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产业研究报告> 正文
深度解读|上半年,文化及相关企业营收增长0.3%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02
来源: 言之有范

7月31日,京和大讲堂第三讲直播活动顺利结束。本次活动由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厉新建主持,邀请到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欧美同学会研究院高级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留美分会副会长徐洪才,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吴必虎,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范周三位嘉宾针对202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展望下半年发展。

言之有范将整理三位嘉宾的主持发言和对话环节实录,以飨读者。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范周教授的主旨发言内容。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我们在关注经济发展情况的同时,也应该对人们的精神需求予以关照,尤其是在当前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有效满足人们新的精神诉求,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2011年,我国死亡人口数量951万人。2021年,我国死亡人口数量1014万人,出生人口数量1062万人,人口净增长48万人。通过观察近10年的死亡人口数量,可以发现,近10年平均死亡人口数量900多万人,2020年突破1000万人。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自然死亡人口数量是600-700万人,但是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我国非自然人口死亡数量增长较快,这背后与疫情加速患病人群死亡以及疫情引起的普遍精神焦虑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对于文化产业这样一个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为主的产业,在用数字来衡量其产业发展情况时更应该关注到其对人们精神层面的重要影响。回顾2022年上半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从产业发展和政策条件等方面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2年上半年文化产业

总体发展情况回顾

一、营收微弱增长,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7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规上文化及相关企业的营收数据。(点击查看数据详情)从调查企业的数量来看,与2021年同期相比企业数量上涨3000家左右,总体营收达56052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1672亿元,但产业增速明显下降,仅增长0.3%。

从九大门类来看,文化核心领域行业门类“三升三降”,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和文化传播渠道上升,线下聚集性业态较明显的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也下降幅度最大,同时文化相关领域均保持上升趋势。

从行业占比来看,内容创作生产在文化产业领域占比最高,近年来始终在21-22%左右;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占比较2021年同期均有所提高;而文化核心领域中的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较2021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从区域发展情况来看,中部地区营收82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70亿元,增速8.0%,为各地区里唯一同期增速为正的地区。东北地区营收449亿元,比2021年同期减少37亿元,是各地区里唯一营收下跌的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增长微弱,分为增加764亿元、74亿元。这与上半年北京、上海等东部一线城市受疫情影响严重具有一定关联。

可以在数据中看到:第一,文化制造业拉动了整体文化产业上半年的微弱增长。综合整体产业发展来看,2022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发展增速明显放缓,总体增速仅0.3%,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增速也仅为2.9%。但上半年文化制造业发展表现亮眼,产业整体营收达20708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1123亿元。上半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占三大产业类型总增加值的67.2%。

第二,创意设计服务因互联网广告增速放缓营收有所下降。2022年上半年,创意设计服务营收882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5%,这也是自疫情发生以来创意设计服务的首次下跌。原因与互联网广告的增速放缓有一定相关性。互联网广告是创意设计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1年突破了万亿市场规模,但受到互联网平台治理趋严和互联网企业自身遇到的发展瓶颈等因素使互联网广告发展速度整体放缓。

第三,要重点关注易受到线下影响的广播电影发行放映、演出等行业。从上半年整体数据来看,文化传播渠道中是唯一一个营收微弱上升但占比下降的门类。第二季度在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和各地出台一揽子纾困扶持政策的大环境下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相对有所好转,但文化传播渠道领域企业营收仍然下降。以电影发行放映行业为例,电影院线数量集中的因北京、上海等城市因疫情原因受损严重,根据灯塔研究院对影院营业数量的统计情况来看,3月21日-4月22日,一个月内全国影院开放数量低于6000家,相对春节档高峰期1.2万家营业来看停业一半,损失较为惨重。

第四,个体直观感受与产业发展实际存在一定偏差。一季度可穿戴智能文化装备营收增速达22.0%,高于一季度产业平均增速17%,但上半年文化市场优质产品供给仍然不足,发展新业态更要关注到文化科技产品的场景消费应用,真正发挥文化科技的普惠价值。

二、一揽子纾困政策陆续出台,更要关注后续落地情况

(一)上半年的政策关键词:纾困解难

从中央层面来看,各部委协同出台纾困政策,从多个维度帮扶文化企业渡过难关。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2022年5月,国务院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对文化、旅游等困难行业给予更大力度支持。文化和旅游部调整暂退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将保证金暂退比例提高到100%,并将新取得经营资质的旅行社一并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发改委、财务部、税务总局、住建部、人社部、文旅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政策助力企业纾困,助力市场主体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中央层面有关文旅行业纾困政策达30余项。

纾困政策与往期相比,表现出三个新特点:第一,帮扶企业更加精准。多个政策明确对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实行减免等纾困措施。第二,帮扶手段更加多样。从疫情初的减税降费到贷款贴息、缓交社保、安排专项资金、发放补助等多种形式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第三,帮扶政策更具有系统性,与经济形势和经济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

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文旅专项支持政策较少,大多包含在整体市场主体纾困政策之中。领域多集中在产业投资、促进消费、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与经济发展、就业等问题紧密关联,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的效果。但是,还要看到目前对民营文化企业和非国有企事业房产的房租减免等方面没有对应政策。

(二)文化产业赋能效应突出,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

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结合更加紧密,“融合+”趋向显著,文化产业日益融入各领域发展之中。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文化产业以政策、文件规范确定为顶层设计的趋向不断加强。2022年4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格局。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文化产业成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备受关注,系列政策连续出台

综观上半年出台政策,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政策出台频密度最高,整体导向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开发与创意性表达等方面。

(四)行业市场日益规范,新业态监管逐步增强

2022年上半年,文化产业行业市场规范不断完善,其中关于新业态的监管政策日趋完善与系统。

(五)专项规划陆续出台,区域合作更为紧密

2022年是“十四五”时期第二年,四大专项规划紧贴当前实际发展需求,为行业发展带来利好。

从区域规划来看,整个规划更加强调联动性与协同性,区域合作更为紧密。上半年出台了三大区域规划,2022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规划辐射带动重庆市和四川省全域范围,全面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2022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规划辐射北京市和张家口全域范围,统筹推进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和文旅体融合发展。2022年6月,《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出台实施,进一步推动黄河沿线地区的协同发展。

2022年下半年

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预判

一、下半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定恢复,文化及相关产业有望得到稳步恢复。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相关部署,“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是基本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是阶段性目标。如回顾分析中提到的,二季度数据总体上优于一季度数据,内容创作生产、文化装备生产和新闻信息服务等3个行业营业收入延续了一季度的增长态势,文化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平稳。因此,下半年在无重大超预期突发因素出现的前提下,我国文化产业仍将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得到稳步恢复。

二、文化新业态仍将领航产业整体发展,支撑作用还会进一步增强。   

近几年,以数字出版、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互联网游戏服务等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发展迅猛,且在疫情期间能够持续保持增势。今年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99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而回看2021和2020年上半年,这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收分别为18204亿元和1293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32.9%和18.2%,增速均快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可以预见,文化新业态的引领带动作用在下半年将进一步增强。

三、新业态行业监管仍将持续,监管政策未来将趋于稳定。   

上半年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剧本杀、网络直播等新业态的监管政策及整治行动,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市场上各类文化新业态、新模式的迭代升级速度往往领先于政策制定速度,因此会出现“补课”性质的、力度大、高密度的监管措施出台。而当新业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对其监管也将进入常态化的状态之中。下半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新兴行业监管政策的稳定性会更强,与产业发展的互促性也会更明显,系统性的制度建设和立法工作也将持续推进。

四、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疫情爆发以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收入波动最为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历经了“过山车”式的起伏。今年上半年,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收入43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3%;回看这几年的半年数据,2021年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收入是592亿,2020上半年跌入谷底,只有338亿,而疫情前的2019年上半年,是682亿元。如果再看季度数据,2020年一季度,疫情形势严峻,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收入累计下降59.1%;2021年一季度,疫情趋稳,则出现了收入增长超过100%的情况(101.8%),波动幅度和市场敏感度可见一斑。今年6月份,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趋稳向好,复商复市稳步推进,服务业景气重返扩张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54.3%。在此背景下,以聚集性为特征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也有望逐步趋稳,下半年仍需持续挖掘文化市场潜力,提振文化消费活力,科技创新与内容创意将是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实现韧性发展的题中之义。

五、文化市场回暖向好态势将持续巩固,企业主体发展活力仍待激发。  

市场主体是文化产业发展最关键的细胞单元,在社会环境趋稳、纾困政策落地、主动创新求变的前提下,文化市场主体仍将具备逆势成长的机会。如,2022年一季度,山东全省文旅贷款余额达到1904.85亿元,比年初增加了86.71亿元,同比增多22.31亿元,为文旅产业恢复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又如,2022年一季度,江西全省规上文化产业小型企业1990家,同比增加了248家,实现营业收入328.97亿元,对全省规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达59.7%,成为支撑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下阶段,应激发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经济中的能动性,进一步稳定和提振文化市场主体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