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远未结束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5/E20090531161035-7170.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5/E20090531161035-7171.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5/E20090531161035-7172.jpg" /></p> <p> 致命疫情·结局</p> <p> 爱丽丝:“‘保护伞’公司知道自己无法控制病毒的传播,所以他们会在今天日出前,彻底清洁浣熊市。”</p> <p> 女记者:“清洁是什么意思?”</p> <p> 爱丽丝:“用一种非常精巧的核装置……”</p> <p> 瓦伦丁:“当量是多少?”</p> <p> 爱丽丝:“5000吨,用它彻底毁灭病毒的传播……”——电影《生化危机:启示录》</p> <p> ■电影《生化危机:启示录》情节</p> <p> 爱丽丝、瓦伦丁、佩顿和女记者躲在车里,商量着如何逃出几乎已被遗弃的城市。佩顿提议,干脆找个坚固的堡垒,抵抗已被T病毒感染的生化僵尸的攻击。爱丽丝否决了这个建议,她很清楚,制造T病毒的“保护伞”公司绝对不会让活着的人出去,以免将自己制造病毒的丑闻让外界知道,为了销毁证据,同时清除病毒,他们完全有理由动用核武器摧毁浣熊市。</p> <p> 电影最后,一枚导弹拖着尾焰,冲向浣熊市中心,几分钟后,地动山摇。熊熊火焰伴随着令人窒息的冲击波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p> <p> 结局 一个比一个可怕</p> <p> ■提示 </p> <p> 结局 一个比一个可怕</p> <p> 随着电影拍摄技术和手法的进步,电影中的病毒也变得越来越穷凶极恶。为了结束这场梦魇,人们不得不动用各种方法。</p> <p> 歪打正着式</p> <p> 电影《卡桑德拉大桥》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末,人们对付肺鼠疫病毒的方法并不复杂,因为他们在无意中发现,纯氧能消灭病毒。 </p> <p> 力挽狂澜式</p> <p> 《极度恐慌》的上映时间是1995年,由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山姆医生为了挽救香溪松镇,不惜违反军纪,历尽千辛万苦抓捕“莫塔巴山姆” 病毒的宿主(一只猴子)。当军方派战机试图用大型炸弹夷平香溪松镇时,他再度出场,摆出拼命的架势阻挡轰炸机执行任务。</p> <p> 最终,这位医生扮演了这个小镇的上帝。</p> <p> 玉石俱焚式</p> <p> 2004年,《生化危机:启示录》上映。这回,研究人员再也无法控制病毒的蔓延,惟一的办法就是使用核武器:消灭病毒的同时,摧毁自己的城市。</p> <p> 背井离乡式</p> <p> 2007年,以英国为拍摄背景的《惊变28周》上映。在这部影片中,迅速蔓延的病毒让高科技武器也失去了作用,人们惟一能做的就是离开英国,让33公里宽的英吉利海峡彻底阻断病毒的蔓延。至于滞留在英国的人,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p> <p> </p> <p> 当人类面对传染病时</p> <p> 要么征服 要么撤退</p> <p> ■现实</p> <p> 当人类面对传染病时</p> <p> 要么征服 要么撤退</p> <p> 目前,还没有什么传染病的严重程度能让人类动用核武器,当然在未来,我们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和传染病对峙的结局基本上是两种:要么征服病毒,要么暂时撤离,等着病毒消失。</p> <p> 等着病毒消失</p> <p> “西班牙流感”前后猖獗了18个月。在这期间,人们几乎找不到有效的方式反击。正当大家都在绝望的边缘时,这种神秘的传染病突然无影无踪。</p> <p> 目前,人们只知道“西班牙流感”是禽流感的变种。至于它什么时候感染人类,为什么会突然消失,人们一无所知。</p> <p> 人类消灭传染病的经典战役</p> <p> 征服天花</p> <p> 当然,在科技的帮助下,人类开发出种种疫苗。在与病毒的对抗中,人类逐渐扭转颓势,而最经典的战役当属消灭天花的战役。</p> <p>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空气中的水分传播,首先感染人体的肺部,然后蔓延到其他脏器,最终导致患者内脏出血、感染其他疾病或者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p> <p> 天花最早的病例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6年,科学家在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发现了被怀疑是天花皮疹的痕迹。在近3000年中,死于天花的人数量可以用亿为单位计算。</p> <p> 而制服天花的方法居然是一个英国乡村医生找到的。这个医生叫E·琴纳,他在行医过程中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不会感染天花,他由此联想到牛痘可能使人对天花产生抵抗力。1796年5月14日,琴纳首次从一个牛痘患者手上沾了一点痘浆,然后涂在一个8岁男孩手臂上。很快,男孩手臂上生了一个典型的牛痘。6星期后,琴纳又特意给这个男孩接种天花痘浆,结果这个男孩安然无恙。</p> <p> 类似的试验,琴纳做了多次,最终证明接种牛痘能预防天花。</p> <p> 虽然目前科学家依然无法找到治疗天花的方法,但由于牛痘接种法,使得许多人对天花有了免疫力,这也为世界卫生组织在1980年5月8日宣布消灭天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点评</p> <p> “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仅仅是开始的结束!”——温斯顿·丘吉尔</p> <p> 战争远未结束</p> <p>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许多曾经猖狂一时的传染病威力大减,即使在面对今天呈扩散趋势的甲型H1N1流感,我们同样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p> <p> 我们是有理由乐观的。</p> <p> 第一,世界卫生组织能有效地将疾病信息传达到各国,并有能力组织专家、医院和药厂在短时间内开发出针对大多数传染病的特效药。</p> <p> 第二,现代社会能有效动员各方面力量,尤其通过隔离等措施有效延缓传染病的扩散。</p> <p> 第三,公民的觉悟有很大的提高。虽然面对来势迅猛的疫情,心生恐惧在所难免,但和1918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p> <p> 第四,媒体力量得到极大的增强,他们通过自身的优势将预防措施传达到每个角落。</p> <p> 可是,我们也得承认,我们离征服传染病这个目的地依然遥远:一些旧的传染病被征服后,一些新的又冒了出来,比如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西尼罗河病……另一方面,病毒也在“悄然”地改变着自己,培养对已有药物的抗药性。据英国广播公司5月29日报道说,科研人员发现,已被遏制的疟疾病毒出现了抗药反应,这也意味着一些特效药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失效。</p> <p> 人与传染病(病毒)的战争远未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