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休闲旅游> 正文
村里快废弃掉的砖泥房摇身变成了新客栈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able> <tbody> <tr> <td><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7/E20100716105536-8260.jpg" /></td> </tr> <tr> <td style="text-align: center">  芦茨土屋照片</td> </tr> </tbody> </table> </p> <p style="text-align: left">&nbsp;随着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在出门旅行时的住宿有了更多的选择。农家乐、青年旅社、精品度假别墅、星级酒店等各种规模档次的住处,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但在近一两年,一种不同于上述这些去处的客栈悄然现身,并让许多人趋之若鹜。</p> <p>&nbsp;&nbsp;藏身青山绿水之中,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乡村老宅子改建,客栈主人要么是艺术设计师,要么干脆来自海外。这些&ldquo;老坛子装新酒&rdquo;的新客栈,最初往往是主人准备自住或会友的,结果一传十、十传百,一发而不可收。到底什么样,快去看看吧。</p> <p>&nbsp;&nbsp;395:莫干山里的&ldquo;洋家乐&rdquo;</p> <p>&nbsp;&nbsp;在德清莫干山里,有个客栈名叫395,虽然隐匿在茫茫竹海中,它的名声却享誉世界:在395里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客人们用别致的大头针标示出自己家乡&mdash;&mdash;现在已有50多个国家的300多座城市被插上大头针。据说,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甚至将它定位为&ldquo;除了长城之外,15个你必须要去的中国特色地方之一&rdquo;。</p> <p>&nbsp;&nbsp;老板Grant Horsfield是南非人,中文名叫高天成,在上海工作的他一次与朋友骑山地车在莫干山周边游玩时,无意间发现了三鸠坞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于是就租下老房子,就着老原料,弄了些新鲜设计元素进去,老房子摇身一变有了灵气与现代感。落成后,高天成还在三鸠坞举办了一场亲近自然、颇有情调的婚礼,主角正是老板与老板娘本人。上百位中外朋友见证了这场大自然里的婚礼。</p> <p>&nbsp;&nbsp;房子本来是准备自住与招待朋友的,但参加婚宴的国际友人对客房大加赞赏,让高天成颇受鼓舞,于是又租下一批村里废弃的泥坯老房子&ldquo;修旧如旧&rdquo;后对外营业。客房由设计师出身的老婆操刀设计,高天成亲自监督施工。旧碗柜被设计成时尚书柜,山间碎石被堆砌成原生态火炉,旧马槽被改造成双人洗手盆&hellip;&hellip;从外观来看,客房与普通老房子无异,但内部很多细节却充满设计感。而且,客房装修无不围绕低碳环保主题。夏天用电扇,冬天用火炉,烧的是本地废木料、木屑压缩制成的柴禾。门前有蓄水池承接雨水,须得循环使用。垃圾要分类,树叶、苹果皮会埋在地下。</p> <p>&nbsp;&nbsp;事实上,最吸引各国老外和白领人士的还是395所推崇的自然理念。客房建在竹林中,&ldquo;我们会建议客人们到达时先来操作减压走路法,爬一小段山路后再到达客房。&rdquo;395负责人Judy介绍,395主推一种国外流行的&ldquo;裸居生活&rdquo;。其理念是:放下一切,把自己交给自然,过一种简单的生活,爬山、散步、骑车、钓鱼,或者闭上眼睛,不思考也不说话,静听四周的鸟鸣声、竹海的摇曳声。</p> <p>&nbsp;&nbsp;就这样一片老房子,成为居住工作在上海的老外与白领所追捧的世外桃源。据介绍,从2008年正式营业,395至今已接待3000多位老外,因为名气大了,有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老总来过这里休闲度假。&nbsp;&nbsp;</p> <p>&nbsp;&nbsp;怎么住:</p> <p>&nbsp;&nbsp;因为趋之若鹜,395的客房要提前预订,房价从350元/人到700多元/人不等,旺季时提前一个月也未必能订到客房,淡季时最好提前一周预订。395有时在一些节假日举办露天音乐会、烧烤、露营等活动。</p> <p>&nbsp;&nbsp;怎么去:</p> <p>&nbsp;&nbsp;395位于德清莫干山镇三鸠坞劳岭村,沿途穿过一个很原生态的隧道,再经过水库,方可到达。不用担心地方不好找,老板高天成自己动手DIY了几个诙谐的路牌,上面用毛竹圈圈拼成了&ldquo;395&rdquo;三个阿拉伯数字。再不好找,问下当地人都知道。</p> <p>&nbsp;&nbsp;芦茨土屋:会挑选自己主人的老房子</p> <p>&nbsp;&nbsp;芦茨土屋的主人黄先生就出生在土屋里,小时候在江边摸鱼,用观音叶做豆腐,和小伙伴玩&ldquo;过家家&rdquo;,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让他离开家乡前往北京后依旧无法忘怀,于是2005年,带着&ldquo;重返农村,回归自然&rdquo;的梦想,带着用土屋梦&ldquo;骗&rdquo;回来的北京媳妇Sera,他回到了桐庐。&ldquo;土屋是我和Sera对于理想生活的一种表达。&rdquo;黄先生说。</p> <p>&nbsp;&nbsp;两人都是学设计出身,黄先生从事的是文化地产,Sera则是某国际时尚品牌运营,两人携手开始着手重建祖宅。重建过程是个&ldquo;全家总动员&rdquo;,黄先生担任&ldquo;总规划师&rdquo;,汇聚设计师朋友的建议制定了原创方案;老爸是&ldquo;总工程师&rdquo;,率领一二十位村民在反反复复,修修改改中坚持了三年;老妈是&ldquo;总后勤&rdquo;,为工人烧了整整三年的饭,即便是生病感冒也未能中断每天&ldquo;工作&rdquo;;Sera则是&ldquo;总监&rdquo;,土屋所有设计都出自她的创意,最终效果都由她来把关,再用世界各地旅行搜刮来的纪念品装饰每个房间。</p> <p>&nbsp;&nbsp;&ldquo;很难说土屋是哪种具体的风格。&rdquo;Sera说,更像是两人对于生活认识的一种结合体,&ldquo;属于中西合璧,有点混搭的概念。&rdquo;反倒是这种有着鲜明个性特质的风格,让不少去过的人感觉新奇。于是口口相传,汇聚了不少人气。</p> <p>&nbsp;&nbsp;更让人觉得新奇的是,芦茨土屋会挑选自己的主人。客人入住时,会被要求填一张&ldquo;土屋问卷&rdquo;,里面设计了一些在人看来很&ldquo;风花雪月&rdquo;的问题,比如,&ldquo;您多久会远足一次,去寻找心灵净土的感觉&rdquo;,&ldquo;凭栏处潇潇雨斜,郁郁葱葱;楼阁前举杯眺望,远山近水,有这样一个地方,试想在这里您会思考什么?&rdquo;&ldquo;有些人不能理解这种行为,认为这是一道麻烦的登记程序,那么他们就未必能够成为土屋的主人。&rdquo;Sera解释道,土屋首先是为招待&ldquo;家人&rdquo;,其次是朋友,最后才是客人。正如Sera所说的,住在土屋就是在家的过程,所以土屋是没有服务员的,做饭等一些家务还得自己动手。为此,土屋还婉拒了一些只为享受的客人。</p> <p>&nbsp;&nbsp;前阵子,土屋还曾被&ldquo;投诉&rdquo;,原因是有位客人抱怨户外的蛙鸣声太吵了,房子里面还有壁虎。&ldquo;其实这些就是土屋本身所具备的特质,是一种原生态的感觉。&rdquo;Sera说,来自城市的人在钢筋水泥中浸泡太久,反倒忘记了那些最质朴的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