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产业研究报告> 正文
中宣部最新发布会 | 中国十年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到底如何?
发布时间:2022-08-22
来源: 央视网

中共中央宣传部8月18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举措与成效。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孟冬介绍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举措与成效并答记者问。

孙业礼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提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极大提升,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介绍,这十年来,中宣部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一系列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重大庆典活动,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二是注重典型引领。发挥先进典型模范作用,中宣部先后授予136个集体或个人“时代楷模”称号,299人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表彰300个“最美奋斗者”,发布736个“最美人物”,评选11585个“中国好人”,大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三是突出实践养成。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区)256个、文明村镇4625个、文明单位7444个、文明家庭799户、文明校园1135所。中宣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等公益活动,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倡导“光盘行动”“文明餐桌”等,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旅游业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针对记者关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提问,卢映川表示,过去十年来,伴随着发展水平的跨越提升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旅游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旅游已经成为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成为小康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也更加巩固。旅游业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不断扩大。2012年以来,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6%左右,2019年总收入达到6.63万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6%左右。这两年多,尽管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旅游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但总体来看,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支柱性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

二是旅游产品更加优化、业态更加丰富。全国A级旅游景区数量,2012年是6042家,到2021年增加到14332家,增长了1.37倍。与此同时,文化和旅游部还推出了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67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299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家,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广泛、业态丰富、选择多元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不仅是传统观光游,一些旅游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如工业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冰雪旅游、露营旅游等,人们的出游选择更具多样性。

三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旅游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旅游的文化品质持续提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历史文化类景区由2012年的2064个增加到2021年的4111个,增加了近1倍。红色旅游深入开展,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生动课堂。

四是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乡村旅游打造优质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了一大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精品线路、集聚区域,许多贫困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变成了美丽乡村、幸福乡村。2012年以来,乡村旅游人数年均增长20%左右。

卢映川还表示,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旅游业遭受了巨大冲击,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对此,文化和旅游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和帮扶措施。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抓好这些措施的深入落实,坚持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促进旅游业加快恢复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化产品和服务

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

孙业礼指出,这些年,我们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公共文化建设作了明确的部署,重点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42个,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博物馆618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万多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万个,农家书屋58万家。到目前为止,实现了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

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智慧广电、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数字农家书屋等。202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的读者达到了1.03亿人,群众文化机构服务人次8亿多,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000场,教育活动32万场,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相关网站网络的浏览量41亿人次。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和服务供给,形成多元化社会化供给新模式。

公共文化服务

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表示,过去十年,在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我们的政策着眼点主要是放在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上,注重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来转变。

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过去十年,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等一批新的法规。同时,制定出台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关标准,推动各地制定实施标准和相应的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范围,这些法规制度有力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与提升。

二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增强和覆盖面的扩展。全国92%以上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立了总分馆制。图书馆、文化馆从过去的6300个左右到2021年达到了9.5万个,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拓展了服务范围。

三是积极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始终把群众文化活动作为重点,持续加强和完善群众文艺团队的建设,目前全国现有群众文化团队的数量超过了45万个,比2012年增加了50%。持续组织开展群众广泛欢迎的像群众歌咏、广场舞的展演,还有乡村的“村晚”,打造专属于群众的文艺舞台,2022年春节期间全国的春晚示范展示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次达到了1.18亿,这些文化活动都已经成为群众十分喜爱的品牌活动。

四是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项目,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进一步促进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过去十年间,累计建设并提供给广大读者的数字资源总量达到了3844TB,大体上相当于增加了10个省级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总量,极大地增强了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广电总局副局长孟冬介绍,十年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是实现了“村村通”到“户户通”,二是推动了从“听到看到”到“听好看好”,三是加快了从“单一服务”到“综合服务”。

截至2021年底,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的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9.48%和99.66%。

持续实施了一系列广电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文化权益。目前,我们又在推进广播电视“人人通”“终端通”“移动通”,让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服务。

这十年,智慧广电网络平台、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在地方党委政府加强政策宣传、防灾救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疫情期间,遍布乡村的应急广播,通过方言土语将防疫知识送到了田间地头,广播电视的“空中课堂”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同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服务“三农”、直播带货,推动了产品变产业、流量变销量。

文艺领域格局一新气象一新

针对记者关于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以及艺术创作的提问,卢映川表示,今年9月1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将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在京津冀三地同时拉开帷幕,届时将集中展现这些年来舞台艺术包括美术等领域的一批优秀作品和发展成果,目前艺术节的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

卢映川还表示,回望过去十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艺术创作繁荣活跃,文艺事业生机勃勃,文艺领域格局一新、气象一新。呈现出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文艺演出活动,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历史节点,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文艺演出活动,特别是在去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创作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深情礼赞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将建党百年文艺创作推向了高潮,也留下了不朽的经典。

二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作品,描绘了新时代的恢弘气象。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还有新时代系列创作工程以及系列展演展览等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等重大主题,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创作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

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彰显了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不管是传统戏曲还是音乐、舞蹈、戏剧等领域,都创造形成了许多新经典,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是新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促进文艺高质量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和发展活力。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舞台艺术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上线入云、破“屏”出“圈”,各种直播、各种数字演艺十分活跃,受到广大年轻人的欢迎和喜爱,社会反响非常热烈。应该说,新技术手段助力舞台艺术的表达方式、传播方式都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