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如何理解三中全会决定提到的“首发经济”?北京如何建设首善之区?
发布时间:2024-08-0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当中与文旅相关的内容包括“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并针对低空经济、首发经济等新业态提出新要求。消费是观察文旅经济的一把重要钥匙,特别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当下各地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如何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好文化和旅游首发经济的重要优势?

8月2日,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召开了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研讨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宋昌耀在会上发表了《首善之区 首发经济》的主题演讲,从消费角度出发探讨首发经济,阐释了首发经济的概念、发展现状、不足之处并对于首发经济的未来提出三方面展望。

2022年以来,广州、上海、深圳、重庆等超大城市都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纷纷提出发展首发经济、首店经济的目标。2024年上半年,《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广州市鼓励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的发布更是表明了各大城市着力布局首发经济的决心。对“首发经济”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推进和加深认识的过程。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当下,如何理解首发经济在文旅产业中的作用,以及首发经济适合什么样的城市去发展,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在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背景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到“积极推进首发经济”。那么究竟什么是首发经济呢?“首发”即首次推出或展示,“首发经济”即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新体验、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成果,从而激发消费新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涵盖了从模式首创、新品首秀、活动首展、作品首演、开设首店等多种形式,以创新创意为核心驱动力、以品牌首发为实现手段、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导向,重塑产品、品牌、消费者、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兼备创新经济、品牌经济和消费经济的多维内涵。

因此首发经济与品牌、创新、消费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第一,首发经济是品牌经济。品牌与首发经济密不可分,首发经济的最初由来即品牌首店的开设。品牌作为区分商品意义的象征,具有一定的符号表示和资产属性,能够体现生产企业、经销商、消费者等市场主体之间关系及相应承诺,强化产品的长期竞争优势。第二,首发经济是创新经济。首发经济的核心在于“新”,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商品销售模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和战略思维,即首发经济所包含的强大的创新能力不止体现在产品或技术层面的独创性,也涵盖了在创意生成、研发设计、生产准备、营销推广等开发新产品的全流程中,通过对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挖掘出前所未有的价值。第三,首发经济是消费经济。首发经济通过创造“新鲜感”和“独特性”,促使消费者愿意尝试并购买这些新产品,首发推出时的大量关注度能够迅速转化为消费动力,从而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市场的增长。同时,首发经济响应了消费者对新鲜事物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首发经济在激发消费活力,进一步通过市场需求带动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塑造城市品质,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超大城市、全球城市都在积极推进首发经济的原因。在这个过程当中,文化和旅游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值得思考。文化和旅游首发经济即在文化与旅游领域内,利用地方特有的资源优势,通过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新体验、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成果,以此吸引游客并刺激消费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文化和旅游的首发经济是首发经济总体概念下的一个具体方面,但从更加广义的层面来理解,首发经济就是文旅经济。事实上在推进首发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内”要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对外”面向区域,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发经济在消费者层面就是文旅经济,如果地方希望引入高质量发展的文旅资源,一定离不开创新,离不开首发。总而言之,首发经济和文旅经济,具有天然耦合的特点。

2022年以来,部分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围绕首店经济发布了一系列财税政策、产业链政策及扩大消费政策。如深圳在2022年发布了《关于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深新开设国内外知名品牌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深圳首店、旗舰店、新业态店,按其店面装修、房租支出等实际投资总额的50%,给与最高100万元补助。通过梳理政策,可以发现,首发经济的部署对城市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是城市的创新能力优势。首发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人才、专业服务机构等多方要素保障,以带动首发产品的研发、发布、展示、推广与销售等全流程的优化提升。而超大城市往往具备较为完善的支撑创新的制度和技术体系,能够为发展首发经济提供可靠的物质技术保障,从而提升首发经济的新鲜度与独特性。其次,首发经济需要城市具备消费能力的优势。足够的消费需求与是首发经济的前提。消费者众多、消费力强大的超大规模市场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建立强大的品牌效应,由此可以助力首发产品快速形成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超大城市多层次、宽领域的市场消费结构为各类首发创新提供了不断尝试和完善的空间,促进首发产品不断迭代升级,推动首发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是城市扩散能力优势,这是推动首发经济发展,引领消费潮流,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强大的扩散能力带来资源的集聚,有助于首发产品快速形成品牌几句效应,另一方面,扩散能力强的城市能够通过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空间溢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最后是枢纽地位优势。首发经济离不开通畅的商贸、物流与交通运输等体系保障,具有枢纽优势的城市往往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与现代化的立体交通体系,能够为首发经济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开放体系。因此,只有具备了这四点前提条件,才能为城市部署首发经济提供充足保障。

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承担着“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在文旅品牌、文旅业态、文旅展会、文旅企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为发展首发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与上海相比,北京仍存在些许不足。第一,北京首发经济影响力不足,经济能级亟待提升。通过数据比较,上海首发经济呈现首发首秀首展的数量多、质量高和频次密的特征,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强,国内品牌如中华老字号的数量多,影响力较好。北京2024年以来国外品牌首店在北京仅分布4家,与上海10家全国首店的数量相比相对较少。第二,北京首发经济体量不足,经济规模亟待扩大。2018年5月到2023年12月,有超过4500多个国际国内品牌在上海举办首发活动,引进首店数量将近6000家。数量质量均居全国首位。在业态分布上,北京以餐饮业态首店为主,上海业态分布更加多元;从空间分布上,北京首店主要集聚在三环以内,上海首店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第三,北京首发经济政策不够,政策体系亟待完善。上海从首发、首秀、首展、首店四个维度构建“首发上海”品牌与首发经济专业服务生态圈,北京则主要促进首发经济“量”的增长,忽视了对首发经济“质”的提升;从文旅方面来看,上海提出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北京在入境旅游便利化方面仍有一定的政策进步空间。

面向未来,北京要发挥超大城市优势,抢占首发经济先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不断改进。

第一就是发挥首发经济的集聚荟萃作用,打造文旅首发经济模式,提升城市文旅消费能级。做强“首创”,持续创新消费模式。北京要推动“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创新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丰富沉浸式新体验;抢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加快“元宇宙”创新平台和场景建设,完善文旅“元宇宙”创新生态。开设“首店”,促进文旅首店落户。大力引进国际零售业、娱乐业、餐饮业等知名品牌,丰富品牌餐饮、特色零售、非遗文创、休闲娱乐等文旅首店类型,培育“文旅+商圈+首店”新模式,发挥首发经济“以店招店”的品牌资源聚集效应。鼓励“首发”,打造文旅首发中心。加强文旅品牌建设,突出“京韵、京腔、京味”,塑造“首发北京”文旅品牌,围绕老字号、京韵大鼓、京剧、北京美食等特色文旅资源打造一批兼具文化底蕴与地域特色的北京文旅品牌与主题线路, 出台审批、通关、运营等便利化政策,搭建文旅首发平台。建设“首站”,推动入境旅游发展。推出入境旅游游客专属旅游卡,进一步促进支付、通讯便利化,提升旅游集聚区国际化水平,添设多语标识,实现服务国际化;面向海外游客推出北京精品旅游路线,构建入境旅游“首站”新格局。

第二,发挥首发经济的创新引领作用,创新文旅首发产业业态,丰富城市文旅消费供给。开启“首演”,助力演艺之都建设。深耕精品创作战略,根植北京文化沃土创作一批具备北京特色的演艺精品项目。搭建世界一流演艺平台,吸引国际名团名家,推动戏剧、舞剧、音乐剧等在京展开首演。加强演艺新空间建设,构建具备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演艺供给体系和产业集群。支持“首秀”,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加强时尚产业与文旅产业的碰撞,吸引国际大牌时装首秀,提升北京时装周品牌,推动建设北京时尚之都。支持港澳台、国际明星艺人来京演出,推动国际音乐节、戏剧节等开展中国首秀专场,打造“文旅+娱乐”新标杆。召开“首会”,举办承办国际盛会。吸引科技、金融、贸易等领域顶级盛会落京,筹办大型国家级展会,推动对外开放市场。提升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的规模、质量,搭建文旅博览会平台、推出配套活动。策划“首展”,打造文旅展会品牌,推动北京文旅产业首展,在全球首发节基础上丰富文旅新消费的主题专场,推出全球文旅新品展。围绕“新文旅”赛道,开展数字文旅、文旅元宇宙等文旅新业态展览会。落地“首赛”,充分利用奥运遗产。加强奥运遗产与文旅要素的融合,发挥文旅商体赛的联动效应,吸引一批高品质、高能级、高流量的体育赛事落地北京,提升城市能级与流量。

第三,发挥首发经济的全域带动作用,完善文旅首发政策体系,优化城市文旅消费环境。在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北京要发展经济,更应该担当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定位,引领消费方向,引领政策出台。支持“首倡”,引领文旅消费增长。北京要拓宽文旅消费增长新空间,强调在地化、本土化理念,坚持引导外来品牌与北京元素的融合,推出北京城市限定产品,实现城市历史气质与品牌文化理念的深度融合,增强北京文旅品牌的地域特色与竞争优势。出台“首策”,健全完善政策体系。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围绕首发、首店、首展、首秀、首会、首赛等维度出台全国首个促进文旅首发经济的实施方案,推动文旅首发经济提质增效。优化入境旅游、文旅消费等相关政策举措,鼓励各区政府出台支持性政策,建立健全文旅首发经济的统筹协调机制。实现“首选”,凸显首都发展优势。培育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的营商环境,重视头部企业带动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文旅企业总部落户北京。引导市域内文旅企业、文旅人才、知识技术、金融资本等要素资源融合共享,拓展文化与旅游上下游产业链,提升文旅产业链价值,打造成为全球文旅要素汇聚的首选目的地。

(本文摘自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研讨会实录 作者:宋昌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