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最辉煌的景象,是山河家国的凝望 少年时代最明亮的底色,是人文光芒的闪耀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写这个‘大’字,大家起笔要用力,顺势而入,这样线条才能流畅优美。”在杭州采荷第三小学的活动教室里,来自西泠印社的书法家沈颖丽正细心地为学生们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与此同时,国画、剪纸、宋韵点茶、扎染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同样气氛活跃。
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是固本工程,更是铸魂工程。昨天下午,“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公益活动在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笕正校区正式启动,以科学灵活且润物无声的方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巩固中华文化基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此次活动由杭州市创业创新企业联合会、杭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民建临平区基层委员会、德中协会浙江联络处联合主办,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杭州腾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杭州德中协同国际旅游社承办,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程指导。
“精彩!”“这个跟头翻得太帅了!”行云流水的动作,超高难度的打戏。启动仪式上,一出由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带来的梨园经典《三岔口》,让国粹京剧再度“活”了起来,生动地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打开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认知。
据了解,本次“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公益活动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为主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作品赏析与教学互动同步,多元化、多板块的形式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学生们认识、了解并喜欢上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民建临平区基层委主委冯啸涛表示,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播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书法、国画、剪纸、宋韵点茶、扎染、陶艺、草编……在启动仪式之后的互动体验单元,采三学生们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颖丽,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钱永根、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潘小禾等传统艺术大师,都亲自为学生们授课。这个下午,尤其像泥塑技艺、彩塑脸谱、木杆秤制作等日常生活中鲜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课外兴趣项目。
“一想到这么繁复而精美的剪纸艺术,就会感叹我们中国人真厉害!”四年级学生潘翎辰是学校衍纸社团的成员,她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每一种将创造力、想象力和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艺术,我都想尝试。”在互动课堂上,学生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传承乃至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一个新时代的文化接力人。
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黄升昊介绍,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在平日的校园里,每节课开始前的两分钟,是学生吟诵古诗词的固定时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琅琅书声从一间间教室里传出,甚是悦耳。眼下,乘着“宋韵”之风,学生们的研学足迹遍布南宋官窑博物馆、南宋御街、杭州博物馆……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与传统文化相遇。
这就像一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走进传统文化的大门。“不过,持续性、常态化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才能进一步激发众多学生对传统文化多样性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并让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全面、系统、可持续。”作为此系列公益活动的唯一外方驻中国代表,德中协会副主席、浙江联络处首席代表吴旭东表示,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传统文化将在校园实现全方位的“融入”和“贯穿”。
二十年来,德中协会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帮助包括浙江省在内的全国近200所学校,结成了中外友好姐妹学校,展开教育文化交流,以弘扬中华文化、体验国际文化为主题的“走进中国,走进欧洲”交流项目已经成为浙江省对外品牌项目,并积极推动了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承和发扬之路任重道远。此次的公益活动作为系列开端,今后还将继续深入更多的中小学校,面向更广泛的学生群体。27日,“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公益活动将走进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濮家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