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产业研究报告> 正文
重磅解读|下降!上半年国内旅游出行人次14.55亿透露出哪些趋势?
发布时间:2022-07-18
来源: 言之有范

本文根据中国旅游报、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等内容整理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4.55亿,比上年下降22.2%。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10.91亿,下降16.6%;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3.64亿,下降35.4%。分季度看,其中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8.30亿,同比下降19.0%;二季度国内旅游人次6.25亿,同比下降26.2%。

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1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8.2%。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0.94万亿元,下降26.7%;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23万亿元,下降33.8%。

由于上半年各地频现的疫情,旅游出行人次相较2021年有所下降。2022年,是面临新冠疫情的第三年,言之有范整理近几年同期数据发现,上半年出行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7.2%。

围绕上半年旅游行业面临的困局,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纾困政策,言之有范和京和研究院也全面整理了政策要点,供文旅行业从业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厉新建教授此前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表示,好的政策能否让旅游企业真正有获得感,最终还是要看执行、落地情况。

为了有效推动纾困政策扎实落地,第一,要加强纾困政策的宣传,让更多企业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同时在宣传的过程中要及时调研发现最新情况,为后续推出更丰富的政策举措奠定科学基础,第二,要加强各相关部门在纾困政策落实中的协同,把各相关部门的纾困工作凝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的政策目标上来,第三,要加强纾困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的督导,避免出现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情况,真正让政策惠及旅游企业。

在脱困关键期还可考虑在旅游企业、保险公司和政府部门之间探索形成保费三方分担协同机制,保险公司优惠一部分,政府部门以奖励的方式分担一部分,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旅游企业在保费方面的支出。从此次疫情对旅游业严重冲击的现实出发,未雨绸缪,逐步推动建立面临行业性困境时的行业救济制度或法规,以及企业经营性困境时的企业歇业制度。

同时,言之有范注意到,上半年旅游活动里,本地游、微旅游是一大亮点。尤其是露营经济等业态在快速发展。在《搜索率涨幅427%,疫情下文旅市场的黑马出现了!》一文中,我们认为,在生活环境、生活状态、网络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露营热潮席卷全球,精致露营逐渐成为旅游项目的首选。

如何应对旅游业正在进行的变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厉新建教授认为旅游企业也需要密切关注到旅游市场在康养运动、小团定制、家庭亲子、深度研学、户外休闲以及微旅行、慢休闲、深度假等方面的新需求,及时调整产品方向,在产品创新、经营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着力;选择坚守的旅游从业者可以通过参加文旅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公益性培训、讲座等方式进行充电和提高,甚至为疫后新的旅游需求提前做好转型准备。

关于旅游统计数据。我们注意到部分旅游从业者对这个数据产生了一些质疑,言之有范此前也对旅游数据统计进行了相关解读分享,全国旅游统计和地方旅游统计方法不同,统计口径有偏差。详情可以参考《重要科普!旅游数据 ≠ 旅游业数据,这个常识你知道吗?》一文。

2022年上半年

国内旅游统计数据相关解读

7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总统计师马仪亮就有关数据进行了专业解读。

国内旅游数据是如何生产的?

我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项目是经国家统计局审批同意、纳入《全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的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通过电话访谈方式开展抽样调查工作,每季度抽选城镇和农村样本各1万个左右,根据问卷结果和“七人普”人口比例等推算出全国国内旅游人次及旅游总花费等数据。

经过多年的实践磨合,该调查方法较为成熟,与国际通行的旅游统计方法接轨,数据结果较为平稳,与交通、商务等相关部门数据匹配度较高,能够基本反映国内旅游市场变化情况。

公布数据中对于旅游的定义和概念是什么?

世界上对于旅游的定义多达数十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对旅游活动的定义获得了相对广泛的认可,界定“旅游是人们由于休闲、事务和其他目的而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我国《全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将旅游界定为不以谋求职业或获取报酬为目的,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外停留超过6小时,但不足12个月,到其他地方(旅行距离超过10公里)参观、游览、度假、探亲访友、疗养、出差(包括考察、参加会议、商务、销售等)或从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活动。这次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有关数据也均按照该概念进行问卷调查工作。

有人说我国的定义中,对于出游动机过于宽泛,实际上这恰恰体现了与国际接轨。加拿大规定旅游是“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与获得报酬无关的目的”,法国规定“以休闲、商务等为目的且不在停留地获得报酬”,西班牙认定的旅游动机“包括商务、休闲或其他个人原因”,南非对旅游动机的规定为“休闲、商务或其他原因”。

数据与各地公布数据在口径范围上有无差别?

我国的旅游统计实践当中,全国层面国内旅游采取出游统计口径,各地则采用接待口径。出游统计口径表示从离开惯常环境到回到惯常环境的一次完整出游过程,无论游憩了多少个省、多少个市或者多少个景区,只计算1人次出游。地方的接待口径统计则不同,是按照行政区域内接待游客数量进行统计。

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旅游业呈现哪些特点?

2022年上半年,全国出游总人次14.55亿,同比下降22.2%。我国国内旅游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年初平稳开局,二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2月中旬开始,国内多地暴发疫情,打乱旅游市场复苏节奏,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核心数据骤降。

二是端午节假期旅游探底回升。进入5月份,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印发《关于加强疫情防控 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通知》,将跨省团队旅游“熔断”区域进一步精准到县(区)域,我国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复苏。

三是游客消费偏好和出行方式显著变化。受疫情影响,人们出游时间呈现碎片化、出游距离呈现短途化,出游预算缩减。以本地游、周边游为代表的近距离、短时间、高频次的“微旅游”“微度假”兴起,露营、休闲旅游等方式快速升温,旅游产品结构加速调整、持续转型,国内旅游在困境中萌生新的增长动能。

四是疫情发生以来,旅游活动受疫情影响较大,致使部分数据季度间存在较大波动。

为什么数据与个别行业市场主体的感知不一致?

2022年上半年,全国出游总人次14.55亿,同比下降22.2%;全国出游总花费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8.2%。这其实是综合统计,既包含了一些业态的收缩,也包括了一些业态的扩张。

旅游统计数据与个别行业主体判断不一致,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受疫情影响,中远程旅游市场大幅下降,居民旅游需求就近释放。根据旅游的定义,只要离开惯常环境10公里6小时,符合旅游动机,比如城郊采摘、农家乐用餐、露营、徒步、旅拍,以及都市内逛文化街区、探亲访友等,符合时空条件和具备旅游动机等要素就都是旅游的范畴。二是疫情防控期间旅游业态之间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旅行社、客运、景区、娱乐等业态景气度下降明显。同时,城郊民宿、露营及其衍生的旅游装备等业态逆势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