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国学的距离有多远?我们与非遗的距离有多远?如果将两者合二为一,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为进一步发扬传承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统战工作,拱墅区祥符街道多层次、多举措寻求“传统文化”与“统战文化”的有机融合,用中华传统文化凝聚起统战人士的心。
亲子国学“诵”经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阵抑扬顿挫、婉转悠长的吟诵之声悠远传开。近日,祥符街道祥符桥社区组织辖区侨界人士开展“传承国学 同心筑梦”国学大讲堂活动。
至要莫如教子,至乐莫如读书。为了秉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文化,祥符街道祥符桥社区以“亲子国学社”为主平台,开设“民族团结小课堂”、“同心筑梦”国学大讲堂等系列课程,将国学文化与统战文化有机融合。截至目前,已开办课程8期,参与学员200余人次。
“当初创办亲子国学社主要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本身是一名侨眷,也希望能以此为纽带,不断增强统战人士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让传统文化传播得更深、更广、更有效。”亲子国学社创始者陈仙丹表示,“孩子的心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种就发什么芽,我们希望通过读诗词诵经典,让辖区更多人可以关注国学、爱上国学,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汲取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红纸翻飞习“非遗”
“我还是第一次用刻刀呢,太好玩了,大小刻刀一起用,刻出来的画更好看。”家住宝嘉誉峰小区的张文慧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近日,祥符街道贤聚堂·民族家园组织开展了一场手工刻纸非遗文化活动,一张张红纸轻盈翻转、一把把刻刀掠过纸张,少数民族青少年们通过手工刻纸进一步了解和体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能否流传下去,关键在于年轻人。”祥符街道以“贤聚堂”民族家园为载体,定期开展各类少数民族活动,展现少数民族多样风采,整合宣讲资源、打造特色品牌,打开探寻民族文化、领略艺术魅力、传承非遗经典的窗口,在辖区居民心中播撒下对非遗文化热爱的种子,在活动中发现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树立起文化自信。
国球运动迎“亚运”
“屈膝弯腰别挺胸,手腕配合小臂动,再来!”工发路449时振球馆里王教练的声音铿锵有力。每周四和周五的晚上,王教练都会在这里给祥符街道蓝孔雀社区居民授课。
蓝孔雀社区坐落在运河亚运公园东侧,随着亚运会临近,社区希望通过“亚运进社区”活动,把亚运元素与居民生活紧密相连,提高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亚运氛围,传播亚运文化。
“现在许多国人的身体素质不太好,很多年轻人也是亚健康状态,我们希望通过乒乓球教学一方面加强锻炼、强健体魄,另一方面也是普及国球,传承国球技术、弘扬体育精神!”王教练笑着说。
“我们社区旁边就是亚运场馆,希望通过与时振少儿乒乓球馆合作共建,邀请世界冠军宋时超担任球队总指导和技术顾问,提高辖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每个礼拜我也会抽时间过来打打球锻炼下,还能跟大家聊聊天,挺好的。”蓝孔雀社区新乡贤联谊会秘书长翁利清说,要在活动中挖掘骨干力量,组建志愿者队伍,为即将到来的亚运盛会播下服务亚运的种子,真正实现全民参与、全民传播、全民支持。
祥符街道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探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路径,凝聚合力、互融发展,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助推和滋养统战文化,不断赋予统战工作新的时代内涵。