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樱花烂漫时,良渚文化与江南繁花浪漫相遇,一场关乎文明、自然与未来的交响在仁和徐徐铺展。为深入挖掘和展示大走廊沿线的独特文化资源与美丽自然景观,以花为媒助力乡村振兴、激活美丽经济,3月22日,良渚文化大走廊全年文旅活动发布暨第二届江南繁花季·国风嘉年华在仁和街道迎绿樱花园正式启动。
“渚多好戏”,点亮文脉焕新
一条良渚文化大走廊串联起了文化、生态、产业、城市、乡村等元素,众多璀璨“明珠”在此熠熠生辉。这项以“良渚文化”为核心的文明拓展命题,从“余杭行动”上升为“杭州举措”,并成为全省关注的重要文化战略部署。今年,为全力提升廊内“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大走廊将以“渚多好戏·四季奇遇”为主题,策划开展“花young春游”、“夏果狂欢”、“金秋拾趣”、“暖冬纳福”等系列活动,持续擦亮良渚文化金名片。
良渚文化承载着五千年农耕文明的深厚基因,为推动廊内农业提质增效、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大走廊引入多家优质企业,在良渚古城、仁和、鸬鸟、百丈、径山等地打造多个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产业升级于一体的项目,助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
奋进春好处,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仁和地区的花卉苗木产业蓬勃发展,种植规模持续扩张,通过花卉产业集聚区建设,覆盖花卉种苗培育、生产、加工、销售、农文旅融合多个链条,延伸花卉+旅游、花卉+研学、园艺+生活等产业体系。在探访开工现场,启美生态农业园区和“潮农共富坊”电商综合体向观众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字+生态”双轮驱动,重塑现代农业新图景。
仁和街道还创新成立花卉产业链功能型党委,进一步推动花卉产业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通过党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引领仁和花卉产业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现场,举行了揭牌仪式。
为从多个维度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仁和街道引进众多智库资源,现场与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三家高校进行实践基地签约,与山东菏泽牡丹街道进行跨省共建项目签约,建立南北牡丹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全面盘活乡村资源和特色需求,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画卷。
以花为媒,探讨高效生态农业
在高效生态农业研讨交流活动中,五位专家学者对乡村振兴、花卉产业升级、青年创客培育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为探索农文旅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助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样板。
中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咨询委委员顾益康围绕“乡村振兴、乡村运营、共同富裕”,强调以乡村运营激活资源禀赋,探索"生态+产业+文化"共富路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教授钟哲科分享了如何挖掘和培育花卉种苗新质生产力;国家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数据科学与都市研究中心主任盛智明分析了电商视域下的花卉消费都市社群构建路径;国家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浙江大学艺术哲学与休闲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林玮探讨了青年创客与乡村美学经济的双向奔赴;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站长、省林学会种苗花卉专委会主任吕爱华结合《加快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省域层面的花卉产业发展建议。
赏花到仁和,激活文旅共兴
作为此次大走廊文旅活动的春季主场,仁和以诗词传承、国风体验、生态研讨、艺术交流、美食盛宴等多元形式,全面展现“历史与现代交织、生态与人文共生”的烂漫春光。
“春天是一个多彩的梦,天地里飞翔千里万里”,活动现场,歌曲《春风十万里》唱出了“智造新区 风景仁和”的诗意栖居;《一起仁和FUN》汇集了高头竹马、“七味”咸茶、刺绣、木作等多种非遗民俗,让灿烂悠久的仁和文化“触手可及”。
“春风抚过花园村,万朵花开映彩云”“枝上繁花争烂漫,世间烟火绘新篇”,在AI诗颂《赏花到仁和》中,古代诗人、樱花花神、炫酷机器人和机器狗相继上场吟诵,将“稻香鱼肥花木盛,一城春色半城花”的仁和风光娓娓道来。
据悉,现场还举办了“繁花集”国风嘉年华、“樱joy仁和”花田音乐会、“余生有你”交友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在一路繁花中遇花神、骑骏马、逛市集,在琳琅满目的国风体验中感受春日仁和的独特魅力。
这场“美丽盛宴”也将持续至4月上旬,民革文艺汇、绿港园艺中心花卉研学、五村路美食嘉年华、“IN仁和”摄影展、普宁牡丹花会等活动将陆续亮相,为春日仁和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