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名家视野> 正文
听!来自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的浙江声音
发布时间:2021-12-27
来源: 杭州日报

吹响时代的号角 为铸就浙江文艺高峰而奋斗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12月14日—17日,第十一次文代会、第十次作代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走向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文艺繁荣发展擘画蓝图,引航指向,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为文艺界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艺术家许江,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再次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杭州市文联名誉主席、著名作家麦家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让我们一同聆听来自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的浙江声音,共同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当好新时代“答卷人”。

心系民族复兴伟业 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许江:把艺术创作写在中国的大地上

“我参加过四届文代会。此次文代会,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五点希望,第一点就是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说到我们心里去了。”谈及此次连任中国文联副主席,许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珍惜当下时代,为中国艺术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为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而奋斗。”

作为与改革开放“相伴相行”的一代人,喝改革的水,呼吸开放的空气,许江深刻地领受着这场民族伟大解放的洗礼与塑造。“我们这代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满怀激情。”许江始终秉持着激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与使命。这不仅是对自身创作的要求,更是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乃至对国家文化建设的责任。他认为,“把时代的变化、时代的浩气一一记录下来,是我们作为艺术家的担当。”

许江是一位极其勤奋的艺术家,今年是他画葵的第18个年头,他辛勤耕耘着自己的葵田,以持续的探索精神在葵这个主题上反复吟咏,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手法表现自身对于葵的感受和体验。于2020年10月亮相杭城的最葵园艺术中心,早已成为杭州文艺地标。在许江看来,如果要以一物来发奋抒情,真正代表20世纪中国人的精神风貌,那就是葵。以“葵”为主题物象,那是许江对社会变迁的深思、对时代精神的颂歌,更深藏着一代人对过往历史的追忆。近些年,许江沿着浙江丝路,踏着先辈的脚步不断走访探寻,他感慨道,“直到今天,浙江的山水里仍蕴含着一件非常独特的东西,这既有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又饱含时代风物。”他希望通过这些诗性山河的描绘,呈现浙江独特的山水情怀,从而打开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当前,我们正处在历史上文化建设发展的最好时机,处在浙江示范区建设文化先行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遵循,掀起与时代同步、以精品奉献人民的高潮,尤其是结合建党百年的契机,全力投入大题材的创作,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大家都自觉担当,高度重视这场人民史诗创作的机遇,从心里把国家的重大题材创作看作光荣的历史任务,要在创作中磨一份成长,献一份担当,实现一份价值。”身为浙江杭州文艺创作领军人物之一的许江,不忘寄语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地研学力行总书记的讲话思想,心系伟业,把握机遇,围绕‘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5周年、建军95周年、改革开放45周年等重大节点,努力把精品力作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上,写在民族振兴的大业上。同时做好刘文西艺术和研究的宣传,将一生铸一剑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持久地打造代代相传的品质内涵。”许江表示。

与时代同步 矢志攀高峰

陈振濂:让书法成为展现浙江杭州魅力的“重要窗口”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在此次文代会上,习总书记特别强调了新时代需要造就文艺大师、需要铸就文艺高峰,在他的讲话中关于文艺高峰的概念反复提及。”陈振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时代已经起航。对于当今这个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立足当下,我认为文艺工作者应该非常明确地建立高峰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作为浙江书法艺术的领军人物,长期以来,陈振濂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与担当。在书法理论方面,他倡导书法学学科研究,在书法教育方面,“陈振濂书法教学法”获得国家级优秀成果奖和霍英东教学基金奖。早在2012年,陈振濂提出了“民生书法”概念,就是为了让书法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让老百姓在书法中产生共鸣。“蒲公英计划”则是陈振濂继“书写民生”的又一次探索,由他倡导并担任导师的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大型公益培训,8年来面向全国各地的基层单位,特别是对中小学书法教师展开以“审美居先”为目标的公益培训,被中宣部等单位评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进项目。以书法拓展为方向,由他倡导的学院派书法创作,强调了主题、构思、形式与技巧的综合性。近年来在他的引领下,西泠印社提出了“重振金石学”“大印学”等概念,进一步拓展印学研究新领域。“对一个成熟的艺术家而言,如何打破常规、突破常识,不断创新又做到有理有据冷静客观,应该是衡量一个艺术家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志。我希望我在学术理论上如此做,但更希望在创作实践与技巧发挥方面能有效地去这样一试。”陈振濂说。

“我们这一代人的高峰究竟在哪里?”谈到新时代下书法发展的路径创新及未来发展,陈振濂认为,培养书法人才、打造精品力作、深入理论研究,以创造性、创新性推动可持续发展,实为重中之重。所谓创造、创新,是当下所有学科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在浙江杭州,有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等得天独厚的文艺资源,如何在书法艺术创作中进一步创新和创造,以文艺振兴创“精神共富”?“中国书法是建立在中国汉字基础之上的,汉字凝结着智慧和传统文化,更传承着民族精神。”陈振濂坦言,目前书法界仍缺少作为“重要窗口”的意识,“其实大部分人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觉得我能把这个字写好,写得像古人一样,我已经很好了,我干吗要创新?”在陈振濂看来,这或成为当代书法面临的困境。“身为浙江的书法家,首先必须要有这个意识。我们用书法精品展现“重要窗口”的中国特色、浙江气派,从而引领时代风尚。我认为,这是现阶段广大书法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时隔15年 浙江作家再任中国作协副主席

麦家:用心用情继续书写杭州故事

“我的第一身份仍然是作家。”为人直爽、性格率真的麦家,在谈及此次当选时言语眼神中无不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今后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安下心来,做一些减法,耐得住寂寞,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这也是麦家第五次参加全国作代会,于他而言此次参会相较往届有着更不同的感悟和体会。时代当下,文学艺术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如何通过作品引导读者,弘扬宣传正能量?在麦家看来,这是目前作为文艺工作者需要承担起的使命与担当。或许是过往的成长生活经历,令麦家深深体会到“生而为中国人之我幸”的意义,同时他也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在心。“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一名作家,写好作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能力行为劝人向美、向善。”麦家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1986年开始写作,出版《解密》《暗算》《风声》《人生海海》等六部长篇小说。2008年,麦家作为文化人才被引进杭州后,他的写作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对于麦家而言,家乡杭州是其写作的“富矿”,更是责任之地。多年来,身为本土杭州人的他,在自己的许多作品中都以杭州作为背景创作,奋力书写着杭州这片土地的点点滴滴,“我应为这片土地发声。肩负起身为文化人的责任,为杭州的百姓市民作贡献。”回杭后创作的《人生海海》正是他以家乡杭州为背景,以当地人的生活为图景,保留了许多真实地名。“一方面我熟悉这边,另外一方面也是想表达对家乡的爱,宣传浙江、宣传杭州。”麦家表示。

那么,一本书的创作究竟会历经怎样的过程?在麦家这里,每一次的创作过程更如同是一次次生命之旅:耗时11年完成创作、前后改了17遍的《解密》,他把自己从青年写到了中年;停笔3年期间深入调查采访思考、历时5年专心写出了《人生海海》……麦家坦言,自己对小说的创作一直有个要求,一定要把故事写进人的心里去,甚至为了让写作沉下来,给自己提出了每章开头写法不少于五种、每天不超过500字的硬性规定。“另外,还要学会跟过去告别,清空自己重新整装出发。这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事情,想要写好作品,必须要有高标准、严要求,我做事就是这样,我希望做到最好。”

多年来,麦家一直身体力行地“劝人读书”,践行着自己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与担当。作为“杭州市全民阅读形象大使”的他,亲自起草了《全民阅读倡议书》,他说世界最美妙的香气是书香,透过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号召所有读书人和爱书人和他一起走进书里,去发现世界之美、人心之善。由他创立的“麦家理想谷”,是一家“只看书不卖书”、植入“写作营”的“书店综合体”。它颠覆了书店的传统形态,为“走向阅读社会”贡献一个作家的能量,让读书成为更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只不过是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克服了一些缺点、弱点,进而沉浸下来写作体现自身价值。”麦家表示,“在自己的作品中引导读者,传递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对国家、民族的爱。我觉得这些东西说起来是个大道,但是生活就是由这些种种组成。”

对于未来,麦家仍有许多的憧憬和渴望,他执着地走在努力前行的路上,向外传递着勇气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