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名家视野> 正文
张铁涛:用画笔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2-04-23
来源: 杭州日报

人物名片

张铁涛,油画家、书法家。199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油画系;2002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2015年进修于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2016年在中国自然之声艺术研究院学习新油画技法。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专业人才库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院油画院院长、张大千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杭州任伯年纪念馆驻馆艺术家、张铁涛钱塘艺术中心主任、宁夏黄河艺术研究院院长、灵武市职业教育中心艺术总监。

突兀孤傲的古城堡,掀起阵阵狂澜的海浪,彼此纠缠却挺拔不屈的粗大胡杨……走进位于钱塘江畔的“张铁涛钱塘艺术中心”,一幅幅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油画作品便映入眼帘。

艺术家张铁涛告诉记者,展厅内陈列着100余幅油画作品,其中包括西部胡杨系列、大海系列、杭州人文系列、西部风光系列等多种创作题材。多年来,张铁涛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和冷静的思考,用手中画笔践行着一名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希望透过油画作品,能让杭州以及各地人民近距离了解大美中华的人文风情,为东西部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寻觅那份扎根于心的胡杨精神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在张铁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油画专业科班出身的他,师从庞均、李天祥、赵友萍等油画家,目前已从事绘画专业30余年。

1991年,张铁涛从中央民族大学油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宁夏工作。长期生活在西北的经历,地域的轮廓与气象让他谙熟于心,而且这些也颐养了他内心的雄浑之气。空余时间,张铁涛开始描绘勾勒西部的地域风貌,沟壑、城堡、烽火台无不是他笔下的创作主题。

“一次无意间看见额济纳旗浓郁的胡杨林,特别震撼人心。胡杨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腐,正是这种精神感动了我,我想把胡杨特有的筋骨画出来。”据张铁涛介绍,每年十月额济纳旗的胡杨节,金灿灿的胡杨林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最吸引人。为了画好胡杨,在最近十年时间里,他几乎每年都要跑一趟新疆塔里木河或内蒙古额济纳旗,在那里采风、写生。“有人告诉我中国60%的胡杨在新疆,我就特意跑去塔里木看那边的胡杨有什么不同。”

痴迷于树木、花草的他,通过认真观察胡杨在不同地方的生长环境及各种性能特征,搜集了大量素材,以不同的构图、视角,描绘不同光线下胡杨的变化情况。他细心揣摩胡杨精神,并将枝叶繁茂、欣欣向荣,顽强再生、不屈不挠的胡杨一一写入自己的画作中。

光与影,明与暗,粗狂与细腻的对比,张铁涛的画作总是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寻觅着自己心中的那片胡杨林,他将胡杨作为自己的绘画语言、精神寄托,因此他笔下的胡杨林,更是透着一股历经岁月的厚重感,正如油画家、艺术教育家肖峰所说,“在张铁涛的画中,能听见树木扭转脱皮时的炸裂声,也能看出苍鹰离去后土崖四周凝固般的寂静。从他的胡杨上,能看出生命的原始力量如何在经历了岁月风雨之后变得雄性霸憾。”

用手中画笔诠释时代特征

如果说描绘胡杨是张铁涛艺术情感寄托的表达,那么以黄河为主题的创作,就是其乡土情怀的最好呈现。“自古以来,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这幅作品最能体现我对家乡的眷恋。”张铁涛口中的作品《天下黄河富宁夏》,长32米,宽5米,是迄今为止他创作过的最大的油画作品,曾以“最大的黄河主题材料绘画作品”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为了创作这幅作品,只要一有时间,张铁涛就带上干粮,背着画夹,到黄河边写生。从2016年6月到2018年12月,历时两年半时间,张铁涛走遍黄河宁夏段,同时还运用无人机航拍寻找创作的素材。“由于天气原因,期间还损毁了两架无人机。”张铁涛结合照片和自己的写生草图进行构思,大胆创新地在油画创作技法中融合国画创作手法,通过使用多种油画颜料、砂石、石英石等综合材料,生动再现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两岸鱼米之乡的“塞上江南”美景。画面中,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以其充沛的水源滋润着两岸土地,雄伟壮观的青铜峡拦河大坝、群山叠嶂的贺兰山,古老水车与现代化高铁遥相呼应,无不诉说着家乡日新月异发展的新面貌。“黄河养育了宁夏平原。身为油画家,要发挥自身作用,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感、艺术感的新作品。”张铁涛表示。

多年来,他深入探索油画语言,以期展现绘画的时代精神。他将目光投向大海,为大海造像,在他的画中,还原了大海的雄浑与狂野,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块岩石、每一道海流崭新的气象。2020年期间,他精心创作了八幅油画作品《荡涤系列》,目前正在钱塘艺术中心展出的是其中三幅,以“庚子年纪事”为题,画作呈现出时代当下的不同阶段——从一开始的狂风暴雨毫无头绪,不时拍打着礁石的汹猛海浪,到拨云见日、云散月明,张铁涛借海表达自己内心波动的艺术愿望,用画笔呈现人心凝聚、众志成城、齐心战‘疫’的精神,“透过大海的精神鼓励人们顽强拼搏战胜病魔,最终迎来黎明的曙光。”

以艺术为纽带

为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一幅作品就像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细细品味,一定能感受到作者对世界的认知与对生活的见解。经过几十年的历练浮沉,张铁涛认为,唯有艺术方能安放他的梦想,也才能让他的精神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安宁。

于张铁涛而言,绘画不是宣泄,而是一种精神寄托,他用画笔创造美、表现美,努力把自己的感受诉诸于画面,并以艺术为纽带,逐步搭建起文化沟通交流的平台。2014年起,他在深圳、银川、吴忠等多地举办个人展览;2019年,参加“中日韩文化交流”并赴日展出,参加“一带一路”中国、哈萨克斯坦文化交流展、“一带一路”中国、摩洛哥多边贸易金融文化会议暨张铁涛个人油画展;2020年,张铁涛油画展在杭州任伯年纪念馆、杭州湘湖美术馆展出;2021年,张铁涛60幅胡杨系列油画作品亮相北京文奥拍卖……长期以来,张铁涛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从不懈怠,同时为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播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艺术创作要与时代同行、体现人文精神。”通过深入塔里木、额济纳旗、太行山等多地采风、创作,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感受人文精神,张铁涛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一名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近两年外出写生的时间虽少了很多,但他手中的那支笔并没有因此停下。“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开始画画,一天至少要画10个小时。”他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日常,“未来,我依旧会全力以赴,希望更好地为文化交流与推广贡献自己的一分力。”正是这份信念,让张铁涛的艺术之花之花在不懈奋斗中豪迈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