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与龙井馆区同步举行两大茶文化主题活动,以产业赋能与文化创新双轨并进,展现杭州茶都的多元魅力。
探索茶旅融合新路径
当日上午,以“茶香润共富·红韵漫清凉”为主题的杭为茶都·清凉峰高山共富茶分享会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举行。活动聚焦茶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呈现清凉峰镇从“单一种植”向“全链发展”的转型成果。清凉峰镇依托海拔900余米的生态优势,孕育出高品质“共富茶”,该茶由杭州清凉峰茶文旅有限公司研发,并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2024年度“中国好茶”馆藏茶。
分享会设置“共富圆桌会”环节,省市帮扶组、商会、中茶博代表、政府负责人及茶农代表共议产业升级。与会者从政策支持、文化赋能、帮扶模式创新等维度,剖析当地实践“两山理论”的经验:通过“茶山变金山”的生态价值转化和“茶农变匠人”技能培训,构建“产业受益、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模式。
会上,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强调文化赋能产业的意义:“我们希望每一片茶叶都成为文化载体,让消费者喝到的不仅是茶汤,更是一部鲜活的茶史。”馆方与清凉峰茶文旅公司联名推出的“共富清凉峰高山红茶礼盒”中,00001号茶品被中茶博永久收藏,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物证”。
据悉,未来双方还将联合开发“茶香寻踪”茶文旅路线,串联高山茶园观光、非遗制茶体验、宋代点茶表演及茶宴品鉴等环节。包静透露,中茶博已启动“百县千村”茶文化帮扶计划,通过输出文化资源、培训非遗技艺、搭建线上平台等方式,助力更多茶区实现“文化增收”。
科技演绎千年茶韵
24日适逢第六个杭州西湖日、西湖申遗成功十四周年及中茶博龙井馆区开放十周年,馆方正式发布“吾爱茶·‘诵春·龙井’茶诗大会纪实”。该活动作为中茶博四季AI茶诗大会的首场雅集,于5月21日“国际茶日”启动,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指导,联合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绝技绝活专委会、杭州市朗诵协会、华数(浙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茶诗大会以“诵春、良夏、野秋、暖冬”为四季主题,通过AI技术立体演绎茶文化“天地人合一”内涵。首场“诵春·龙井”在龙井馆区围绕“春之行、诗、宴、语、韵、巅”六大板块展开,特邀双语主播、朗诵家、中小学生及国际志愿者,与中茶博AI数字员工“羽芽儿”共同开启“龙井问茶”之旅,以双语读诗展现西湖龙井的人文历史、非遗技艺与科技创新。
“馆长的申时茶”环节中,包静馆长以“七碗茶会”形式,邀请张仲灿、王其煌等六位专家学者及非遗传承人共话中式下午茶,寄语西湖龙井保护。百名小学生于翁家山茶坛用杭州话、普通话及英文朗诵原创茶歌《茶都羽伢儿》,歌词融合西湖划船、龙井虎跑等杭州意象,尾声“We are all tea lovers”呼应主题。
“此次纪实将通过AI及网络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永久留存茶文化之美,献礼西湖申遗十四周年与龙井馆区十周年。”馆方工作人员说,“从清凉峰的共富实践到西湖畔的诗意传承,中国茶叶博物馆正以文化为舟、科技为桨,推动茶产业与茶文化在新时代的交融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