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现代传媒> 正文
五大平台之上的文化优势
发布时间:2012-03-28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http://www.ccdy.cn/info/webedit/uploadfile/1243991428343.jpg" border="0" /><br /> <br /> 向帕瓦罗蒂致敬&mdash;&mdash;意大利著名男高音皮埃洛&middot;玛佐切蒂音乐会</p> <p><br /> &nbsp;&nbsp;&nbsp; 5月29日,来自俄罗斯各大剧院的芭蕾明星们在北展剧场进行了本届&ldquo;相约北京&rdquo;联欢活动的最后一场演出,足尖的旋转与跳跃为这个春天画上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句号。<br /> <br /> &nbsp;&nbsp;&nbsp; 本届&ldquo;相约北京&rdquo;活动历时一月,紧贴国际艺术发展潮流,引进了一批水平高、代表性强的国内外舞台艺术和视觉艺术作品,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的大环境的影响下,仍然在规模上保持了北京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艺术节优势,为处于金融危机下的人们增添了暖色。<br /> <br /> &nbsp;&nbsp;&nbsp; 今年的&ldquo;相约北京&rdquo;秉承了创办十年来国际性、公益性与创新性的一贯特色,同时又以打造国际化高品质艺术节作为终极目标,形成了国际精品艺术交流平台、大众文化艺术普及平台、新兴艺术创新平台、国内原创精品展示与输出平台、社会文化资源整合平台五大平台。<br /> <br /> &nbsp;&nbsp;&nbsp; 舞动全球节奏&mdash;&mdash;国际精品艺术的交流平台<br /> <br /> &nbsp;&nbsp;&nbsp; 国际化的选择与高艺术水准是&ldquo;相约北京&rdquo;十年以来的一贯特色,从艺术形式到节目甄选,从院团合作到艺术家邀约,&ldquo;相约北京&rdquo;十年来邀请了包括捷杰耶夫歌剧盛典、音乐剧《猫》等大批国际艺术精品,填补了国内演出市场的多项空白。<br /> <br /> &nbsp;&nbsp;&nbsp; 2009年的&ldquo;相约北京&rdquo;以三大国际音乐赛事获奖选手音乐会作为开幕演出。历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国际钢琴比赛和国际声乐比赛获奖选手汇聚一堂,既有多奖在身、驰名海外的青年音乐家陈萨、陈曦等同台献艺,也有价值600万美元的红宝石名琴吸引媒体的目光。<br /> <br /> &nbsp;&nbsp;&nbsp; &ldquo;相约北京&rdquo;的开幕演出是对国内古典音乐新秀的一次集体性检阅,也是三大国际音乐赛事与&ldquo;相约北京&rdquo;联欢活动品牌资源的一次成功整合。当陈萨行云流水般的钢琴演绎与陈曦华丽无比的小提琴表演征服挑剔的观众之后,古典音乐的魅力再一次被深刻地印证。正如音乐评论家刘雪枫所说,目前的中国&ldquo;古典音乐与观众之间已经开始互相熟悉,随着大家认识到古典音乐的艺术价值与重要性,我们对于古典音乐的内在需求开始复苏,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古典音乐市场实际上已经开始复苏&rdquo;。<br /> <br /> &nbsp;&nbsp;&nbsp; 如果开幕演出注重的是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那么闭幕演出的意义通常标志着一个艺术节的艺术水准与国际化程度。历年的&ldquo;相约北京&rdquo;闭幕演出都会集中呈现世界上某一国家最精彩的演出,而第九届&ldquo;相约北京&rdquo;联欢活动则将一台俄罗斯精品芭蕾舞集锦献给了观众。<br /> <br /> &nbsp;&nbsp;&nbsp; 俄罗斯芭蕾舞团的明星由俄罗斯各著名剧院首席舞星组成,如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mdash;丹钦科芭蕾舞剧院、圣彼得堡基洛夫剧院、克里姆林宫剧院、俄罗斯国家剧院等。这支实力非凡的队伍已在世界各地举行过50余场大型巡回演出,进行过900多场次的表演。欧洲、中国台湾等地评论界多次称该团为&ldquo;最了不起的芭蕾舞团&rdquo;。<br /> <br /> &nbsp;&nbsp;&nbsp; 公益回馈社会&mdash;&mdash;大众文化艺术的普及平台<br /> <br /> &nbsp;&nbsp;&nbsp; &ldquo;相约北京&rdquo;的公益特色在创办之初就已经定型,每年&ldquo;相约北京&rdquo;都会拿出部分精品演出回馈社会,仅去年奥运重大文化活动就有近4万张公益门票发放,而今年的&ldquo;相约北京&rdquo;总计有23场演出的3万张门票送出,总价值近500万元人民币。<br /> <br /> &nbsp;&nbsp;&nbsp; 今年的公益门票赠送活动较以往更加具有针对性,受惠人群主要包括共和国功臣、劳模、离退休干部、残障人士和大学生等。一方面,&ldquo;相约北京&rdquo;以与媒体合作为突破点,针对特定群体定时定点送票。如4月24日在中山音乐堂举行的公益文化月启动仪式,与中国文化报社合作发起了面向文化系统?退休老干部的公益赠票活动,第一批受益观众就有100多位;联合北京文艺台发起公益文化日活动,陆续向自驾车人群、出租车司机等赠送公益门票1000多张;此外,还组织了与北京娱乐信报合作向乘坐地铁人群的赠票活动。<br /> <br /> &nbsp;&nbsp;&nbsp; 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选择不同类别高校进行公益送票,在高校校园产生了热烈反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周红老师认为,大学生不是不爱高雅艺术,而是没有能力消费高雅艺术,&ldquo;相约北京&rdquo;为在校大学生打开了一扇艺术窗口,意大利男高音的演唱会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很多人演出后买歌剧CD听。周红说:&ldquo;一次小小的机会,对很多年轻人的影响可能是一生的。&rdquo;中法合作戏剧《戏箱》在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戏曲学院引起了一场大讨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王老师认为,这种在剧场里的现场教学比任何一堂示范课都更为生动。<br /> <br /> &nbsp;&nbsp;&nbsp; &ldquo;相约北京&rdquo;推出了公益活动宣传大使谭晶,将公益文化活动与&ldquo;相约北京&rdquo;的艺术形象直接关联。谭晶认为,&ldquo;相约北京&rdquo;诠释了&ldquo;一个以高品质艺术作品引导社会文化潮流的艺术节才是真正的艺术节,一个懂得培养观众的艺术节才是真正的艺术节,一个有人文关怀的艺术节才是真正的艺术节。&rdquo;<br /> <br /> &nbsp;&nbsp;&nbsp; 本届&ldquo;相约北京&rdquo;公益文化活动的外延也大大拓展,剧场公益赠票、广场联欢活动巧妙结合&ldquo;五一&rdquo;劳动节和端午文化节,倍添新意;公共文化讲座和艺术工作坊系列则吸引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br /> <br /> &nbsp;&nbsp;&nbsp; 作为首次参加&ldquo;相约北京&rdquo;艺术工作坊系列的民间艺术团体,巴洛克儿童剧社的王楠认为&ldquo;相约北京&rdquo;主打公益活动,是目前她所知道和接触的规模最大、做得最细致的公益活动。王楠主持的巴洛克儿童艺术剧社通过&ldquo;相约北京&rdquo;被广泛认知,儿童戏剧工作坊活动大受好评。但她也认为,媒体在公益文化活动中的推广作用十分重要,应当有正确的文化导向,增强对文化讲座和艺术工作坊等新颖形式的关注。<br /> <br /> &nbsp;&nbsp;&nbsp; 首次参加&ldquo;相约北京&rdquo;联欢活动的三拓旗剧社导演赵淼认为,工作坊增进了创作者和观众的直接沟通,并建议&ldquo;相约北京&rdquo;应当从一个展演平台逐步转向学术交流平台,&ldquo;我们都熟悉的英国爱丁堡戏剧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它们已经形成了品牌,而&lsquo;相约北京&rsquo;也应当经过系统规划与建设,实现品牌化&rdquo;。<br /> <br /> &nbsp;&nbsp;&nbsp; 作为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国际艺术节,&ldquo;相约北京&rdquo;大众文化普及平台日益立体化、多样化,参与性、创新性和互动性日益增强,受益群体年轻化、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ldquo;人民的艺术节&rdquo;理念也得以丰富和拓展。<br /> <br /> &nbsp;&nbsp;&nbsp; 创意点亮舞台&mdash;&mdash;新兴艺术的创新平台<br /> <br /> &nbsp;&nbsp;&nbsp; 两年前的&ldquo;相约北京&rdquo;还专注于引进国际一流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让中国艺术与国际接轨;今天的&ldquo;相约北京&rdquo;更务实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文化创新上,响应当前中国最流行的词汇&mdash;&mdash;文化创意。<br /> <br /> &nbsp;&nbsp;&nbsp; 对于台湾剧场音乐人陈建骐来说,本次受&ldquo;相约北京&rdquo;邀约意义重大,这是他第一次来大陆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而&ldquo;多媒体剧场音乐会&rdquo;的概念也因他与团队精彩的表演为北京观众所熟悉,观众席与舞台不再泾渭分明,演员们的歌唱、闲聊、抒情,在多媒体影像渲染的范围里,带观众展开了一个个童话般的音乐旅行。<br /> <br /> &nbsp;&nbsp;&nbsp; 多媒体舞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近年的一个大趋势。随着舞台技术手段的丰富与成熟,&ldquo;将世界浓缩于方寸&rdquo;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如今任何大型演出舞台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这种考验智力、创造力的&ldquo;低耗财&rdquo;环保方式,省去了传统舞台技术中装台跟卸台的高额成本,也给艺术家们带来更加自由、不受束缚的创作体验。<br /> <br /> &nbsp;&nbsp;&nbsp; 来自以色列的黑光剧《梦&middot;幻》第一次将欧洲最先进的黑光剧介绍给北京观众,而体现中法文化交流的舞台剧《戏箱》将多媒体舞台推向了极致,舞台上那只两层楼高、中空四立方米的巨型箱子在台上可以任意移动、转动,形似九宫格,每一区块均可推开,可揭幕可掀盖,更?以让人自由进出。并且随着舞台的转动,戏箱更呈现出多种相态,它可以是台湾的彩楼、法国的戏台、光影的屏风或者是多媒体的超大荧幕,让人叹为观止。<br /> <br /> &nbsp;&nbsp;&nbsp; &ldquo;相约北京&rdquo;不再拘泥于引进国际经典,而是以文化市场引导者的姿态引进最富新意的舞台艺术作品,一方面说明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观众日益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奥运后的北京正满怀自信地向着人文北京和科技北京的方向稳步前行。<br /> <br /> &nbsp;&nbsp;&nbsp; 本土艺术荟萃&mdash;&mdash;国内原创精品的展示平台<br /> <br /> &nbsp;&nbsp;&nbsp; &ldquo;相约北京&rdquo;的理念一直在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与完善,肩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又同时面向市场,希望打造良好的艺术口碑。而近年来,&ldquo;相约北京&rdquo;更是积极探索将国内原创演出精品纳入到这个平台上,通过国际化平台展示和输出国内文化精品,响应着&ldquo;中国文化走出去&rdquo;的大文化战略。<br /> <br /> &nbsp;&nbsp;&nbsp; &ldquo;相约北京-2008&rdquo;奥运文化活动,推出了包括谭盾歌剧《茶》、昆曲《浮生六梦》、原创民族音乐《行路知音》等大型原创剧目,而今年的&ldquo;相约北京&rdquo;,又有大型意象京剧杂技剧《粉墨》、都市现代舞剧《骑楼晚风》等相继在北京的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br /> <br /> &nbsp;&nbsp;&nbsp; 由济南杂技团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合作推出的《粉墨》是一台&ldquo;穿着传统京戏的行头,踩着现代音乐的节拍,迈着当代舞蹈的步伐,表演着顶尖级杂技节目&rdquo;的大型京剧意象杂技剧。该剧大胆将京剧和杂技两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巧妙融合。首次参加&ldquo;相约北京&rdquo;的青年导演刘春曾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演出中担纲歌舞编导环节,他认为引进原创项目,是从&ldquo;引进来&rdquo;转向&ldquo;走出去&rdquo;的大突破,&ldquo;相约北京&rdquo;原创平台应更多地引入国内精品,同时强调艺术多样性。<br /> <br /> &nbsp;&nbsp;&nbsp; 而来自广东歌舞剧院、带有浓厚粤地风情的《骑楼晚风》则是一部精巧的小品,轻盈的舞蹈揭示了全球都市社会一个普遍话题: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更加贴近还是愈加疏离?如何建立信任,如何培养友情?如此深入人心的情感主题在全球化时代有着跨越不同国别和民族的普世意义。该剧编剧许锐表示,本届&ldquo;相约北京&rdquo;推出的国内原创精品展演很有意义,&ldquo;相约北京&rdquo;应当有意识地把原创平台做得更为国际化,增强创新性。<br /> <br /> &nbsp;&nbsp;&nbsp; 此外,还有话剧《武林外传》、音乐剧《蝶》以及席卷时尚界的舞台剧《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等,都是近年来纯国产制造的艺术精品,经过&ldquo;相约北京&rdquo;原创平台展示而更加为广大观众所喜爱。<br /> <br /> &nbsp;&nbsp;&nbsp; 多方全景互动&mdash;&mdash;社会文化的资源整合平台<br /> <br /> &nbsp;&nbsp;&nbsp; 除了公益文化活动的&ldquo;老&rdquo;传统,今年的&ldquo;相约北京&rdquo;也有不少&ldquo;新&rdquo;尝试,本届&ldquo;相约北京&rdquo;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文化力量,尤其是民间文化资源,融合不同文化形式,形成开放多样、内容丰富、创新不断的艺术节格局,打造了真正的人民的艺术节。<br /> <br /> &nbsp;&nbsp;&nbsp; 一方面,本届&ldquo;相约北京&rdquo;纳入了林兆华话剧《樱桃园》、林奕华话剧《华丽上班族》、宁财神话剧《武林外传》和《罗密欧与祝英台》、音乐剧《蝶》、798电子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社会项目;另一方面,与国家院团如中国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北京京剧院,地方院团如广东歌舞剧院、济南杂技团紧密合作,大大丰富了艺术节体系。<br /> <br /> &nbsp;&nbsp;&nbsp; 本届&ldquo;相约北京&rdquo;还与单向街书店、朝阳文化馆、现代传播集团等单位共同开办公共讲座和艺术工作坊,邀请社会文化名人、社会文化团体参与,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的高度关注;同时林兆华戏剧工作室、非常林奕华戏剧工作室、三拓旗剧社、巴洛克儿童剧社和TAO舞蹈工作室等民间艺术团体纷纷加入,增强了艺术节的互动性。<br /> <br /> &nbsp;&nbsp;&nbsp; 本届艺术节继续保持了与各驻华使馆的合作,法国大使馆举办的中法文化交流之春,中法合作现代舞《春之祭》、《戏箱》加入到&ldquo;相约北京&rdquo;;以色列大使馆推荐的黑光剧《梦&middot;幻》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国家大剧院支持下,开辟了公益专场。<br /> <br /> &nbsp;&nbsp;&nbsp; 而宣传方面,&ldquo;相约北京&rdquo;论坛、讲座与工作坊信息发布全部使用网络论坛的形式,充分利用WEB2.0时代的技术手段与信息传递方式,豆瓣网、天涯论坛以及开心网、校内网等新兴SNS系统也被充分整合进&ldquo;相约北京&rdquo;的宣传网络当中。无论是从渠道、内容还是传播效果来看,都将现有资源通过整合联动,发挥了最大功效。<br /> <br /> &nbsp;&nbsp;&nbsp; &ldquo;相约北京&rdquo;广场联欢活动则集中安排在&ldquo;五一&rdquo;劳动节和端午节期间,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得到了石景山游乐园、延庆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而5月23日在798文化广场举办的《序》电子音乐会,年轻观众规模达到5000多人,有媒体评价认为这是本届&ldquo;相约北京&rdquo;是&ldquo;最具文化创意的项目&rdquo;。活动负责人翁嗡认为,这是&ldquo;第一次由官方许可办的广场音乐会,如此开放和成功,给年轻人提供了充分的文化交流空间&rdquo;。<br /> <br /> &nbsp;&nbsp;&nbsp; 对于此次户外音乐会,著名乐评人、《北京晚报》资深记者戴方认为,活动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mdash;&mdash;创意小公司、独立工作室与大型的主流文化公司甚至政府部门进行有益的互补,&ldquo;传统的大公司获得有创意的方案,独立公司获得更大的平台,最终的活动实现了城市政府所要的文化创意发展目标&rdqu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