的整体产业利用规划,如外桐坞艺术村落,目前已入驻<span>20多个工作室,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有望成为集艺术创作、展览、展示与交易为一体的旅游小镇。初步估计,通过未来5年努力,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整体建筑规模将新增至20万平米,基本实现之江地区文创产业全覆盖。</span></div> <div> &nbsp;</div> <div> &nbsp;&nbsp;<strong>&nbsp; 四、探索创新模式,积极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链。</strong></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1</b><b>、整合引入新产业模式。</b>积极指导园区企业通过营销模式创新、技术手段创新,探索新产业模式,实现设计创意成果转化,构筑企业间的上下游关系,形成园区&ldquo;生态链&rdquo;框架体系,如龙头企业与大学生创意企业的&ldquo;业务分包&rdquo;、设计服务一条龙、跨行业产品开发服务等。产业链框架的构建形成了&ldquo;上下游&rdquo;的业务关联,显示了大学科技(创意)园的&ldquo;集聚放大&rdquo;效应。</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2</b><b>、不断提升服务环境。</b> <b>一是</b>完善商务配套设施。注重商务配套设施完善,先后完成了网球场、室内健身房、餐饮服务中心、单身公寓、便利店、咖啡吧等改造,开通园区三条专线巴士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为入驻企业和员工创造了&ldquo;吃、住、行&rdquo;一体化办公环境;<b>二是</b>提升服务品质。组建了&ldquo;一站式&rdquo;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入驻、注册、装修、员工住宿、项目申报等<span>20多个环节的免费服务,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使入园创意企业可以专心办公。同时,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牵头为在孵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b>三是</b>强化专业配套功能。专门改建了一个550平米的艺术展览、时装发布及信息中心,先后吸引上海、温州等地多个品牌前来举办发布会。改建了杭州首个1000平米影视专业标准摄影棚,先后有阿迪达斯新品发布会、浙江省三部国庆献礼艺术精品片等在棚内完成。</span></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3</b><b>、丰富专业平台搭建。一是</b>利用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平台。依托美院各个实验中心,为工业设计、公共艺术、建筑设计等众多专业提供强大的技术研发平台;<b>二是</b>延伸区域数字娱乐共享技术服务平台。为数字娱乐及相关互联网企业实现软硬件设施的共享,营造良好的创业技术平台;<b>三是</b>创建科技服务平台。先后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拓展区、杭州市级科技孵化器、杭州市留学生创业园、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等平台,无偿提供国家科技创意产业政策解读、科技创业案例剖析、科技创业咨询与引导等服务;<b>四是</b>建立公共交流和推广平台。先后组建之江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引进了德中文化交流协会,与德国波茨坦电影艺术学院代表方签订创办欧洲(电影)艺术馆&mdash;&mdash;欧洲四零艺术空间等<span>10多个专业平台,通过这一系列平台搭建和引进,满足企业产业交流氛围和展示推广的需求,</span>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孵化服务体系。</div> <div> &nbsp;</div> <div> <b>&nbsp;&nbsp;&nbsp; 4</b><b>、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b>目前,园区新注册企业<span>117家,入驻企业68家,其中美院师生企业44家;注册资金超2亿元,</span>实现产值1.22亿元。同时,通过园区发展也有效带动了周边社区、院校的共同发展,解决了部分周边失土农民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另外,通过园区产业集聚和品牌辐射,为优用周边系列矿山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便于下步周边矿山的合理开发利用。</div> <div align="right"> &nbsp;</div> <div align="right"> (之江创意办)</div> <div> &nbsp;</div> <div> &nbsp;</div> <div> &nbsp;</div> <div> &nbsp;</div> <div> 送: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协党组书记,省文改办</div> <p> 发: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属各有关单位,各区、县(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