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生活中使用的笔,需要几道工序才能做出来?其中的竹笔制作技艺,又是什么样的?……近日,桐庐县东溪小学的近20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分水镇妙笔小镇客厅,跟随制笔工匠阿斌哥体验了一番桐庐县非遗传承项目竹笔制作。
活动开始前,阿斌哥先为到场的学生们播放了一段竹笔制作技艺的前期制作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竹笔制作的传统技艺。
“放在各位同学面前,有阿斌哥之前上山砍来的玉竹,已经经过前期浸泡、裁剪和钻孔,算得上是半成品,今天我们的非遗体验,就是自己动手,制作一根圆珠竹笔。”活动现场,阿斌哥手把手教学生们拿起面前的竹杆,先用紫色的厚砂皮纸把笔杆整体打磨一遍,“握住笔杆,让它在砂皮纸里上下旋转,磨平粗糙感,这样我们后期上手才能感受到圆润。”阿斌哥边讲解,孩子们边拿起笔杆开始了体验,只见来自侗族的项子涵麻利地在手中旋转着笔杆,不一会,一层细细的粉便从砂皮纸里流出。
“等到感觉青色的笔杆已经慢慢有了土色,我们可以拿起灰色的这张砂皮纸,开始我们的第二道工序,继续磨皮,让整根笔杆修整亮堂起来。”约莫过了5分钟,看大部分同学手上的笔杆已经变了颜色,阿斌哥开始讲解起了修整的步骤,这一回,孩子们开始适应了旋转的节奏,进、出,再进、再出,小小的笔杆在学生们的手里动了起来,不断“跳跃”着,传递大工即将告成的喜悦。“第三章绿色的砂皮纸,是为了给整根笔杆抛光抛亮,这张纸很细腻,用它再打磨几圈,我们的笔杆就完成了。”阿斌哥话音未落,早已完成前两个步骤的学生们已经跃跃欲试,期待着自己手中“诞生”一支新笔。
“最后一步,就是在笔杆里面装入我们已经准备好的笔芯,这样,一支圆珠竹笔就完成了。”在阿斌哥细致的教授下,一支支形状相似却又外观各异的圆珠竹笔制作完成。“自己体验之后,才发现打磨环节其实很辛苦,虽然现在不常用竹笔了,但是作为流传下来的老技术,我们应该更好地将它发扬光大。”东溪小学三(3)班的邢梓晨说道。
“从古至今,分水一直都有竹笔制作的技艺传承,过去是毛笔,如今是圆珠竹笔、毛笔、竹铅笔等各式笔遍地开花。”2016年,原本较显没落的分水竹笔制作技艺,走出工厂、走向世人,入选第七批桐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水镇充分保护和传承竹笔制作技艺,建有妙笔智慧乐园、“妙笔小镇”客厅为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邀请非遗传承人、制笔工匠阿斌哥常年定期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不断探索传播分水笔文化魅力,让更多人知晓老分水的记忆。接下来,分水镇也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让非遗文化传承走入百姓生活,真切满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所需所求,从而将进一步推进分水非遗保护的整体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