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济网上发芽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class="font6"> <img src="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media/1/1/2009-08/14/C07/res01_attpic_brief.jpg" alt="" /></span> <p><span class="font6">“小的时候,我特别羡慕学校里的大队长,所以就买了这个怀旧复古的‘大队长包包’,感觉就像回到了快乐的学生时代!”买家“小应子”最近特别喜欢在网上淘一些有创意的物件,像这只大队长包包就是从一家名为“Salt盐”,经营原创服装、服饰、玩具的创意生活百货店里淘来的。这只招牌蓝包除了有一个非常惹眼的大队长标志外,特别有意思的是,这包竟是用校服裤子改做的,一条裤子做一个包。被这只包包打动的不少买家觉得,看到这只包,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踏着运动员进行曲,去操场做早操的情景,心动的结果就是冲动地买下。就连当红大嘴女星姚晨都有这样一只“大队长包包”。</span></p> </p> <p><span class="font6"> <p> 现如今,在网店遍地开花的情况下,如何抓住买家的眼球成了卖家的“当务之急”。不雷同、有个性、有惊喜、有生活情趣……能打动人心的“原创卖品”,在网上迅速发芽生长。对于这类创意经济,各大购物网站都拍手叫好,像淘宝网还专门为这群有创意的卖家开辟了一个“创意站”,供卖家展示吆喝。</p> <p> 创意是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p> <p> 打开淘宝店铺“Salt盐”,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梦幻色彩的童话世界。据“Salt盐”品牌主管赵馨介绍,店铺里近700件宝贝有90%是原创的,这是他们引以为豪的资本,也是别的店铺一时难以模仿的。她说,“Salt盐”最开始的成员有两位,本身都是产品设计师。从2006年6月发展到现在,在上海已经有了两家实体店,很多设计店、书店也有代理他们的产品,海外也有卖。而淘宝店正式运营半年来,也已经做到了“两钻”。“我们公司其实只有七八个人,有些人还是兼职的。其实我们一直走的是欧美小型设计公司的模式,在日本、欧美一些一两个人的家具设计公司的产值相当于我们这边几百个人规模的公司产值,因为在那里每个环节都比较成熟,很多环节可以外包。”赵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他们公司还不足以像在日本、欧美那样运营,但是“原创”是他们一直坚持走的路。“除了公司内部的设计师,我们还会请一些有名的设计师来帮忙设计,帮我们的设计师有为disney 和nike hongkong做设计的。”赵馨对此颇为自豪。</p> <p> 同为“创意卖家”,贩卖创意玩偶的杭州本地淘宝店铺“o”mess shop,也是线下成功之后往线上发展的成功典范。“我们虽然是在淘宝上开店,但是还是以批发为主,正式运营一个半月时间,已经有几万元的交易额了。”“o”mess负责人,毕业于中国美院的徐英芝说,他们的主营产品——“o”mess玩偶,是一群喜欢恶作剧,带点破坏欲的小可爱,他们试图以癫狂的设计来解读当下人们隐藏于内心的无法宣泄的情绪。说到野心,“o”mess的目标是,“创意占领市场”。他们相信每个行业都要创意,才能发展,在创意的推广方面,从最开始通过展览做推广,也有代卖,到现在业务也慢慢开始稳定 ,开始转向批发和代理。“o”mess的“创意占领市场”计划正在稳步前进中。</p> <p> 当创意这把电钻碰上顽石</p> <p> 创意就像一把电钻,但并不代表无坚不摧,在行进的路上也会碰到一些“顽石”。广东姑娘李敏三年前顶着压力辞了职,为的是把爱好变成事业。她学的是美术,爱好手绘,最后决定在淘宝上开一家手绘石、手绘工艺品专卖店,每一件手绘作品都出自她手,复杂的作品有时要画上两三天。从2006年10月份开张至今,李敏的小店做成了“两钻”,平均下来,每年的收入大概是两万多元。虽然收入不算多,但李敏觉得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值得的。“我们这行利挺薄的,不少和我同性质的卖家最后都坚持不下去转行了。我现在一个人负责手绘、看店、发货、售后,闲的时候几天都没单,忙的时候一天有三四单,依我的生产能力也只能做到这么多。节庆时每天都丢单,做不过来。 如果有一天,上帝送给我一个合作伙伴,局面可能会大不一样。”李敏告诉记者,纯手绘和孤军奋战直接导致产品不能批量生产,进而导致无法大面积推广。</p> <p> 而另一家在网上挺火的创意T恤店——T印天堂,那款“我只吃饭不洗碗”和“我只洗碗不吃饭”情侣衫就是出自他们的创意。据掌柜西西介绍,他们店里的情侣衫,总是一唱一和,非常好玩,在淘宝上有很多“粉丝”,今年情人节前后,每天仅“吃饭洗碗”系列就要发上百件出去。然而随着他们的饮食男女系列在网上小有名气,抄袭的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没安全感,总觉得像是为同行免费服务”,这是他们目前最大的困扰。</p> <p> 对此,不少创意卖家也直言,被免费抄袭的确挺无奈的,不过这些所谓的抄袭只算得上是“照猫画虎”,抄得到“面子”,但绝对抄不到“里子”。“我们一直在创新,但抄袭的人永远只能跟在我们屁股后面,不足以构成竞争力。并且我们真正的客户群是那些注重创意和品质的人。” 一位创意卖家这样说道。</p> </span></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