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老五:艺术和生活一体化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class="font6"> <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7/E20090701092855-1370.jpg" /></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class="font6"><span class="font6"> <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7/E20090701092856-2301.jpg" /></span></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class="font6"><span class="font6"><span class="font6"> <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7/E20090701092856-2302.jpg" /></span></span></span></p> <p><span class="font6"><span class="font6"><span class="font6"> 从玉皇山隧道出来,往南前行百来米,就看到左边的石壁上,刻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几个大字,这就是雕塑家老五的工作室了。它是一幢两层的老厂房改造的LOFT,老五早在12年前就租下这个地方做工作室,同时也是他的起居室。那时候还没有玉皇山隧道。住在这里,像个隐士。来过的人都很羡慕老五能拥有这样一个好地方。</span></span></span></p> <p> 玉皇山的温度要比市区低两三摄氏度,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老五的岳父就坐在工作室二楼的楼梯口乘凉,边上是一棵有着三层楼高的大树。我们离开的时候,老五的岳父还坐在那里。这位曾经带兵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等重大战役的老革命,一直保持军人或者雕塑的姿态,安静而肃穆,看着对面郁郁葱葱的山。这和老五的某些作品很像。</p> <p> 老五这十几年来一直在玉皇山脚下的这幢老厂房里工作和生活。旁边就是著名的八卦田。去年这里要整治改造,老五的这个地方也被列入政府免费改造的范围。老五看了有关部门提供的设计效果图,就说,还是我自己掏钱搞吧。于是老厂房就装饰成了现在的模样。原来房子比较破旧,装饰之后真是很舒服了。所以老五把岳父大人也接过来享受。</p> <p> 老五本名叫做郑玉金,黑龙江牡丹江人,1965年生,在家排行老五,所以就叫老五,也有叫他五哥的。知道他本名的人很少。</p> <p> 老五在杭州雕塑界名气很大,但他一再强调自己是草根艺术家,因为与许多科班出生的艺术家不同,老五的艺术学识基本上是自学的,只在中国美院进修过几年。至于迄今已创作了多少作品,老五说都没有去计算过。在老五看来,雕塑是城市艺术非常重要的内容,杭州有中国美院等高校,有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使得杭州的城市雕塑在国内城市中,非常丰富而独特。最近正在安装的下沙“围垦岁月”大型群雕,也有老五的智慧在里面。但老五说,他最中意的不是那些商业性的作品,而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意。在工作室所有的房间里,包括室外,都摆放着他的作品。作为艺术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有一天能够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展出,与公众共同分享艺术的魅力。老五对我说,保证在你有生之年会看到我的展览。</p> <p> 老五不仅做雕塑,只要有艺术灵感,什么都会动手创作。今年最得意的作品是“钢锉系列”——用钢锉做成一把把风格独特的刀剑。“那是春节过后做的,两个月时间,哪儿也没去,天天在车间里捣鼓,做了十几把。”老五做的这些刀剑,从刀身到刀柄到刀套,全部是手工打造。刀身是用国内最大规格的钢锉做的,刀柄是用坦桑尼亚的乌木做的。所有的刀剑精致而充满力量,让人赞叹。老五说,钢锉体现的是一种坚强的精神。接下来,老五说打算做一组枪炮系列的作品,将声、光、电等融合进去。所以这几个月他一直在研究中外的枪炮。</p> <p> 尽管老五的作品五花八门,但都有体系,都有“理由”。老五说他其实并不忙,他的工作室纯粹是个人的工作室,除了接一些商业性的作品,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自己的创作。与一些人不同,对老五而言,艺术和生活是一体的。他非常享受现在这样的生活。“刚来杭州的时候艰苦些,现在好了。我可以一个月不干活,自由自在地玩乐。”说这话的时候,一个来找老五聊天的兄弟露出羡慕的神色。这位年轻人刚从中国美院毕业,是老五的铁杆粉丝。</p> <p> 与老五的豪迈性格有关,老五的作品体现的多是激情、力量与温暖等“积极向上”的主题。回过头来再看看石壁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就不难理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