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为世博精心“烹饪”魅力小镇“双黄蛋”
发布时间:2012-03-28
<p> 2010上海世博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在上海1小时交通圈内的桐乡也为之激动。作为全省仅15个入选世博的魅力小城镇,桐乡一下就拿下两个:乌镇与濮院。</p> <p> 乌镇和濮院分别以其浓厚的水乡古韵、文化积淀和全国闻名的毛衫制造、批发产业成功入选。那么,桐乡将如何烹制这道“双黄蛋”盛宴呢?</p> <p> 乌镇 把“最俗江南”搬进世博园</p> <p> 电线、电缆、水管、下水道等,是民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建材,但是乌镇在保护古镇历史遗产中,对这些材料的应用却成了鲜为人知的“高招”,那就是被联合国称为“乌镇模式”的“管线地埋工程”。</p> <p> 世博会上,乌镇将展出这些“管线地埋工程”的横截面照片和实景,以及所施工时的经验介绍和工程要令,让更多人了解历史遗产保护的真谛。</p> <p> 面街临河而建的木屋,突然向河中心“挑伸”出几块木板,搭在水中的数个立柱上,上面建有木窗盖有黑瓦,犹如一间间“吊脚楼”屹立在水面之上。清晨起来,打开吱吱呀呀的翻板木窗,采光、吊水、晾衣等,一家人的生活均在这水阁之上,清闲时,看看河中微微晃动的潋滟,听听水乡特有吱扭扭的木橹声,当河上远远传来“卖网鲜鱼哦……”的声音时,可以临窗买到刚刚起网的新鲜鱼虾……正是这具有独特功能的“水阁”,今年将在世博会上与全世界朋友见面。</p> <p> 凡到过乌镇的人都知道,乌镇民间有一种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特产——蓝印花布,而这种早在明代《天工开物》中提到的制靛的蓝草,就是古代人称之谓“菘、蓼、马、木、苋”五种蓝草之一的“马蓝”(即板蓝根)。据悉,这应用靛蓝染料染色的蓝印花布,也将走进世博会。</p> <p> 另外,从乌镇景区了解到,进入世博园的还有江南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花鼓戏;反应旧时审美风俗和“缠足方法”的“三寸金莲馆”;本地特有的菊花茶道表演;乌镇特有的民间陶瓷工艺——乌陶作坊;还有江南一带首屈一指的砖雕、木雕和竹雕工艺。</p> <p> 濮院 诉说毛衫谱写小城镇的神话</p> <p> 翻开濮院的历史,从1976年的一个刚刚起步的毛衫业“婴儿”到今天成为国内毛衫行业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濮院毛衫的发展历程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也正是因毛衫的发展造就了一个神奇的小城镇。</p> <p> 小城镇处于城市之尾、乡村之首。如果说小城镇是城乡之间的重要节点,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桥梁和纽带,那么,濮院的毛衫产业就是“催化剂”。</p> <p> 说起羊毛衫,人们自然想到桐乡市的濮院,毛衫几乎成了濮院的代名词。世博会上,濮院将向游人全方位展示濮院这个江南小镇是如何因毛衫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而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羊毛衫集散中心和全国羊毛衫款式、价格、信息中心。</p> <p> 濮院这二十多年的市场建设取得的成就同样可以从以下的两组数据对比中得以充分展现:1988年濮院有羊毛衫企业373家,个体企业259家,全镇拥有羊毛衫生产横机1540台,产量达到270万件,产值超亿元。2008年底,濮院共有毛衫生产企业6056家,占桐乡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24.9%;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44.7亿元,占桐乡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8%。每年从濮院羊毛衫市场流向全国的毛衫服装近8亿件,平均2个中国人就有1件濮院毛衫。濮院羊毛衫市场更实现成交额128亿元,居全国同类市场之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