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Do都城”昨天开张 小学生觉得挺刺激
发布时间:2012-03-28
<p> 满脸通红、汗流浃背、着急紧张,昨天,在杭州转塘街道珊瑚沙社区刚开张的“社区Do都城”里,一群孩子终于体会到了现实与虚拟的差距,虽然身上穿的还是“Do都城”中的道具服装,但没有空调的小区水果店、一不小心被打翻的酱油瓶……都提醒着孩子们,这不是在过家家,而是一次地道的上班族体验。</p> <p> 杭州紫阳街道北落马营社区、转塘珊瑚沙社区“Do都城”,昨天正式开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8/E20090806085347-7730.jpg" /></p> <p> 一个半小时卖出一只西瓜五只苹果</p> <p> 昨天,杭州的气温又嗖嗖地升了上来,站在太阳下没几分钟就汗如雨下。不过在刚开张的社区“Do都城”里体验的孩子们,却因为这样的高温而有了更深的感触。</p> <p> “没想到这么累。”报名参加洗车工体验的四年级学生潘泽康说,自己举起高压水枪才知道,洗车原来并不是件好玩的事。“以前我每天都看到家门口这家洗车店的叔叔在喷水枪,觉得很有趣,没想到水枪这么重,拿不好连自己都要被喷翻。”</p> <p> 三年级的徐笑逸穿着红马甲,在小区水果店里卖水果。因为店里没有空调,小姑娘额头上的刘海都搭在了一起。一旁,外婆不时地提醒:“西瓜多少钱一斤记住没?”“拿葡萄时小心点。”</p> <p> 徐笑逸告诉记者,之前她曾去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Do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体验过许多角色,“冰淇淋店店员、模特、护理工、动漫馆,不过都没这次刺激,有挑战性。我希望有人来店里买水果,但又怕真有人来了,自己找错钱。”</p> <p> 一个半小时的体验时间里,徐笑逸卖出了一只西瓜、五只苹果,在拿到打着“优秀”的考核表后,小姑娘开心地笑了。</p> <p>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黄建明主任说,他们之所以会想到和街道社区牵手推出“Do都城”社区现实版,就是为让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更加真实的环境中,感受生活,学会生存。</p> <p> 或能解决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难题</p> <p> 和身为小学生的弟弟妹妹相比,读初二的任希对昨天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加珍惜。“之前老师布置的暑期作业中,要求我们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制订出一个社会活动的方案。不过多数人会都选择去图书馆看书什么的,其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参加社区猜灯谜等娱乐活动了。”昨天,任希拿起照相机、笔记本,当起了小记者,采访体验保安、护士、餐厅员工的同学。她说一切都很新鲜,“同学们在体验的工作,我也很想试试的。这样的社会实践,感觉很有意思。”</p> <p> 记者在走访了杭州几个大的社区后了解到,每年寒暑假,都会有一群孩子拿着学校发的社会实践单子,来社区“找工作”。杭州市九莲社区学生暑期实践负责人洪女士介绍,往年来申请实践的,多是大学生,这几年因为各个中学也陆续开始推行暑假实践作业,初中生、高中生也加入了暑期社会实践的队伍。</p> <p> 不少社区表示,由于初高中生生活能力有限,还要考虑他们学业上的时间安排、兴趣爱好,他们的社会实践往往成为最难完成的一道假期作业。以至于要父母出面,找熟人,托关系,或者拿着实践单子,直接到社区敲章……</p> <p> 而社区常年不变的保洁、保绿,发宣传单、打字等工作,也难以提高初高中生的实践兴趣。家住九莲社区的小也告诉记者,“我们也觉得暑假待在家里无聊,但现在能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缺少创意,我们感兴趣的工作,人家又嫌我们年纪小,所以只有做宅男宅女了。”</p> <p> 希望每个社区都有“Do都城”</p> <p> “我们社区一般每周会组织一次活动,不过现在很多活动都不是社区自己发起的,而是学生自己策划组织,然后找到我们一起来办。”杭州朝辉黎园社区的负责人王女士介绍,这样的活动方式,大家都很感兴趣。</p> <p> 前些日子,杭州上塘街道八丈井社区,由同学们发起的“创意展卖”就吸引了不少眼球。“这样的形式以前都是在西湖创意集市见过,社区里做,还是头一回吧,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参与过那次活动的王惠燕透露,大家一起现场做彩绘T恤、彩绘包,然后展卖,一场下来还小赚了一笔。</p> <p> 而昨天赢得开门红的社区“Do都城”之一,杭州转塘珊瑚沙社区负责人表示,他们今后将考虑在社区商铺招商过程中,将学生社区服务点作为一个附加条件,“改变以往社会实践的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p> <p> 黄建明说,昨天的“Do都城”社区现实版,是全国首创,接下去,他们还将和其他社区联系,不仅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认识社会的平台,也给初高中生一个假期走出空调房的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