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二十届三中全会前瞻|31场发布会揭秘各省区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密码
发布时间:2024-07-10

从今年3月开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期间邀请全国31个省区市主要负责人出席,全面展示其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的具体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其中文旅工作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各地政府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推动产业融合等方式,促进文旅产业再升级。本期二十届三中全会前瞻重点关注该系列发布会所展现的各省区市文旅工作成果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瞄准入境游市场,

拓展国际化服务

1

北京市

搭建了覆盖全市的涉外服务体系,338个外语办事窗口提供多语言的服务保障。从细微之处着手,为外籍人士在京工作、学习、生活、旅游提供便利。支付方面,着力提升现金、境外银行卡、电子支付的便捷程度。出行方面,编制北京市英文地图,协同铁路、地铁、公交、租车行业共同提供好服务。

2

福建省

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福建的省份间贸易,长三角、粤港澳占了55%以上,福建与这两大经济区比邻联通,将加强同这两大区域的协调协作,完善快捷交通网络,促进创新资源共享,优化产业对接机制,推动文旅联动发展,力求做到上下联通、左右逢源。

3

海南省

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从供给侧发力。开展国际旅游消费提档升级攻坚战,谋划一批标志性项目,打造更多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消费场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航空和港口的运力。 持续打造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针对入境游客,用足用好59国免签政策,推出更多入境便利措施。

4

西藏自治区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丰富西藏的入境游线路和产品,提高进入西藏办理相关手续的效率,同时解决语言翻译、支付便利化等问题。开发出境游的产品,让西藏的老百姓也能够更加便利地到世界各国和地区观光游览。

5

重庆市

着力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扩大通道的“朋友圈”。推动中新合作、澜湄合作等平台机制与陆海新通道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定期举办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合作建立陆海新通道旅游推广联盟,带动沿线地区对外开放。

6

陕西省

做优做强丝路文旅新IP,推出一系列入境旅游便利化措施,在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实践中讲好陕西故事、丝路故事、中国故事。

打造绿色康养新业态,

助推体验升级

1

吉林省

大力培育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建设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水平生活体系。坚持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冰雪旅游胜地、避暑胜地,力争到2027年旅游收入突破万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绿氢+”产业集群。

2

黑龙江省

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守青山护绿水,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生态康养、森林食品等产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高标准筹办第九届亚冬会,打造冰雪经济新的增长点。

3

河南省

着力打造云台山、老君山等品牌景区,高水平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

4

湖南省

在擦亮绿色“显示度”上奋勇争先。在产业生态化上,使产业具有更多的“含绿量”“含金量”,体现环境友好、转型升级。在生态产业化上,在探索“两山”转换通道,“生态+旅游”“生态+健康”等新业态上多下功夫。实现“四美”,绿色产业之美、绿色生态之美、绿色文化之美、绿色制度之美。

5

安徽省

借助“黄山”这一国际超级IP,构建涵盖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市28个县区的统一大IP,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持续推动生态产业化。积极发展生态康养、生态文旅产业,探索生态产品开发、生态产权交易等价值实现新路径。严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保护和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

6

青海省

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厚植绿色本底,始终把保护好青海的绿水青山放在首位,全力推进美丽青海建设,不断铸牢生态安全屏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夯实基础。依托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乡村旅游、草原牧游等创收新业态。

7

广西壮族自治区

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制定《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设立“漓江保护日”,定期发布《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漓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报告》,依托法治手段实施漓江生态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坚持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两条腿走路,大力发展壮大林业、文旅、养老、大健康等产业,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胜势。

8

贵州省

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石漠化面积近十年来减少了一半。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举办了12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持续向世界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在贵州毕节黔西市的化屋村,打造沿江乡村旅游,绿水青山带来的红利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培育特色旅游业态。依托阿尔泰山、天山丰富的冰雪资源优势,推动冰雪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世界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胜地。大力发展探险游、研学游、康养游、沙漠游、低空游等特种旅游,创新发展民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边境旅游、跨境旅游等产品。

10

广东省

深入开展林分优化、林相改善,挖潜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民宿旅游、森林康养等美丽经济。

11

四川省

努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修路架桥,完善“快旅慢游”的交通体系和旅游接待配套设施,加大冰雪温泉、阳光康养等多样化旅游产品的供给,打造了“夜游锦江”“绿道骑行”“徒步穿越”等文旅新业态新场景。

12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是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内蒙古结合温泉疗养、沙疗沙浴、绿色食疗、蒙医药保健等资源,开发候鸟式的康养新模式。

文旅与体育、商业、

科技等产业加速融合

1

天津市

用心用情守护好、发展好城市文化,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推动商文旅、农文旅、体文旅等融合发展,促进文旅和科技深度融合,用数字化为文旅产业赋能。适应文旅供给从“迎合需求”到“创造需求”的转变,加大能共情、可沉浸、有互动的文旅产品供给,统筹抓好文旅产品供给、城市管理服务、宣传引导推广,“三驾马车”同向发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2

河南省

打造文化遗产展示的新场景,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能够活化利用起来。坚持守正创新,用现代元素点亮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的光彩。着力打造仰韶文化、夏商文明、华夏古都主题线路,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独特魅力。注重传承红色,讲好革命故事。

3

山西省

加强与京津冀的清洁能源、科技创新、农特产品、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合作,把山西打造成京津冀重要的保障基地、联动发展的战略腹地。加大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推进交文旅方面,打造太行、黄河、长城“三个一号”旅游公路。

4

西藏自治区

打造民族风情沉浸式旅游,打造“中华美食·西藏味道”美食品牌,推广藏医药康体瘦身特色产品,有序发展高原徒步、研学等深度体验型旅游。

5

海南省

继续做好三大消费回流文章,打造“旅游+演艺”“旅游+体育”等特色消费场景,办好第四届消博会,围绕环岛旅游公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谋划一批超级的文旅项目。

6

黑龙江省

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餐饮、装备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筹办第九届亚冬会、高标准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打造冰雪体育赛事、人才、产业、文化、合作“五大中心”。推动冰刀、滑雪板、索道等冰雪装备创新发展,打造黑河-漠河全球最大新能源寒地试车基地。加快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冰雪经济高地。

7

河北省

加快构建文旅融合、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格局。加强与京津资源共享,携手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用好冬奥遗产,培育一批旅游新业态,推出一批精选旅游线路。继续实施旅游包车免费通行、“乐游京津冀一码通”等政策,大力支持旅行社引客入冀。

8

安徽省

打造休闲度假、医疗康养、创意经济、体育赛事、会展经济、文化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进而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9

云南省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跨境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业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新供给。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红色资源、节庆经济、非遗传承、旅游演艺等,把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各旅游要素,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

10

贵州省

大力传承发展贵州多彩文化。推动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创造性地打造一些群众性的体育赛事品牌。

11

湖南省

做到“四个深度融合”:一是以文化人,推动文化与教育深度融合。二是以文创业,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三是以文兴乡,推动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四是以文塑旅,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12

陕西省

统筹推进文物保护、文明传承、文化繁荣,贯通历史和现代,把握文旅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和理性繁荣阶段的规律和特点,布局建设8条重点产业链,拓展优化以西安为中心、全省联动的文旅融合发展空间格局。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把旅游业打造成为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旅游促进就业、惠及民生,同时在交往交流中增进了解、增强认同。

14

甘肃省

推广“数字敦煌”,让文化从墙上走下来、从洞里走出来,让更多游客感受老祖宗留下的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15

江苏省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春节期间江苏的文旅市场比较火,文旅部门统计消费额占全国的11.2%,位居全国第一。

16

辽宁省

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业态,丰富冰雪、海洋、边境、赛事等文化的内涵,植入休闲旅游要素,大力发展冰雪温泉游、生态旅居游、海洋海岛游、红色研学游、特色美食游等,推出更多更好、满足市场需要、又富有地域特色的文体旅融合产品。

17

江西省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创新打造了很多爆款旅游产品。望仙谷以仙侠文化赋能独特的峡谷地貌搞旅游开发,如今已经成为了全国各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提升旅游服务设施现代化、管理智慧化、内容人性化水平。

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围绕食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全面实施了“文旅创新升级工程”。开展了规范餐饮定价和餐饮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新建了由15个品牌酒店组成的城市酒店集群,建设了许多乡村的度假中心。打造了66号公路等多条自驾游线路,上线了“智游宁夏”平台,集中推出了“宁夏二十一景”升级版。

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1

福建省

提升乡村宜居宜游品质,推进乡村景观“微改造、精提升”,抓好美丽庭院、美丽微景观、美丽小公园、美丽田园、美丽休闲旅游点建设。

2

山东省

全力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预制菜、乡村旅游等,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