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艺术品业> 正文
艺术品收藏难免交学费
发布时间:2012-03-28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1/20100106083958-1355.jpg" /></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1/20100106083958-5506.jpg" /></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1/20100106083958-1173.jpg" /></p>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1001/20100106083958-3620.jpg" /></p> <p>&nbsp;</p> <p>&nbsp; 对于一个瓷器收藏家来说,如果同时拥有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的瓷瓶,应属相当不易。最近,就有一位读者发来四只瓷瓶的图片,分别写了宋瓶、元青花瓶、明官窑瓶和康熙瓶。</p> <p>&nbsp;&nbsp;不过,民间收藏专家养正认为,这四只瓶子年份最老的那只也不过是清中晚期,其余三只的收藏价值则很低。&ldquo;这位读者估计在收藏入门的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不过在玩收藏的过程中,难免要交学费。&rdquo;养正说,收藏入门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摸爬滚打中炼就一双火眼金睛。</p> <p>&nbsp;&nbsp;四只瓶年份都有问题</p> <p>&nbsp;&nbsp;在养正看来,那只被读者命名为&ldquo;宋瓶&rdquo;的哥窑梅花堆塑瓶(图一)最具收藏价值,但是他认为这只瓶子的真实年份应该不早于清中晚期。因为,&ldquo;堆塑&rdquo;这种在瓷瓶表面塑造立体化纹饰的工艺,从清中期才开始盛行。这只瓶子的底款写了一个&ldquo;宋&rdquo;字,养正认为,这个宋字并非指朝代,可能是某个宋姓家族的定制品或者是宋姓工匠的作品。</p> <p>&nbsp;&nbsp;那个名为&ldquo;元青花瓶&rdquo;(图二)的是一只青花釉里红的蒜头瓶。养正说,青花釉里红虽然是从明朝开始盛行,不过元代也应该有少量烧制。这只瓶子不属于元代的原因是器型和画法不符合那个时期的特征。从器型上来说,元代的瓷器特征是大、笨、重,这只蒜头瓶的气度不够大。从画法上来说,这只瓶子上的鸳鸯有点像齐白石的画风,整体的风格比较像近现代的。</p> <p>&nbsp;&nbsp;&ldquo;明官窑瓶&rdquo;(图三)是一只六角瓶,底部有&ldquo;官&rdquo;字的款识。养正说,这个瓶的破绽比较多,如果真的是官窑,它的工艺水平又太粗糙,达不到官窑的水准。此外这个瓷器的颜色应该是年窑色,这种釉色出现在清朝。&ldquo;官&rdquo;字款识不是随便能使用的,这类款识在宋代比较多,如龙泉窑和汝窑都能见到。但是景德镇的瓷器却极少用这样的款识。</p> <p>&nbsp;&nbsp;最后那个&ldquo;清康熙瓶&rdquo;(图四)的瓶底写着&ldquo;大清康熙年制&rdquo;,不过养正认为这只瓶虽然是个老东西,但到不了康熙年,应该是民国时期产的;它的画工较粗糙,只是一般的民普品,从收藏的角度来说,价值不高。</p> <p>&nbsp;&nbsp;收藏瓷器不要盲目购买</p> <p>&nbsp;&nbsp;记者发现,这位读者的四只瓶脚边还分别贴了标签,标签上写了瓶的名字。专家估计,这位读者应该是对瓷器收藏比较感兴趣,这几只瓶子可能是通过收藏市场等渠道买入。但是由于对瓷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积累的经验也不足,收的这几只瓶子收藏价值大多不高。</p> <p>&nbsp;&nbsp;业内人士指出,古玩收藏应多看多交流,出手购买时一定要谨慎,切忌听故事。媒体曾报道过杭州一位老人收藏瓷器的遭遇。他是个普通退休人员,迷上了瓷器收藏,打算以此作为增值保值的手段。好多年过去了,他只顾吃进,前后投入了几十万元。后来想出手时,请行家一看,才发现全部是假的。</p> <p>&nbsp;&nbsp;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和古玩收藏群体的不断壮大,赝品也是层出不穷。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遇到的可能大多数是赝品,捡漏的机会也已经十分小,这就需要收藏者提高警惕提高眼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