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教育培训> 正文
省教育厅积极组织高校资源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2-03-28
<p>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ldquo;两创&rdquo;总战略,推进&ldquo;保稳促调&rdquo;和经济转型升级,省教育厅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整合教育资源的优势,集聚高校优质资源,联系一地,推广一方,带动一片,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服务。<br /> &nbsp;&nbsp;&nbsp;&nbsp;一、组建浙江产学研联盟台州中心<br /> &nbsp;&nbsp;&nbsp;&nbsp;2007年10月,省教育厅与台州市政府合作成立了高校产学研联盟温岭工作站,组织高校力量服务当地企业产业。2008年4月,又将此工作站升格为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台州中心,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期间,省教育厅及时将台州各县(市)区科技局联系方式和台州产业情况介绍、科技需求向高校予以发布。还加大了对工作站派驻队伍的建设力度,推荐遴选3名博士入驻台州中心,充分发挥派驻人员在企业调研、难题收集、成果推广、校企合作以及加强高校与各县(市、区)科技部门联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一年多来,省教育厅举办了高校与台州9个县(市)区科技局的科技交流对接活动,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与科技合作;针对台州机械制造、海洋渔业、环境治理、家具设计开发等方面的科技难题,多次组织高校与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专题对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组织省内67所高校150余名代表,参加了&ldquo;2008中国台州校(院、所)企科技和人才合作活动&rdquo;,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br /> &nbsp;&nbsp;&nbsp;&nbsp;二、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开展战略合作<br /> &nbsp;&nbsp;&nbsp;&nbsp;2008年1月,省教育厅推动下沙高教园区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成立高校产学研联盟下沙工作站,广泛开展校企互访、专题对接、科技难题会诊等活动。还在下沙多个企业建立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浙江大学药学博士后企业流动站等,与下沙开发区政府联手举办&ldquo;牵手浙大&bull;创业在下沙&rdquo;系列活动,推动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此外,省教育厅还与开发区政府签署&ldquo;教育发展全面合作协议&rdquo;,协助开发区发展各类教育培训,培育教育培训特色,打造教育培训品牌,切实推进下沙高校与地方政府教育合作向深层次发展。<br /> &nbsp;&nbsp;&nbsp;&nbsp;三、开展&ldquo;百名博士下百家企业&rdquo; 专题活动<br /> &nbsp;&nbsp;&nbsp;&nbsp;2009年2月,省教育厅组织在杭16所高校的109名博士与杭州市下沙开发区百家科技型企业进行结对,开展科技项目合作、技术难题联合攻关,计划在项目对接的基础上,联合共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等10个以上,建立人才培训基地50个以上。活动启动以来,百名博士带着感情、带着项目、带着科研,分组、分行业深入企业,为高校和企业搭建科技创新的桥梁,把高校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截至目前,省教育厅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联合组织开展了4场博士与企业的专题对接活动,涉及材料、机械、电子等多个领域,已促成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7所高校与7家企业、8个项目的正式签约,19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br /> &nbsp;&nbsp;&nbsp;&nbsp;四、与省中小企业局联合推进校企合作<br /> &nbsp;&nbsp;&nbsp;&nbsp;2008年2月,省教育厅与省中小企业局签订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促进产学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推进科技成果为中小企业服务。同时还将合作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电子信息市场、毕业生创业基地、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校企联动师资培养机制建设,实现毕业生就业与中小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实现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人员的双向互动。去年以来,双方特别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加强了合作。如实现了浙江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与浙江中小企业网的互联互通;首批选派6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到本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挂职锻炼,联合举办全省高校创业与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班,提高就业指导水平。<br /> &nbsp;&nbsp;&nbsp;&nbsp;省教育厅搭建产学研联盟平台服务转型升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科技项目合作成果初显。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省属高校与台州12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项目合作,按合作经费高校到账统计,投入1523.75万元;近两年来,与下沙开发区企业开展39项科技项目合作,经费已达465万元。二是共建校企载体形式多样。各高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场地、实验设备和人才资源,与企业共建了一批特色明显、有较强市场潜力的研?中心、科技园或创业园、校企实训基地,催生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如高校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彪马集团公司共建的研发中心;高校主导建设了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高职科技创业园、安防科技产业园、IT服务外包创业园、电子商务创业园、创意设计产业园等创业园;以及友嘉机电学院、&ldquo;中冠&紫蝶&rdquo;班、新通国际学院、金都管理学院等校企实训基地。三是校县(市)全面合作形势喜人。中国计量学院与临海市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科技交流与项目对接、人才培训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先后与三门县政府签署科技、人才合作协议,相关合作正在有序展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